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顶岗实践合作机制研究
2020-09-14马万林
马万林
摘 要 目前国内外对教师顶岗实践的研究大多从制度、经验和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对象主要是企业和学校乃至政府,鲜有顶岗实践主体即教师、校、企三方结合的研究。以需求为导向,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学校、企业和教师在教师顶岗实践中各自的需求,寻求校、企、师三者的需求博弈平衡点,探讨“需求导向”引领下的教师顶岗实践合作机制和实现路径。
关键词 需求导向;职业学校;教师顶岗实践;校企合作
1 引言
2016年5月,教育部等七部门发布的《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的通知》中对职业教师(含指导教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参与顶岗实践作出明文规定。但到目前为止,教师(职业学校教师,下同)到企业参与顶岗实践仍摆脱不了“一头热”的尴尬困境。探其根本,主因是企业、学校(职业学校,下同)、教师(以下简称为企、校、师)的需求未能达到相对统一,故三者合作仍停留在表面,未能有深入的、实质性的、有效的教师顶岗实践合作模式。
2 教师顶岗实践研究现状分析
国外教师顶岗实践研究起步早于我国,提供了较多的可资借鉴的经验,例如: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为教师顶岗实践提供了时间和地点的保障;澳大利亚政府在教师顶岗实践过程中提供经费支持;英国政府号召企业为在职教师提供工作岗位;丹麦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必须要有五年以上的企业工作经验;等等。
国内教师顶岗实践研究主要集中在制度建设、合作模式和经验总结。制度建设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五点:完善教师企业实践的地方性法律法规;建立一套科学全面、多元化的教师顶岗锻炼成效的评价体系;学校制定一系列顶岗实践的激励措施;高职院校采取定期轮流脱产的顶岗实践模式;寻求政府的支持和发挥市场的作用。合作模式方面的研究有“一师一企”模式和“四四三”模式。经验总结方面的研究包括四项内容:构建多方评价,制定可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明确教师顶岗实践任务和要求;学校制订教师实践学习计划;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
综上所述,学术界为教师顶岗实践研究提供了比较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支撑,但多是从学校和企业的角度进行相关研究,很少有人将教师顶岗实践关联的企业、学校和教师三个主体进行结合研究。
3 需求导向引领下的教师顶岗实践研究目标
需求导向引领下的教师顶岗实践合作机制,目的在于实现“三转变四提升”,以改变当下教师顶岗实践的尴尬困境。
三转变
第一个转变是企业由被动接纳向主动邀请教师顶岗实践的转变。需求导向引领下,学校将设身处地地考虑企业的盈利发展,为企业提供或开发企业收益项目,解决企业当下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企业为了保障项目成果的实用性、技术性和创新性,势必会主动邀请教师攻坚团队入驻企业,以便熟悉企业工作流程,参与企业技术性的实践活动。
第二个转变是教师由被动参与向主动参与企业技术活动的转变。需求导向引领下,教师参与企业顶岗实践不但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准、技术创新水平,而且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应。教师团队为保障项目成果实现实用性、技术性和创新性,将主动联系企业,参与企业技术活动,深度融入企业进行顶岗实践。
第三个转变是学校职能部门由监管向服务职能的转变。需求导向引领下,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有助于学校的师资力量培养,为学校的教学育人提供保障,学校职能部门的功能由以前的监管向为企业和教师牵线搭桥服务。学校职能部门一边联系相关企业引进企业项目,一边组织教师组织团队与企业对接,强化相关部门的服务意识。
四提升 “四提升”是指需求导向引领下的教师顶岗实践,使校、企、师三者实现华丽转变,有利于促进企业职教意识、学校育人水平、教师专业素养和校企合作水平的提升。
4 需求导向引领下的教师顶岗实践合作机制
教师顶岗实践相关者与需求分析 利益需求是教师顶岗实践校企合作的前提,没有科学合理的利益机制,有效的教师顶岗实践无从谈起。教师顶岗实践的直接利益相关者主要是企业、学校和教师,间接相关者有政府和学生等。间接相关者是建立在直接相关者之上的,政府对直接利益相关者起着支持的作用,学生对直接利益相关者起着促进的作用,但这些不起决定作用,故本文不作过多阐述,在此着重阐述教师顶岗实践中的直接利益相关者即企、校、师的利益需求。
首先,企业利益需求主要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化,那么,吸引教师来企业参与实践的关键就是教师能产生的经济价值。相对企业来讲,教师给企业带来的经济价值不外乎人才供给、技术支持和自身社会价值等利益需求。
其次,学校利益需求在于提升办学水平和能力。学校派教师到企业参与顶岗实践,以期教师通过顶岗实践实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教师利益需求是通过企业顶岗实践达到理论与实践融合,开阔专业视野,实现个人学术价值和专业实操能力的提升。
企业、学校和教师从表层分析各有其利益需求,但究其根本都要落在“学生”这一共同利益实践者的身上才能实现。相对企业来讲,企业要获取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离不开技术人员的支撑,技术人员从哪儿来呢?学校培养的学生就是他们未来的技术人员。学校培养了符合市场需求的学生,达到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也就符合职业学校的需求利益。学校只是一个机构组织,人才的培养归根到底是需要教师的共同努力,教师专业水平提升了,培养的学生符合市场预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为企业输送合格的技术人员。因此,企、校、师三者的利益需求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是统一和谐的。
