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微课教学有效性现状分析研究

2020-09-14马莲姑黄寿孟吴坤明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0年23期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学有效性教学资源

马莲姑 黄寿孟 吴坤明

摘  要 为了解高校微课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现状,运用文献内容分析法对检索到的91篇论文进行内容分析发现,我国高校在微课教学有效性的具体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的具体应用路径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面。以学科为单位,列表举例描述不同学科在微课教学有效性中的具体应用路径研究,为高校教师应用微课教学提供参考,提高微课应用的有效性。

关键词 高校;微课;教育信息化;教学有效性;微课平台;教学资源

1 引言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的有效性评价成为引导教师思考什么是最佳教学、什么是有效性施教、如何加强学生学习效益等问题的抓手。微课作为移动化、碎片化、微型化知识的载体,已成为信息化学习的重要学习资源。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微课进行了理论研究,并将微课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和实践经验。

本文通过分析相关文献,概括出微课在高校文学类、理学类、艺体类等不同学科中有效教学的应用路径,以促进微课教学的健康持续发展。信息化教学资源环境下开展微课有效教学研究,对于推进优质微课资源建设,揭示微课教学的内在教学规律,提高微课教学效益,提升教师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和技能,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力,促进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均具有积极的意义。

2 概念定义

微课  微课是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所需自行开发的时长在十分钟左右的一种视频教学资源,能帮助学习者独立、自主、完整地学习某一知识片段,包括微视频、微课件或微教案、导学案(任务单)、设计说明、训练与测试题、作业、拓展资料等。微课作为辅助教学的有效手段,无论是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根据自身情况查漏补缺,还是作为课外知识拓展,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都是教师教学的有效补充。

教学有效性  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依据教学活动的规律,以较少的投入(包括人力、物力、精力、财力、时间等)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实现小投入大产出的教学目标,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本研究的教学有效性是指高校微课教学有效性,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微课能促进有效教学,预定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需求保持一致,教学产出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综合来讲,学生的进步和全面发展是有效教学的目标。

3 研究方法

笔者在“中国知网”中设定内容检索条件为“篇关摘”,分别在“篇关摘”中输入“高校微课”+“教学有效性”或“微课”+“高校教学有效性”,共得到91篇文章。检索的截止时间为2020年7月6日,详见表1。

从表1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微课有效性教学的研究最早从2014年开始,在此之前关于高校微课有效性教学的研究是一片空白。从2016年开始,国内学者逐步关注微课教学有效性研究,并逐渐发展为学者研究的焦点。对检索所得的91篇文献从内容上分析发现,2014年李梁中的《“慕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是我国最早发表的跟高校微课教学有效性相关的文章,文章提出在当前慕课环境下,可以采用问题导入的形式,设计与制作微课程教学片段,把教材的逻辑体系贯穿于微课程教学过程,有效实现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的衔接[1]。

4 高校微课教学有效性应用路径分析

通过对检索到的91篇文章进行内容分析,从中发现很多涉及微课在高校有效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的具体应用路径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面。本研究以学科为单位列表举例概述,主要划分为文科类、理学类和艺体类,详见表2。

5 我国高校微课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重视微课的教学设计,加强微课教学的趣味性,加强线上辅导  微课的教学设计应突出“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特点,教师设计微课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做好学情分析,依据学情分析确定学习目标,分析学习内容,选择恰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效果评价方式,讲授的内容力求新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加强师生之间同步交流、异步交流的频次,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开发系列微课程,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单个微课一般只注重单个知识点的讲解,教师在开发微课时要注重内容上的连贯性,分类梳理知识点,根据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进行系统化设计,开发系统化的微课程。教师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自由掌控学习时间及学习方式,适应碎片化的学习需求。

加强微课程开发团队建设  以课程为单位,组建微课程开发团队,团队成员之间根据工作安排高质量地制作自己分内的微课,同时协助其他成员完成课程的其他相关工作。最后将各自完成的微课联合起来,做成完整的系列专题化微课程,提高微课程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重视微课平台的建设和管理  由相关部门牵头建设固定的共享式微课平台,教师之间通过平台相互学习,好的微课可以上傳供大家共享。现今网络上也有相应的平台,总体感觉这些平台比较乱,各个平台自己建设自己的平台内容,教师在选择平台时很迷茫,不知道该选用哪个平台合适。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建设公共的共享式平台,避免重复性工作。

6 结论

通过对查阅的91篇论文进行内容分析发现,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高校微课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科学地制作微课并能有效地应用于教学,已经积累了很多丰富的经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选择感兴趣的课程,满足个性化需求,并通过微课程的学习开阔阅读视野,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高校微课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在微课的教学设计、开发系列微课程、微课程开发团队建设、微课平台的建设和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李梁.“慕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2014(1):65-69.

[2]徐新荣,孙李红,谭慧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课教学价值分析与有效性分析[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23-24.

[3]田蓉,北宁杨,富平.“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微课教学的有效性探索: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科技资讯,2019(27):121-122.

[4]李美菊.“微课”在高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1):107,109.

[5]楚苹.微课在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3):116-118.

[6]李改改.微课教学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9(8):159-161.

[7]李思静.微课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海外英语,2019(12):144-145.

[8]江文明.浅析高校篮球微课教学的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8(33):148,150.

[9]王思雨.微课在高校乒乓球教学中的实践及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9(31):67,69.

[10]蒋琴.微课在高校音乐教育钢琴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黄河之声,2020(24):82-83.

猜你喜欢

教育信息化教学有效性教学资源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