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干预在疝气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0-09-15熊金婵
熊金婵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中心卫生院外科 广东 广州 511385)
疝气是临床上普通外科中的常见病,是指人体中某个脏器或者组织离开正常的解剖位置,通过薄弱点、孔隙或者缺损进入另一部位的一种现象[1]。手术是治疗疝气的主要方式,然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患者术后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不利于术后的良好康复。因此,有必要加强患者术后的护理质量。为此,本研究对本院60 例疝气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在疝气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本院60 例疝气手术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疝气诊断标准,且均符合手术指征;患者治疗依从性好。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基础疾病或恶性肿瘤;精神障碍,无法正常沟通。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循证护理组(n=30)和常规护理组(n=30)。循证护理组:17 例男,13 例女;年龄28 ~67 岁,平均(38.64±5.27)岁;11 例直疝,19 例腹股沟斜疝。常规护理组:16 例男,14 例女;年龄27 ~68 岁,平均(38.52±5.25)岁;12 例直疝,18 例腹股沟斜疝。两组一般资料经过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组患者围术期及术后接受常规的护理,对患者进行疾病宣传、观察病情、指导用药及饮食护理等。循证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循证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措施为:①组织循证护理小组:组员由护士长及科室中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成,组员经过专门的培训和考核。总结以往疝气手术护理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结合本院本科室实际情况和患者自身的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策。②心理护理:在详细掌握患者具体情况的前提下,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主动、耐心地与患者进行沟通,针对性地予以情绪疏导与安慰。③术后护理:帮助患者去枕取平卧位,为防止呕吐物堵塞患者气道将头部偏向一侧,并且清洁患者口腔分泌物,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度。与此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可以适当将患者的膝盖部位用枕头垫高,使得腹部保持松弛状态从而减轻腹部的肌张力,减轻切口疼痛感及促进切口的愈合。密切观察切口的愈合情况,防止感染;积极询问排尿情况,出现尿潴留时予以热敷膀胱处理;嘱咐患者注意腹部保暖。指导患者先进食流质食物,后过渡到普通食物。结合患者病情,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科学营养的食谱,建议“三高一低”饮食。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胃肠功能恢复状况对比
循证护理组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首次排气、进食、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胃肠功能恢复状况对比(±s,h)
表1 两组胃肠功能恢复状况对比(±s,h)
分组 n 肠鸣音恢复 肛门首次排气 进食 下床活动循证护理组 30 32.53±4.26 22.34±3.21 9.87±2.21 11.35±2.30常规护理组 30 35.72±5.47 25.21±3.45 11.67±2.43 13.72±3.41 2.520 3.336 3.002 3.156 0.014 0.001 0.004 0.003 t P
2.2 术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循证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见表2。
表2 术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n(%)]
3.讨论
循证护理是现代临床护理学当中较为提倡的一种新型、标准化的护理模式[2]。与传统的直觉式、经验式护理方式不同,该模式基于从医学知识数据库中搜寻有关的循证支持,根据临床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再结合患者情况与需求,制定个性化、系统化的护理措施,旨在提高护理质量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许慧[3]等人研究表明,循证护理应用于疝气手术患者当中效果良好,可有效促进术后的胃肠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研究中,予以循证护理组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包括组织循证护理小组查阅资料选择循证支持,评估患者的健康情况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策;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予以情绪疏导与安慰;注意术后护理,体位指导、清洁口腔分泌物、切口护理、饮食护理等各个方面提供服务。研究结果显示,循证护理组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首次排气、进食、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常规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结果表明循证护理应用于疝气手术患者中有助于患者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以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综上,循证护理干预应用于疝气手术患者中,可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