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嘉定区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0-09-15胡晓龙陈婷婷张燕华赵姣文

精神医学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康复者嘉定区就业率

胡晓龙 陈婷婷 梁 哲 张燕华 赵姣文

精神障碍是一种成因复杂、致残率高的慢性疾病,目前针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是有效的[1],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仍需要长期参与社区康复,以不断改善自身的各项社会功能。精神障碍患者就业问题一直是精神障碍康复的难点之一,这不仅仅有病情自身的因素,还夹杂着社会对于精神疾病的污名和对于精神障碍患者的歧视[2,3]。相关调查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已经超过1亿,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数量已经达到1 600万[4],但是相关政府部门对于精神障碍患者的关注点主要还是放在精神障碍诊疗、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及相应的福利保障方面,较少涉及就业方面的问题。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对保护残疾人的就业权做了相关说明[5]。同时,201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分别在第58条和第70条就用人单位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在维护和保障精神障碍患者就业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也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但由于精神疾病的特殊性和社会大众对于精神障碍患者的刻板印象,在实际操作中,吸纳精神障碍患者参与就业的单位或机构较少。

为进一步了解嘉定区辖区内康复期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就业现状,本研究对嘉定区辖区内登记在册的18~50岁的康复期精神障碍患者开展抽样调查,旨在通过对现有该人群的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对可能影响精神障碍康复者就业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为改善康复期社区精神障碍患者的就业现状提供思路。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以嘉定区2019年3月1日登记在册的18~50岁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为对象,排除失访患者、中重度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及有严重躯体性疾病不适宜参加就业的患者,目前居住在社区,无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根据调查对象筛选标准,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信息管理系统中导出嘉定区2019年3月1日所有符合调查标准的在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信息,共有2 226例,分布在12个街镇,考虑到样本总体较大、分布范围广,故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第一阶段,在嘉定区12个街镇中随机抽取6个街镇,6个街镇中,含有符合条件的调查对象的村委会、居委会共168个;第二阶段,再从168个村委会、居委会中随机抽取84个,其中的患者全部纳入调查对象,最终共发放问卷663份,完成有效问卷638份,有效率为96.2%。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调查工具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资料部分,共22题,内容涵盖性别、户籍、学历、婚姻状况、疾病诊断、病程、经济来源、技术证书和就业经历等诸多方面;第二部分根据调查对象目前的就业状态,主要对他们的就业类型、工作年限、薪资待遇、持续时间、就业环境和就业满意度进行了解。调查员由受过专业训练的社区精防工作者和社工担任,在调查前一周,对所有参与调查的人员就问卷内容和调查技巧进行统一培训。

1.2.2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用Epidata 3.1进行录入,使用SPSS 24.0软件进行分析。患者不同特征因素分组间未就业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未就业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变量进入回归方程的方法为基于最大似然估计的向前逐步回归法,α入=0.05,α出=0.10。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638例调查对象中,男性占58.0%(370/638),女性占42.0%(268/638);30岁及以下、31~40岁、41~50岁分别占12.6%(80/638)、53.1%(339/638)、34.3%(219/638);农业户籍占37.3%(238/638),非农业户籍占62.7%(400/638)。就业患者占有效被调查者的34.8%(222/638),未就业患者占65.2%(416/638),其中公开就业、个体经营、政府扶持、临时就业分别占有效调查数的23.5%(150/638)、8.8%(56/638)、0.9%(6/638)和1.6%(10/638)。

2.2 就业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就业组与未就业组在年龄、学历、婚姻状况、子女情况、病程、住院次数、康复时长、病前工作、就业经历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就业现状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n(%)]

2.3 就业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 以患者是否就业为因变量(0=已就业,1=未就业),将年龄、学历、婚姻状况、子女情况、病程、住院次数、康复时长、病前工作和就业经历作为自变量,拟合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年龄、婚姻状况、住院次数、康复时长、病前工作及就业经历是患者就业的影响因素(P<0.05)。以年龄30岁以下、未婚、住院次数2次及以下、康复时长3个月以内、病前有工作及就业经历2次及以下为参照,41~50岁的患者未就业率为30岁以下3.615倍;已婚的患者未就业率为未婚0.301倍;曾住院3~5次的患者未就业率为2次及以下的5.260倍;康复时长在1~2年的患者的未就业率为康复时长在3个月以内患者的3.784倍;病前无工作的患者未就业率为曾有工作的4.307倍;就业经历3~5次的患者未就业率为2次及以下的0.445倍。见表2。

