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土中的情怀与理性:扬州市乡村小学女教师群体职业压力研究

2020-09-14于子娴郑子旋魏钦诚孙月徐涛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0年23期
关键词:乡村小学乡村教师

于子娴 郑子旋 魏钦诚 孙月 徐涛

摘  要 研究团队以扬州市江都区部分乡村小学教师为例,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调查法和访谈法,从外在环境、个体特质和个人环境交互三个角度,分析乡村女教师的职业压力现状,探求分析乡村女教师职业压力来源因素,结合《江苏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2015—2020年)》的实际要求,为切实缓解乡村女教师职业压力提供有效途径,从而为推动当地乡村教育改革提供助力。

关键词 乡村小学;乡村教师;乡村女教师;教师职业压力

1 前言

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乡村教师群体亦因此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社会快速发展推动国家教育政策不断变化,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乡村学校、学校对乡村教师、社会其他群体对乡村教师职业的评述、期望与要求也随之不断提高,乡村教师群体所面临的职业压力逐渐增强。而乡村女教师作为乡村教师中一大职业群体,更是面临巨大的生存困境。

2 乡村女教师职业压力概述

压力,国际心理学界普遍定义为“要求和压力源之间的不匹配”。职业压力作为压力的一种,又被称为工作压力,是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压力。教师职业压力指教师个体对各种刺激做出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的综合模式,主要来自教师群体关于日常考勤、教学工作量、教育教学过程、师德规范和教育教学业绩方面。这是一种动态情境,具有个体差异性。

近年来,城乡一体化进程快速推进,乡村教育环境快速变化,乡村教师的职业压力问题逐渐凸显。社会群体对乡村教师的模糊定位、乡村女教师自身多重角色下的错误定位、乡村女教师多偏内向寡言的性格因素等,均加大了乡村女教师的工作难度,而多类现实因素冲突,形成乡村女教师的职业压力。

长期以来,国外就一直有人针对教师的职业压力进行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这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1977年,Kyriacou与Sutcliffe在《教育评论》中首次提出教师职业压力。提出该概念以来,关于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就没有停止过。特别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研究愈加全面深入,取得大量成果。这些成果拓宽了教育科学研究领域,有利于促进教师对自己进行剖析,提高对自身职业特点的认识,从而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Gmelch,Walter H.等人在Sources of Stress in Academe: A National Perspective中则尝试将教师压力进行分组,将教师的感知压力与个人和专业因素相关联,在关联中进行分析,一步步归纳出教师应对这些压力的方式[1]。

在国内的相关研究中,张玉林在《通向城市的阶梯——20世纪后期一个苏北村庄的教育志》中以苏北乡村为例,研究了中国20世纪后期的鄉村教育。20世纪后期的乡村教育并没有给农村带来根本性的变化,教育与农民的生产生活相隔离,并未能培养出真正的经济、政治或技术人才,乡村教育偏离了正确的发展道路。而对于教育者,这极大地限制了乡村教师发挥自身教育能力的空间,使得乡村教师对于自身定位产生偏差[2]。

张济州在《“乡野”与“庙堂”之间:社会变迁中的乡村教师》中深入探讨了乡村教师社会地位下降及其边缘化的社会成因:国家和政府一直努力提高乡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和学历层次,乡村教师工薪水平稳定提高,但是没有从根本上改善乡村教师地位日益边缘化的处境,相反,在某种意义上薪酬递升和学历层次提升加深了乡村教师与农村社区的疏远[3]。

王成龙在《新生代乡村教师文化困境与职业选择》中指出新生代乡村教师(20世纪80年代之后出生的乡村教师,接受过高等教育洗礼,拥有新的教学理念和新思想)面临很大的文化困境,包括物质环境的不适应、婚恋难与亲子分离、乡村制度规范的约束等。同时,尽管相比土生土长的乡村教师,新生代乡村教师的工资高了不少,但是他们对待遇和社会地位提高的诉求仍不可忽视[4]。

3 乡村女教师职业压力现状调查设计与维度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教师的职业压力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成果表明,教师群体所面临的职业压力较为严重。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普遍较大,28.2%的教师感觉压力非常大,58.4%的教师觉得压力比较大[5]。而乡村小学女教师作为教师群体中较为特殊的部分,面临的职业压力更是多方面的。研究团队结合乡村小学女教师职业压力现状以及指导教师的意见,编撰了《江苏省扬州市乡村小学女教师职业压力现状调查问卷》。

