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后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盆底功能康复的疗效探讨
2020-09-15钟小英周秀春
钟小英 周秀春
(江门市新会区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科 广东 江门 529100)
子宫全切术作为一种常见妇产科术式,于系列妇产科疾病中获得广泛应用,例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癌前病变、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与妇科恶性肿瘤等。此种术式的实施会使得患者宫颈周围环境受到破坏,在将宫颈进行切除同时,不但需要将患者子宫骶韧带以及子宫主韧带切断,而且还使患者直肠以及膀胱受到下推[1]。从而导致对应直肠与膀胱神经支配受到影响,使患者盆底生理状态以及整体结构发生改变,对应表现出神经损伤、盆底支持组织结构异常以及血管功能障碍现象,存在较高概率表现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情况,例如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便秘以及阴道松弛等方面[2]。针对盆底障碍性疾病采取有效疗法进行对应治疗意义显著。本次研究将针对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探析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运用可行性,以实现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盆底功能康复以及有效预后。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7 年4 月—2018 年9 月收治的62 例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研究组(31 例):年龄区间为41 岁~56 岁,平均为(45.52±2.59)岁;对照组(31 例):年龄区间为42 岁~59 岁,平均为(45.53±2.62)岁;纳入标准:①因为子宫腺肌瘤、子宫肌瘤、宫颈瘤样病变以及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系列疾病选择实施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治疗;②术后均接受盆底肌锻炼康复治疗;排除标准:①伴有生殖系统感染以及泌尿系统感染疾病;②患有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肾病以及心脏病等;就两组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显著(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盆底肌锻炼康复方法展开治疗,未对患者实施盆底功能康复治疗;在患者有意识条件下针对盆底肌肉(以肛提肌为主)合理展开自主性收缩锻炼操作,具体为首先保持5s盆底肌肉收缩,之后完成5s 放松,控制频率为2 次/d,保持20~30min 重复锻炼,共保持为期12w 连续锻炼;治疗1 疗程为4w,共保持为期3 个疗程治疗;研究组:采用盆底肌锻炼康复+生物反馈电刺激方法展开治疗,对于盆底肌锻炼康复疗法同对照组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保持相同;此外添加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主要利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展开。将阴式探头于阴道内插入,控制频率为8Hz ~80Hz,保持20 ~740μs 脉冲宽度,将患者肌肉存在跳动并且未表现出疼痛感作为最佳。在准备治疗前,通过对患者耐受程度加以了解,将上述参数进行重新调整,以确保上述标准可以有效达到。针对盆底肌力强度利用阴式插头上肌力传感器将其向视觉信号进行转换,针对生物反馈信息进行收集,合理展开Valsalva 动作以及静息状态2 个场景训练,控制时间为20min/次~30min/次,频率为3 次/w,1 个疗程为4w,总疗程为3 个。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的盆底肌功能障碍指标以及盆底肌功能。
1.4 判断标准
对于盆底肌功能主要分为1 度、2 度以及3 度,随着分级的增高,表示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具有越优盆底肌功能[3]。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盆底肌功能障碍指标对比
研究组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盆底肌收缩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尿失禁频率低于对照组,残余尿量以及1h 尿垫试验量少于对照组,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盆底肌功能对比
表1 两组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盆底肌功能障碍指标临床对比(±s)
表1 两组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盆底肌功能障碍指标临床对比(±s)
组别 n 盆底肌收缩持续时间(h) 尿失禁频率(次/d) 残余尿量(mL) 1h 尿垫试验量(mL)研究组 31 8.85±2.12 0.89±0.15 40.13±3.05 8.69±2.13对照组 31 5.85±1.49 2.33±0.25 185.29±5.35 22.59±3.15 6.4460 27.5000 131.2396 20.3526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t P
研究组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盆底肌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盆底肌功能恢复情况临床对比[n(%)]
3.讨论
全子宫切除术作为妇产科手术方式之一,于临床应用率较高。但对患者完成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后,患者会呈现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现象,例如呈现出盆腔器官脱垂、SUI 等,对此针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将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出现概率降低,意义显著[4-5]。
针对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可获得理想效果,具体为:①能够对盆底组织被动运动进行有效刺激,可以使得盆底肌肉张力以及收缩力获得有效增强;②能够对盆底神经组织有效刺激,可以使得神经兴奋性获得有效提升,将神经细胞功能加以改善,使得传导速度获得有效提升;③将盆底组织新陈代谢有效改善,将血运有效增加,能够使得盆底组织呈现出退行性病变现象获得有效缓解,使得患者性能力显著提升[6-8]。
本次研究发现,研究组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盆底肌收缩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尿失禁频率低于对照组,残余尿量以及1h 尿垫试验量少于对照组;研究组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盆底肌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从而表明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运用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干预中可行性。
综上所述,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的有效运用,可使得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盆底肌收缩持续时长有效延长,尿失禁频率显著降低,残余尿量以及1h 尿垫试验量显著减少,并且可将患者盆底肌功能显著改善,最终实现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有效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