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探讨
2020-09-14董彬
董彬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已经逐步融合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已经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关注。但是在实际心理健康教育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因素制约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因此,本文将会深入的探讨如何在有限的资源内最大程度的将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优化。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对策
分类号:G623.24
前言
基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在小学阶段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由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大部分家庭仍旧处于独生状态,很多学生被家人环绕长大,自主能力差、想法偏激、敏感,在学校这样一视同仁的环境中难免会产生摩擦。因此,积极开展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预防学生由于年纪小、是非观念浅薄而带来的负面问题。
1.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首先,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近几年的新型课程。因此,大部分的小学并没有专业的师资能够撑起心理教育课程,很多学校只是让校内的思想政治教师、班主任或者是学校的医务教师来担任这一工作,这样就会导致心理教育方式不得法,学生的问题也就无法得以妥善解决[1]。其次,部分小学心理健康教学内容更加偏向思想政治教育,很多学校由于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认知不足,导致课程中的内容趋向于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时,就会觉得内容极其枯燥和呆板,也不能联系实际将自己内心中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因此课程容易形同虚设,没有实际的开设意义。心理健康教育其实包含了很多内容,它不会是单独的一节课就可以完全展示出来的。心理健康课程包含着咨询解答、案例分析和实际的沙盘体验。因此,在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教师在重视学生个体发展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群体性,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集体环境中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而不是针对个别学生心理问题进行矫正。
2.解决小学心理康教育问题的有效措施
2.1优化小学心理健康的师资团队
想要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水平,首先就要将专业的教师引入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可以有效地为心理健康工作展开提供保障,对此在小学阶段学校方面应该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进行择优选择,并让心理健康教师对小学班主任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培训。例如,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学生的承受能力比较差。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就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很多班主任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常常忽视自身说话的方式和态度,导致部分学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而作出偏激的事情。因此,通过心理健康教师的辅助指导,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逐步渗透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认识到心理承受能力的重要性。
2.2优化小学心理健康教材的内容
在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实施的主要依据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2]。因此,教材的内容决定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水平。小学教师在加强心理教育课程建设的同时,也要完善教育机制和建立完整的教材体系。尤其是呼吁在教育一线的优秀教师一起编制适用于广大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用书。在实际教学内容上一定要保证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在小学阶段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身心能够得到全面发展。教材的难易程度也要由浅入深,符合现实的生活规律并以实际作为出发点保障学生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亲身感悟,从而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的。
2.3构建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
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可以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因此,小学阶段教师必须建立一个以学校为基点、以家庭为中心、社会为发展前提的立体教育模式,这样通过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家长的配合以及学生在社会的实践,就可以有效拓宽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途径。并能够提升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亲子关系、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实现学生对于社会发展的深层意义。例如,在现今社会生活中,竞争意识非常强烈,学生从小就要学会如何与他人共同生活、共同竞争。但是这些东西都与学生的心理素质息息相关。如果一个学生没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就很难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中应对更多的社会挑战。因此,教师可以以如何正确面对挫折,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为主题设计一个主题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同时自己独立获取有效信息,通过自己总结和亲身体验来培养自己的个性品质。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在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学生准备好相关的道具,然后让学生在街头进行挫折压力心理小测试,然后再将测试结果和总结内容反馈给教师与班级其他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很多路人会因为时间匆忙理由拒绝学生的请求,这时学生就会有低落的情绪,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此为背景,在总结时说说自己被拒绝后的感想,以及如何調整好情绪完成这次社会调研的方式,以此提高学生的抗击打能力。
总结
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仍处于初级阶段,还需要大量的教学实践才能丰富现有的教学理论。因此,小学教师应该积极的参加研讨,学习新型的教育模式,将学习到的新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课程更新,保证学生的发展可以一直处于正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小丽,杨云贵.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8):91-92.
[2]肖新燕,刘刚.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昌吉学院学报,2007(06):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