APP下载

重构教学体系 调整复习策略
——高三历史学科线上复习如何准备相关教学资源

2020-09-15任俊琴

辽宁教育 2020年17期
关键词:网课工业革命考点

任俊琴

(大连市第八中学)

按照原定计划,高三开学之后,历史学科进入二轮复习阶段;但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原本可以进行的线下教学,二轮复习被迫“转战”线上,开始了有史以来最为特殊的二轮复习。相较于线下的二轮复习,线上的二轮复习因为师生之间没有了面对面的交流,如何高效地教好二轮复习以达到提高学生能力和素养的目的,成为很多教师遇到的难题。本文对笔者二轮复习的线上教学过程予以总结,归纳准备线上教学资源的几点建议,期望对今后的线上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一、构建全新专题,避免落入俗套

网课伊始,各地教育部门组织当地优秀教师录制了网课,为了求稳,网课的二轮复习多是旧有版本的内容,没有创新,这导致网络授课端的教师忙得不亦乐乎,网络听课端的学生“索然无味”。因此,只有构建全新的专题,用心制造“新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才能使网络教学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基于以上情况,我着手构建全新专题,做到“小切口,深挖掘”,让学生一看就有新意,一听就能接受,一想就有深度。以“工业革命”专题复习内容为例,我把该部分内容进行细分,构建了若干全新的小专题,具体内容如下:“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部分侧重研究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工业革命与经济生活”部分侧重研究商业贸易的发展及市场;“工业革命与城市发展”部分侧重研究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与问题;“工业革命与交通运输”部分侧重研究交通工具的改进和发展;“工业革命与健康生活”部分侧重研究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与改善。

由于网课的授课时间一般小于常规教学,因此将“工业革命”专题复习内容进行分解,有利于学生完成每课的小目标。把看似“老旧”的内容赋予“新意”,使学生在网课期间能够认真听课,听完后能做出自己的思考,这样二轮复习的目的就达到了。

二、采用全新材料,避免落入“度娘”

网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实现了师生之间资源的平等。在常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精心预设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生成新的问题,从而实现超额完成教学任务的目标;但网课情况则不同,教师在网络一端精心准备课堂设问,学生在网络另一端可能只需要“百度”一下,问题就能够得到解决。这个时候,虽然网课的进展也很顺利,但这种“顺利”是没有意义的。

出于以上考虑,我在网课课堂材料的选择上,为学生准备了全新的材料,力争做到“材料很新鲜,度娘搜不到”。这样,学生就能够真正用眼睛去看,用脑子去想,得出对该问题的认识。仍以“工业革命”专题复习内容为例,我选取了不同材料,用于配合前文提及的全新专题。

如“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侧重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部分,我选取了如下材料:

工业化改变了人们工作的方式和工作的场所。现在人们可以说,大工厂时代在西方世界的许多地区已告终结;但在当时,对于那些身处变化之中、对令人动荡不安的变化常常难以忍受的人来说,工业化却是一种陌生的体验。劳动从乡村转向城市,从户外转向室内,从家庭小作坊转向工厂和矿场,从相对健康的环境转向不那么健康的环境,例如有些环境震耳欲聋,有些环境使人劳心费神,有些环境造成人际关系疏离,一切都与传统的农业经济大相径庭。传统的劳动场所在工业化社会完全消失了。过去,劳动者三五成群,工作环境融洽,若干境况相同或相仿之人在作坊或家里联手劳动,师傅带着徒弟,像一个大家庭一样生活在一起。如今,翻天覆地的社会剧变催生出的工厂,像“冒烟的火山”(当时的人们这样比喻),埋葬了手工艺人的世界,荡平了传统的社会等级结构。

工厂是重组劳动、重塑生活的新环境,它们最好地标示出工业化带来的改变。不同的人对此的感受极其不同,工厂激起的情感——无论是爱是憎——都是强烈的。在赞美者眼中,工厂代表着一项真正高贵的成就:它是进步的证明,人力似乎不可思议地做到了凌驾于自然之上,它是为人类创造崭新未来的浪漫奇迹。——摘编自《世界:一部历史》

再如“工业革命与城市发展(侧重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与问题)”部分,我引用了如下表格:

?

以上材料,均出自于笔者的藏书,是近年来高考命题选材的主要资料之一,是学生通过“百度”无法获取的材料,学生在网络上也找不到使用该材料设计的问题。这样的“新鲜”材料,既让学生无法“投机取巧”,又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网络两端的师生能够在思考上达到平等。网课时间,如果教师能做到线上授课,线下读书,自然能将学生成功吸引到对网课的“沉迷”中来。

三、设计全新试题,避免落入“搜题”

线上教学,除了形式和线下不同外,授课的环节并没有减少。因此,每一节课相应的课后作业就成了和线下一样检验授课效果的关键要素。网课期间,所有教师布置的作业,学生都是在线上完成的。这无疑会出现“教师辛辛苦苦组卷,学生网络搜题完成”的尴尬局面。

为此,我认为,在线上教学课后作业的选择上,理应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用“原创”打败“山寨”。针对复习内容,高三教师要充分利用专业知识深厚的优势,自主研发试题,让学生“搜”不到,“想”思路,“出”答案,真正实现线上教学应有的效果。

我在线上进行“工业革命”二轮专题复习时,认真研读了如下近五年的高考考点:

【考点1】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这反映出当时美国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

【考点2】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考点3】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考点4】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考点5】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考点6】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考点7】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这说明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教师根据以上整理的考点,可以从中发现高考命题的规律所在,之后沿着高考的命题方向,自主研发试题。以下是我在线上教学中原创的部分试题:

【试题1】据统计,在1850—1940年,大约6000万人离开欧洲,其中约一半去了美国,其余的去了拉美、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等地区。导致这一时期移民的主要因素是( )

A.英美的历史渊源 B.犹太人遭受迫害

C.一战的灾难威胁 D.产业机构的升级

【试题2】“劳动从乡村转移到城市,从户外转向室内,从家庭小作坊转向工厂和矿场,从相对健康的环境转向不那么健康的环境”这说明( )

A.家庭手工业已经不复存在

B.工业经济完全取代了农业经济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生产领域开始出现革命性变化

【试题3】哈佛大学经济史学家斯文·贝克特在分析英国工业革命时指出:“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国家政权使其有能力在经济、法律、行政管理、基础设施和军事方面所向披靡、穿透它所想波及的领地,英国的工业化简直是不可想象的。”这一结论( )

A.正确认识了英国开展工业革命的原动力

B.客观分析了英国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C.夸大了国家力量在工业革命中的作用

D.预示着所有工业革命都必须国家主导

这些题目与高考命题思路一致,又全部是教师自主研发的成果,既可以避免学生“搜题”,又能很好地检验线上教学的效果。

综上所述,既然线上教学的形式是新的,那么作为从事线上教学的教师,应用一种全新的理念来应对这场教育实践;应构建新的教学体系,选取新的备课资源,真正让自己融入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和实验中来。未来,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会成为一种教学新常态,每一位一线教师都应该从现在开始,做一个“新”教师。

猜你喜欢

网课工业革命考点
考点展示
考点展台
不等式(组)考点大扫描
煤、铁、蒸汽与工业革命
对网课不能听之任之
遏止网课乱象重在落实
是什么“网课”让“学生们”好评如潮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超级智能时代
『选』网课
统计常见考点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