调查的设计  该问卷主要包括教师的基本信息、教师工作满意度、教师职业压力源量表三个部分,从外在环境、个体特质和个人环境交互三个方面,对研究对象职业压力源进行调查分析。

1)教师的基本信息。此部分包含研究对象即乡村女教师的教龄、职称、婚姻状况、工资待遇等个人信息。

2)教师工作满意度。此部分包含研究对象即乡村女教师的职业理想、工作认同、学校领导管理体制、晋升等多方面满意度的调查。

3)教师压力源量表。此部分包含研究对象即乡村女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工作负荷量、工作制度与环境、职称评聘与科研等多方面可能压力源的调查。

本问卷设计的维度具体见表1。每个问题采取单选题的形式,用1~5代表程度值作为选项,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数值,得出不同教师在不同方面的职业倦度与职业压力源。

调查的实施与调查的对象  研究团队在2019年5月联系了扬州市江都区三所乡村小学,采取目的性抽样方式选取研究对象,面向三所学校不同年龄阶段的乡村女教师,选取其中97位为调查对象,展开问卷调查。团队通过问卷星软件制成问卷,教师可通过手机或电脑端迅速完成答卷,共完成问卷97份。

1)不同教龄的教师。不同教龄的乡村女教师对于乡村教育的理解与认知是不同的,其对乡村学生的了解以及关于职业压力的应对方式也是不同的。资深的教师,对于乡村教学环境、教学对象有充足的经验,面对职业压力较之新入职教师更为冷静、沉稳,对问题的接受度较高。因此,本问卷针对不同教龄的教师进行调查,见表2。

在参与本次问卷的教师中,既有刚入职的年轻教师,也有教龄超过30年的资深教师。接受调查的乡村女教师教龄不一,为问卷的客观性提供了保障。

2)不同职称的教师。教师职称不同,待遇不同,工作积极性不同,职业追求不同,职业压力亦有所不同。较于高职称的教师,低职称的教师职业压力更多来自职称评定政策、个人晋升、绩效考核等。因此,本问卷针对不同职称的教师进行调查,见表3。

在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教师中,既有一级教师,也有富有教学经验的高级教师。接受调查的乡村女教师职称不一,同样为问卷的客观性提供了保障。

4 乡村女教师职业压力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研究团队编制《江苏省扬州市乡村小学女教师职业压力现状调查问卷》,总结剖析形成教师职业压力的各种原因。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调查的三所乡村学校乡村女教师群体中,52.6%的乡村女教师认为自己有较大的职业压力,见表4;40.9%的乡村女教师认为在学校内能与自己分享“真心话”的同事较少,见表5;45.2%的乡村女教师反映自己存在职业晋升压力,见表6,在校归属感较差,不能很好地融入当前职业群体中。

对国家保障体系的职业诉求  《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国家法律文件都曾对教师待遇作出明确规定,近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等文件中也对乡村教师待遇提出明确意见和要求,如教师工资水平不得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教师享有住房、医疗等方面的优先权;对于乡村教师,地方政府予以适当补贴等。

经调查研究了解到,当地乡村教师享受的补贴依据教龄不同而有所差异:乡村教师补贴平均为每月260~440元不等,教龄在10年内的乡村教师每月享有补贴260元,此后每十年增加60元。关于公租房或教师宿舍等住房补贴问题,当地乡村教师多反映学校并未统一安排住房,住房补贴也因学校而有所差异。一所村小的乡村教师反映,住房补贴占工资额的10%~22%;而另一所村小的教师则反映,并无住房相关补助。

乡土文化与教师文化的张力  不同于城镇小学,乡村小学同年级学生人数少,学生质量参差不齐,学生家庭教育薄弱。小学学生皆为身心未成熟的未成年人,身心发展水平不一;部分乡村家庭限于父母文化水平、经济收入等条件约束,将教育职责全部“转让”给教师(表7),对乡村教师寄予过高的期望,更有甚者存在家庭暴力等行为,造成儿童心理缺陷,大大加剧了乡村教师的职业压力。而乡村女教师因多慈爱柔软的性格特征,除兼任多门学科的教学任务外,还承担着学生心理辅导、课外活动指导、生活教育等多方面的教育工作,故而职业压力成倍增长,职称晋升与岗位竞争压力巨大。