教師顶岗实践合作机制与需求博弈分析 教师顶岗实践建立在校企合作基础之上,是动态可变的,企、校、师三者的利益需求同样是动态可变的,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博弈关系。
首先来看校企合作之间的博弈。教师顶岗实践下的校企合作,学校是输送者,企业则是接收者。两者的利益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校企之间的利益博弈也就不可避免。学校输送教师到企业是为了教师顶岗实践后能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服务于广大学生,提高学校教学效益,提升学校发展动力。而企业接收教师顶岗实践,则是希望教师在企业发挥其专业理论特长,为企业开发新的产品,带来新的技术。企业如果选择学校参与教师顶岗实践合作,就应对顶岗教师起到培养之责,使教师通过顶岗实践能够将企业项目服务于学校教学,打通学生连接学校和企业的通道。学校派教师到企业参与顶岗实践,既有利于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又有利于与企业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接下来看企业与教师之间的博弈。企业吸纳教师顶岗实践,一是基于社会责任感,二是基于校企合作的约定,三是拓展技术瓶颈需要。教师通过顶岗实践,一是可以促进校企合作,二是将特长用于解决企业生产瓶颈,三是通过企业平台获得技术的更新和发展。企业希望通过教师顶岗实践,既能解决技术瓶颈,又可以宣传企业文化,吸引教师介绍优质毕业生来企业就业工作。教师通过企业顶岗实践,在企业中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指导企业更新产品和技术,将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融为一体,既为企业培养了优质技术人员,又提升了个人专业技能。
最后分析学校与教师之间的博弈。学校良好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辛勤付出。学校期待将教师派到企业参与顶岗实践,融合教师的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将企业的工作流程、工作方法和工作项目带入学校教学,努力缩短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工作的磨合期,提升学生的有效就业率。这样一来,学校也就赢得社会各界(包括企业)的一致好评,会获得更好的优质生源,如此反复,强者恒强。而教师是依附于学校这个主体的,从现实的角度出发,教师如果没有学校政策的支持,而是自己采取措施进行顶岗实践,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从学校整体来看,学校希望教师各方面的素质得到良好发展,既有利于学校的整体发展,又能促进教师的良性循环。相反,若教师各方面的素质不够,势必难以培养出合格的技术人才,从而导致毕业生就业率低、社会信誉下降等,而这是学校所不能承受的。
需求导向引领下的教师顶岗实践合作机制实现路径分析 需求导向引领下的教师顶岗实践模式建立的目的就是为满足企、校、师各方利益主体的利益需求,推进校企合作,具体实施路径有三。
一是要合理引导企业的利益需求。在我国目前经济体制下,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盈利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是否盈利是企业决策的基本底线。当前,教师到企業顶岗实践,大部分是很难产生盈利的,因此,企业对参与教师顶岗实践兴趣不大,动力不强。需求导向引领下的教师顶岗实践,需要企业根据自己所需向学校提出顶岗实践项目,学校再根据项目派出合适的教师个人或者教师团队参与企业顶岗实践(某种角度来讲就是技术攻坚团队),首要目的是解决企业所急。教师为解决企业所急,势必先熟悉工厂生产环境,深度介入企业实践才能完成技术攻关,达到实践和技术攻坚两不误。
二是要合理引导学校的利益需求。学校派教师到企业参与顶岗实践,希望教师将企业的工作流程、工作过程、工作方法、工作项目引入学校教学,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模拟企业工作环境,与企业工作实现无缝衔接,缩短学生毕业后磨合期,能及时上岗,赢得社会肯定,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学校与企业合作,不只是为教师提供顶岗实践,还要为学生就业谋发展。校企多方联动,彼此相互理解,企业也就更愿意接受学校的学生,学校也会放心让学生到企业工作。
三是要合理引导教师的利益需求。教师是学校发展的载体,学校要出台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参与企业顶岗实践,使教师的职业发展得到满足的同时满足教师的自身社会价值需求。
5 结语
需求导向引领下的教师顶岗实践合作机制,不仅为企业培养了大批可用之才,而且促进了学校顶岗实践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更提升了顶岗教师在企业实践和教学过程中的质量水平,真正实现企业、学校、教师三方各取所需且互利互惠,共同促进教师顶岗实践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勇旗.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机制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4.
[2]李瑞昌.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锻炼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船舶职业教育,2014(5):18-21.
[3]王晓峰.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顶岗实践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1(1):71-72.
[4]祁乐乐.企业需求导向下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15.
[5]潘建华.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