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清创削痂术联合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覆盖在小儿大面积烫伤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0-09-15王钧
王钧
(重庆佑佑宝贝儿童医院 重庆 401120)
临床治疗中,烫伤一直都是重难点问题,亦是小儿常见情况之一,严重烫伤在愈合后可遗留瘢痕和色素情况,会对患儿及其家属造成心理负担。大面积烫伤在治疗过程中须面对疼痛、瘢痕增生、感染、功能活动等问题,采用何种治疗方式促进恢复成为了临床研究热点。本文选择我院收治的64 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给予不同的治疗措施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 年2 月—2019 年8 月收治的小儿大面积烫伤患儿64 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 例。对照组男17 例,女15 例;年龄1 ~8 岁,平均(4.47±0.85)岁。研究组男15 例,女17 例;年龄1 ~8 岁,平均(4.37±0.94)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清洗创面,外用EGF(表皮生长因子)溶液和烧伤抑菌霜,采用创面敷料进行无菌包扎,间隔1 天换药1 次,对于渗出液较多的患儿需及时更换敷料,直至创面愈合[1]。
研究组:(1)深Ⅱ度创面。实施全麻,采用氯化钠(0.9%)冲洗创面后实施消毒,去除坏死表皮,将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打洞后取氯化钠冲洗3 次以上,覆盖于创面,采用消毒纱布包裹后进行包扎固定。对于渗出液较多的患儿,可在2 ~3 天后更换外层纱布,待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干燥后即可拆除敷料,创面可随着敷料脱落愈合。(2)Ⅲ度创面。实施全麻,给予早期清创削痂术后取出坏死组织,将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打洞后取氯化钠冲洗3 次以上,覆盖于创面并进行包扎固定。若创面未能一次性愈合,可进行二次换药并再次覆盖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2]。
1.3 观察指标
并发症情况:统计患儿在治疗期间是否发生感染、肌肉坏死、血液循环障碍等并发症,同时进行比较。
创面愈合时间:主要包括深Ⅱ度创面和Ⅲ度创面,记录两种创面的愈合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并发症情况
分析表1 中两组并发症发生数据发现,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两组并发症情况表
2.2 创面愈合时间分析
经比较发现,研究组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详细比较可见表2。
表2 创面愈合时间量表(±s,d)
表2 创面愈合时间量表(±s,d)
组别 例数 深Ⅱ度创面 Ⅲ度创面研究组 32 8.32±2.85 12.38±2.37对照组 32 10.39±3.01 15.01±2.41 t 2.8248 4.4015 0.0064 0.0000 P
3.讨论
烫伤是一种常见的小儿外伤,造成小儿烫伤的主要原因包括热气、热液等烫伤,且夏季发生率高于冬季。由于小儿皮肤组织含水量高,皮肤组织薄,更易发生急性炎症性水肿,且患儿组织细胞多为空泡,真皮胶原纤维以及弹力纤维发育并不成熟,对于外界环境变化极为敏感,及时是非常小的机械或者化学性刺激,均可出现创伤[3]。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小儿烫伤治疗具有较大的难度,为降低烫伤损害,临床不断作出了深入研究。
正常情况下,发生烫伤后,创面可依靠皮肤的真皮及附件组织进行自我修复,修复后遗留的瘢痕可通过手术治疗恢复,但是,如何正确处理创面,促进其愈合,直接影响了预后[4]。目前,常规换药为临床治疗烫伤的主要措施,此过程中创面需要保持干燥才可有效预防感染,但是由于大面积烫伤的渗出液较多,干燥性难以保证,因而不仅增加了医务工作者的工作量,同时还增加了患儿痛苦。发生烫伤后,创面坏死组织可导致发生病理变化,因此较容易发生感染,过度的创面暴露还可加深创面深度,此外,创面坏死组织还可抑制局部生长因子的释放,并不利于新生肉芽形成和表皮修复。通过早期清创削痂术联合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覆盖治疗避免了常规换药的弊端,直接减轻了患儿换药的痛苦,可促进创面组织释放生长因子和形成新生肉芽,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5]。
综上所述,与常规换药治疗相比较,在小儿大面积烫伤的治疗中应用早期清创削痂术联合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覆盖,可有效预防感染、肌肉坏死等相关并发症,同时在促进创面愈合方面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