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脉冲电治疗脑梗死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分析
2020-09-15汪超兰
汪超兰
(常州市德安医院康复科 江苏 常州 213000)
脑梗死是一种脑部血供障碍疾病,可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诱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全身性疾病,其发病、致残、复发、致死率较高[1]。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是其常用药物,可有效抑制病情进一步发展,改善临床症状。有研究表明,脑梗死治疗过程中多并发睡眠障碍,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2]。因而寻求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十分重要,为探析低频脉冲电治疗脑梗死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8 年6 月—2019 年1 月收治的60 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 例。对照组:男16 例,女14 例,年龄58 ~70(64.4±5.6)岁;观察组:男18 例,对照组12 例,年龄56 ~71(63.5±7.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可对比。
纳入标准:(1)经C T 或M R I 检查均确诊为椎- 基底动脉系统及(或)颈内动脉系统的单侧病灶;(2)初次发病;(3)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晰,发病时间<2 周,病情无明显恶化;(4)可正常沟通;(5)无影响治疗的严重性疾病;(6)无体位性低血压既往病史;(7)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不具颅内出血、脑外伤、脑寄生虫病、代谢障碍等可引发脑栓塞类因素;(2)可影响体位正常转换的关节疾病;(3)可严重影响基本肢体康复训练的心、肺疾病;(4)精神类疾病,认知功能障碍,无法评估疗效。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542),25mg/次,3 次/d;阿托伐他汀钙片(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819),20mg/次,2 次/d。根据患者个体病情协助开展康复训练、中医针灸治疗等。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低频脉冲电治疗:根据皮损范围借助CT 诱导对病变神经根椎间孔予以定位,明确穿刺位置,局部消毒敷巾,常规静脉注射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而后采用20G射频套管针经皮置入颈后正中位,连接脉冲射频仪,电极置于颌下三角处、喉结上,接负极,开启T/R 模式交叉刺激喉肌群,25~30 min/次、2 次/d。
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一个月。
1.3 疗效标准
于治疗前后使用脑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越高,即表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
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共计8 小项,分级为0 ~3 分,总分24 分,评分越高,即表明睡眠障碍越严重。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共计7 小项,分级为0 ~3 分,总分21 分,评分越高,即表明睡眠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缺损程度(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缺损程度比较(±s,分)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缺损程度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NIHSS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0 18.67±3.18 11.23±2.44对照组 30 19.49±2.17 15.39±3.09 t-1.167 5.787 P-0.248 0.001
2.2 对比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
两组患者治疗前AIS、PSQI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两项评分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睡眠质量(AIS、PSQI)评分比较(±s,分)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睡眠质量(AIS、PSQI)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AIS PSQI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0 16.12±2.34 8.54±1.26 13.39±2.11 6.58±1.26对照组 30 16.89±3.02 12.31±1.14 12.99±3.28 9.21±1.41 t - 1.104 12.152 0.562 7.618 P - 0.274 0.001 0.576 0.001
3.讨论
脑梗死传统治疗中,普遍认为康复训练应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开展,而近年大量研究证实早期康复训练对促进不可再生性类神经元细胞具有良性作用[3-4]。原因在于,脑血管病变发生短时间内,康复训练通过激活患者语言神经系统的局部网络,刺激受损区代偿性重建,增强脑组织可塑性,形成新生反射弧,提高神经系统与语言功能系统、器官间的双向协调性,以促进疾病转康复。但囿于脑梗死患者通常合并其他疾病,且肢体各功能弱化,加之依从性较差等因素,致使康复训练存在一定局限性,故而寻找更高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十分重要。
低频脉冲电疗法是现阶段微创治疗神经源性病症行之有效的疗法之一[5]。其主要改善神经功能,抑制神经异位放电,靶点作用于神经缺损位,而对神经不产生损伤,属于“神经功能调节疗法”,可有效加快受损神经康复。
本次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AIS、PSQI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三项评分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推断为在药物抑制病情及康复运动的基础上,辅以实施低频脉冲电疗,通过促进建立脑血管侧枝循环,减轻痉挛,减小血流阻力,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梗死区域缺血,修复受损神经组织同时促进休克的神经细胞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神经系统功能,从而进一步改善睡眠质量。
综合所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频脉冲电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缺损程度,提高睡眠质量,临床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