表2 患者就业现状影响因素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2.4 已就业精神障碍患者的职业特点 调查结果显示,已就业康复期精神障碍患者就业类型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其中流水线工人、保洁和其他后勤工作等合计181人,占总就业人数的81.5%。所有就业的患者中,其工作来源依靠参加公开招聘的人数为52人(23.4%),由政府扶持参与就业的人数为56人(25.2%),由亲友介绍就业的人数为114人(51.4%)。222例就业的患者中,月收入水平在3 000元以下的为104人(46.8%),月收入在3 001~4 000元水平的为57人(25.7%),月收入在4 000元以上的为61人(27.5%)。调查显示,已就业患者对职业的总体满意度为85.6%,已就业精神障碍患者自觉工作困难的主要原因有身体状况不佳为78人(35.1%),与同事关系的处理为103人(46.4%),工作能力的不匹配34人(15.3%),领导不认可7人(3.2%)。

3 讨论

我国大陆关于残疾人就业方面的研究较为丰富,但大多数集中在对残疾总体而言的,单纯针对精神障碍患者就业的相关研究较少。既往研究[6~9]显示,精神障碍患者参与社会性就业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供社会功能康复和开展职业康复训练等方面,部分地区也在探索为患者提供庇护性就业岗位,如上海市长宁区开展的“医院-社区一体化”职业康复规范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就业年龄段内有就业意愿的康复者的就业需求,通过在精神卫生中心内开设咖啡吧和洗车房的形式,开展辅助性就业[10]。符大伟[11]在基于广州市社区工疗服务机构的研究中,阐述了为智力和精神残疾人提供辅助性就业服务。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辖区内处在主要劳动年龄段的康复期精神障碍患者就业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精神障碍患者的就业率不高,参与就业的渠道较为单一,51.4%的岗位是通过亲友介绍而来,这也是该群体参与就业的主要渠道。这与豆红玉等[12]开展的关于残疾人就业现状分析的研究结果相一致。由于缺乏相应的职业技能,精神障碍患者从事简单体力劳动,占81.5%,其职业类型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与张明廉等[13]在无锡地区开展的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一致。

研究显示,影响精神障碍患者就业的因素主要是年龄、婚姻状况、住院次数、康复时长、病前工作及就业经历。年龄的增大对患者就业产生负面影响,可能随着年龄增大,学习能力相对下降,导致就业难度增加。其次,患者住院次数越多,就业难度越高,这可能是因为精神障碍的复发对社会功能影响较大。与未婚和离异患者相比,已婚患者就业情况更好,可能与其得到的家庭支持更好有关。另外,病前有工作是患者就业的保护因素,同时就业经历与就业概率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一方面,有2次及以下就业经历的患者相比有3~5次就业经历的患者就业难度更高,可能随着患者就业经历丰富,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都会提高患者的就业率;另一方面,就业次数达到6次及更多时,反而就业难度增大,这可能与患者工作能力不足导致频繁更换工作有关,由此推测患者病前的工作能力可能是患者恢复就业的重要因素。最后,研究发现患者的学历水平对其是否就业的概率没有影响,这与蒋辛未[14]在基于江苏省残疾人就业影响因素研究中关于心理残疾对就业的影响结论一致,提示不同学历水平的患者可能对就业预期、就业选择不一致,因此提升患者就业质量不必拘泥于患者的受教育程度。

调查显示,引起已就业精神障碍患者工作困难的主要因素有两类,分别是身体状况不佳占比35.1%、与同事关系的处理占比46.4%,提示该群体对于精神康复和社会交往能力提升有较大需求。这与鲁心灵等[15]开展的关于精神障碍患者康复需求的研究结果相一致。精神障碍患者因有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衰退,导致其缺乏相应的社交和求职能力,需要更多的康复服务来提升其职业能力[16]。此次调查发现,康复期在1~2年的患者比康复期在3个月以内的患者的就业率低,推测职场压力在某种程度上给患者就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具体原因拟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为改善康复期社区精神障碍患者的就业,应该继续加强对康复期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教育,完善社区康复服务,多方面避免患者疾病复发;另一方面,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对康复期精神障碍患者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患者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此次调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嘉定区18~50岁社区精神障碍患者的真实就业状况。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主要针对时下社区精神障碍康复者的就业状况,而对精神障碍康复者既往就业状况的动态过程缺乏探究,较难发现精神疾病对于患者参与就业的影响,以及社区精神障碍患者就业发展的动态过程,对于精神障碍患者就业的预测意义有限。基于现有研究,下一步研究可以采用访谈法,对社区精神障碍康复者及家属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深入访谈,收集他们对于该群体就业的态度和认识,分析影响该群体就业的深层次因素。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符合本土精神障碍康复者就业权益的具有操作意义的就业扶持措施,为不断推动精神障碍康复者参与就业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康复者嘉定区就业率
真我少年 强国有我——上海市嘉定区安亭小学特色少先队活动
57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者舌象特征分析
美报告:1/5新冠感染者有后遗症
社会支持网络视角下麻风病康复者群体回归路径探究
让“大拇指”为少先队点赞——上海市嘉定区疁城实验学校赏识教育理念下的少先队活动
嘉定区人大代表、常委会领导、机关干部 摄影书画作品选登
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职高专超本科
淋巴水肿的预防与照顾——乳癌康复者的隐忧
本科新闻专业在京就业率较低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