接受访谈的刘老师表示:“很多学生家长在外务工,爷爷奶奶文化水平不足,很多情况都是依靠老师多用心,有些学生会瞒着家里欺骗老师,也有内向的孩子需要老师常常关注。”也有教师表示:“学生父母把教育学生的重任托付给我们是对我们的信任,这份信任往往是支持我们最主要的动力,但是这种‘信任太多的话就变成一种负担了。”调查结果表明,65%的乡村女教师均表示学生学习动机不强,学习态度差、心理问题会对自己带来一定的职业压力;47.4%的乡村女教师表示对某些后进生会束手无策。

性别权力主体的诉求与压力源  乡村所保有的传统性别观念,使得“玻璃天花板”效应对乡村女教师的职业发展影响深重。“男主外,女主内”的舆论环境,使得女教师在家庭事务与教师工作的冲突“旋涡”中不自觉地滑向家庭。这种选择的发生是“半被迫”的,研究发现当地乡村女教师年龄大多数分布在36~45岁之间,需要同时兼顾个人职业、家庭孩子教育培养、家庭老人赡养等多方面,家庭负担重、事业与家庭双重压力与冲突进一步加重了她们的职业压力。

而在工作环境中,很多乡村女教师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羞于展示自己。由于乡村女教师的妥协、退让,乡村学校男性领导者的数量在领导集体中占据多数,男性领导者也更喜欢提拔与自己同性的男教师。在此氛围之下制定的学校规章、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亦更倾向于男性视角。女性教师在这样的学校组织制度和文化环境之下,自然而然地受到一定的性别歧视,乡村女教师的职业发展不同程度地受到限制。

乡土气候环境与生活适应  女性的生理特质决定了女性教师相较于男性教师身体素质更为薄弱,面对乡村地区常年湿润的气候,乡村女教师的身体显现出更多的生理问题,“气候适应危机”悄然来临。经过访谈,调查人员了解到,在调查群体中,70%的在职乡村女教师均非当地原住村民,于她们而言,乡村偏寒的气候对身体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研究表明,近78%的女教师反映,天气一转寒,感冒就是“家常便饭”,由此导致的喉咙发炎、发声困难乃至完全失声都使得教学产生困难,而体寒带来的痛经、经期紊乱等生理不适更是使得教学难上加难。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乡村女教师,经常会出现疲劳、失眠、头昏、烦躁焦虑、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5 问题与反思

个人角度  乡村女教师应正确看待自身心理状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制定详细、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积极将职业压力转化为职业动力。面对过大的职业压力时,乡村女教师应寻找合适的途径进行发泄,如运动、调休等,增强体质;必要时可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通过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手段,引导职业压力的缓解和转移。

学校与教育部门角度  教育部门内部建立高效的监管部门,保证通过的决策在乡村学校的落实力度,并对执行效果进行长期追踪评估。乡村小学应积极落实上级教育部门的相关政策、决策,尤其是相关福利政策,建立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保障乡村小学女教师的合法权益;高度重视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定期开展教师心理健康讲座等,促进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发展,创建和谐的办公环境。

社会角度  通过新闻媒体等的引导,逐步转变社会群体对于乡村小学女教师的角色固化定位,给予乡村小学女教师合理范围内的职业期待;提高乡村小学女教师的社会地位,给予其应有的尊重和理解,确保不因社会偏见而加重其职业压力。

6 结语

鄉村不应是一块被忽视的地方,它急需文化的滋润。乡村女教师作为乡村教师群体的“主力军”,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十分重大,所能产生的社会效益也直接影响着乡村教育水平的发展。在现行教育体制之下,乡村女教师的职业发展受到一些限制,多方面的职业压力来源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共同疏通,打破“玻璃天花板”,建立全新的“玻璃花房”,推动乡村女教师茁壮成长,从而推动乡村教育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Gmelch WH, Lovrich NP, Wilke PK. Sources of stress in academe: A national perspective[J].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1984.

[2]张玉林.通向城市的阶梯:20世纪后期一个苏北村庄的教育志[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4(4):34-41.

[3]张济洲.“乡野”与“庙堂”之间:社会变迁中的乡村教师[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4]王成龙.新生代乡村教师的文化困境与职业选择[J].青年探索,2016(1):84-89.

[5]周永红.边远地区中小学女教师职业压力现状分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4):136-140.

猜你喜欢

乡村小学乡村教师
浅谈义务教育乡村教师流失的原因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 办有气质的乡村小学
关于加强乡村学校美术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试论引领乡村教师走向自觉阅读的方略
让信息技术走进乡村小学数学课堂
20世纪乡村教师在文化历史沿革中与乡村生活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