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联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产后抑郁症对照研究*
2020-09-15黄俊芝邱炳杰崔明湖
张 铮 黄俊芝 邱炳杰 张 文 崔明湖 周 超
产后抑郁(Postpartum Depression)是一种女性常见的精神障碍,与围产期激素水平变化、身体状态、社会角色及心理变化等多种因素相关。产后抑郁一般发生在产后6周左右,产妇临床表现主要为情绪低落、无精打采、困倦、不明原因的哭泣等。江勇等[1]研究认为,妊娠期长期焦虑是子代抑郁的危险因素。而妊娠期长期焦虑,会大大增加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几率。因此,如何预防和治疗产后抑郁症,成为临床医生尤其是精神科和妇产科医生的重点研究课题。目前,临床上部分轻度的产后抑郁产妇可通过自身调节等改善;而部分产妇需要接受药物治疗[2]。本研究主要观察分析心理干预联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对产后抑郁的临床治疗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筛选2017年3月~2018年5月收治的产后抑郁症患者92例,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心理干预联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单用盐酸帕罗西汀治疗。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3]对产后6周内出现抑郁症状的产妇进行评估,总分相加≥13分可诊断为产后抑郁症。纳入标准:符合产后抑郁症诊断标准;无药物过敏史;产妇及家属均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产前伴有精神类疾病;有肿瘤等严重器质性病变疾病;擅自退出治疗的产妇。
至研究结束,观察组共入组40例,年龄24~39岁,平均(29.77±3.62)岁;初产妇30例,经产妇10例;病程1~11个月,平均(4.25±1.02)个月。对照组入组52例,年龄24~38岁,平均(29.81±3.07)岁;初产妇36例,经产妇16例;病程1~10个月,平均(4.18±1.07)个月。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初始剂量每天1次,每次10 mg,早餐前服用,随后根据患者的情况逐渐增加剂量至20 毫克/次,连续治疗8周。
观察组用药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在此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治疗。由高年资心理治疗师主持,在心理治疗室采用团体治疗的形式,每周1次,每次50 min,共8次。具体操作如下:(1)健康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对产妇讲解产后抑郁的发生,与身体激素分泌的影响,使产妇正视自身疾病;同时对产后抑郁症治疗的手段及安全性做详细讲解,使其可以积极配合相关治疗,提高依从性。(2)认知行为治疗:通过专业的测评,对产妇的负性情绪、自我负担情况进行专业地、科学地了解,并通过直接或间接提问的方式与产妇积极沟通,如目前负性情绪来源、初衷等,并针对所遇到的问题纠正不健康的思维逻辑、行为方式。(3)支持治疗:支持治疗需要与家属积极沟通,家属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关爱,并指导家属对产妇进行日常的护理、关怀等;对产妇护理人员通过沟通交流给予关爱、关心,对产妇的疑虑、困惑等帮助建立正确的疏导途径;适当应用音乐疗法、焦点转移法、行为调整法等对患者的情绪进行疏导发泄转移[4]。(4)氛围感染:积极与产妇沟通,鼓励产妇多参与新生妈妈的教学与学习,在过程中感受母亲角色的伟大;并与周围的新生妈妈们建立联系,融洽的氛围感染可以转换患者的思维方式,帮助其积极调整心态。
1.2.2 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 对两组患者进行8周的治疗,由两名高年资精神科医生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4、6、8周末对两组患者进行EPDS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测评。以HAMD减分率评定治疗效果[5],计算公式:减分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显效:HAMD减分率≥50%,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有效:HAMD减分率为25%~49%,临床症状部分改善;无效:HAMD减分率<25%,临床症状未改善。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治疗过程中及时记录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采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s Scale,TESS)[6]评定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8周后,观察组显效31例(77.5%),有效9例(22.5%),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显效28例(53.8%),有效17例(32.7%),无效7例(13.5%),治疗总有效率为86.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6.183,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HAMD、EPDS评分比较 治疗后第6、8周末,观察组和对照组HAMD、EPDS评分均较各自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HAMD、EP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HAMD、EPDS评分比较
2.3 不良反应评定 观察组共出现不良反应5例,其中嗜睡、心慌、便秘、恶心及呕吐各1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对照组共出现不良反应7例,其中嗜睡、呕吐各2例,心慌、失眠、便秘各1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128,P>0.05)。
3 讨论
近几年,随着社会转型及经济发展,女性在工作以及家庭中的压力有所增加,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产后抑郁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心理疾病,主要发生在产后6周左右的时间,尤其是生育二胎的妇女[7, 8]。该病受生理(哺乳期、喂养困难)、社会(经济压力、夫妻关系)、心理(自责、无望感、回避问题)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情绪低落、对任何事情都失去兴趣、无故哭泣等,是一类高发病率、高致残率、易复发的疾病,尤其在经济落后地区多发[9, 10]。产后抑郁对产妇自身以及新生儿的健康成长都有较大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医护人员及早识别并进行干预,从而促进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和谐稳定。
盐酸帕罗西汀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的一种,对伴有焦虑的抑郁症患者疗效较好。前期基础研究表明,盐酸帕罗西汀片通过选择性抑制5-羟色胺(5-HT)的再摄取使突触间隙中5-HT浓度升高,增强中枢5-HT神经功能,使突触间隙内神经递质5-HT恢复正常水平,达到治疗抑郁症的目的。临床研究表明,盐酸帕罗西汀对产后抑郁症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是药物治疗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便秘、嗜睡、性功能障碍、眩晕、头痛、情绪不稳、心慌、失眠和兴奋、梦魇等症状。这与本研究中,部分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一致,但并不影响患者的用药和进一步治疗。
对于产后抑郁治疗,目前主要是依赖药物和器械治疗[11, 12],且依从性差。研究发现[13~15],围产期压力与产后抑郁的发病具有相关性。对患有产后抑郁症的产妇,心理因素起较大作用,药物无法直接干预[16]。本次研究中,盐酸帕罗西汀联合心理治疗,在应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通过健康教育使产妇正视自己的疾病。正确的心理健康疏导,可以缓解产妇紧张、焦虑的情绪,这与本研究的结果相一致。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引导产妇树立积极治疗的信心,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对产妇强调产后抑郁症是一种疾病,而非一种缺陷,并明确告知该疾病是可以治愈的。并通过参加培训学习与周围产妇进行交流,加强气氛的渲染,同时与家属积极沟通,构建康复的家庭支撑系统,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第6、8周末,观察组和对照组HAMD、EPDS评分均较各自治疗前降低,观察组HAMD、EP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充分说明心理干预联合盐酸帕罗西汀对产后抑郁症治疗临床效果更好,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善产妇的抑郁症状,对产妇的产后恢复、身心健康及家庭和谐都有积极影响。
因此,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给予盐酸帕罗西汀药物联合心理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对存在产后抑郁症风险的高危女性,进行常规心理测评和风险评估,可以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有助于促进女性的精神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