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要素,让思维泛起层层涟漪

2020-09-14黄晓娟

语文天地·小学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桑娜渔夫涟漪

黄晓娟

语文要素,即语文学习要素,既包括所要教学的语文基本知识以及基本能力,还包括适当的语文学习策略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与学段学习内容和目标相对应的,更具有操作性和可检测性。统编版教材每单元都出示了语文要素,犹如是“水中投石”的圆心,在学生的思维湖泊中荡漾起无数水波,激起阵阵涟漪。下面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穷人》为例,谈谈如何以本课的语文要素“感受人物形象”为中心,让学生的思维泛起一层又一层的涟漪。

一、寻找关键词语,感知人物形象

语文课堂如果一味地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授课模式,如何让课堂变得富有活力富有激情呢?最主要的还是需要教师对学生的精心点拨,启发学生多多开动脑筋。

学习《穷人》一课,在感知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文中没有一处“穷”字,小说为何以“穷人”为题?让学生带着思考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把握小说的叙事背景。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发现课文对穷人生活的三处关键描写:其一是桑娜丈夫在恶劣的天气下出海捕鱼,深夜未归;其二是桑娜等待丈夫時的所思,“勉强填饱”“没有鞋穿”“菜只有鱼”,可以看出一家人的生活窘迫;其三是桑那到邻居西蒙家探望时看到的景象,从“稻草铺”“旧衣服”“旧头巾”的细节中,可以深刻体会到渔民们住得差,吃得差,劳动条件差,还要承受疾病的折磨,继而再启发学生深度反思:在自身已难以度日的困境中,你会向别人伸出援手吗?文章对桑娜善行的描写有哪些是你没有想到的?在感知“穷人”形象后,引领学生走进下文。

激活课堂,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找准投入学生思维“湖心”的石子,让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二、紧扣心理描写,体会人物品质

心理描写最能直接反映人物的喜怒哀乐,在阅读教学中,紧扣人物的内心世界,可以从本质上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引发对课文中人物的共鸣。

当桑娜“抱回孩子”后,课文对桑娜的心理描写非常突出,也十分动人,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联词语“非……不可”来体会桑娜善良的本能。“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与“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两句话看似矛盾,实际上反映了桑娜同情穷人、关心穷人的善良品质。又如课文第9和11自然段中桑娜的内心独白,用了六个问号,四个感叹号,七个省略号,让他内心的复杂、担忧表现得淋漓尽致。“忐忑不安”这个词的本意是形容心神不安定,在文中是指桑娜抱回孤儿后,面对自己的五个孩子,想想生死未卜的丈夫,她无比紧张、担忧未来的生活能否熬过去,但是她宁可承受一切,也要收养孤儿。为了更好地体会桑娜的心理活动,教师让学生读一读带有省略号的句子时,读出一种时断时续的感觉来体会桑娜忐忑不安,犹豫不决的心理。桑娜两次质问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看似她极为复杂、矛盾,实则恰恰展现出作家没有刻意拔高人物形象,而是根植于现实环境,细腻地刻画出人物最真实、最平凡的一面。正是这样的复杂情绪,才让人深刻体会桑娜到在困境面前作正确的抉择需要多么大的勇气。

心理描写作为一种立体雕刻人物的描写方法,细腻、生动、真实地展示人物的心路历程,深入研读这些人物的内心独白,学生的思维也会跟着泛起涟漪。

三、抓住人物对话,揣摩人物性格

成功的语言描写通过展示人物的性格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反映人物的内心,在“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中获得深刻的印象,这在《穷人》一文中得到真切的展现。

从渔夫回家开始,小说的情节逐渐进入高潮,文章用大段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聚焦渔夫的形象来探究。比如,桑娜一开始是提心吊胆地回答丈夫的话:“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厉害,真叫人害怕。我课替你担心呢!”接着是小心翼翼又略带试探地叙述西蒙家的事:“你知道吗”,最后如释重负地告诉丈夫已经把孤儿抱过来了“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说话时语意的跳跃、语气的变化反应了她乐于助人、心地善良的品质。再比如,渔夫的话中有不少反复的词语,“糟糕、倒霉、是啊、怎么啦”,这些语言体现了渔夫心直口快、性格豪爽。再如,渔夫的话中暗藏不少细节,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读懂渔夫的心思变化。“你看怎么办?……别等他们醒来。”这一连串的话既是征求妻子的意见,又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体现出渔夫的粗中有细和善良。“熬”是忍受艰苦生活的意思,说明渔夫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这段对话细致地描写了渔夫作出决定前后思考的过程,说明他与妻子桑娜一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人物对话是解读文本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了对话训练,也就抓住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就更能走进课文,让学生激起心灵深处的涟漪。

四、研读环境描写,升华人物形象

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环境描写不仅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场景,也烘托了主人公勤劳、善良的品质。仔细研读文中的环境描写,更能感受人物形象。

整篇课文没有一个“穷”字,但是对桑娜家和邻居西蒙家的环境描写中,让人深刻感受到渔民生活的窘迫。例如,丈夫在恶劣天气下出海打鱼,孩子一年四季没有鞋穿,西蒙家潮湿又阴冷,睡的是稻草铺……这样层层推进的环境描写铺垫了小说情节发展的背景,学生从环境描写中感受到了他们的生活困境。尽管这样,桑娜的渔家小屋却是“温暖而舒适”的。初看“温暖而舒适”是因为桑娜一家勤劳善良,在深入理解人物内心后再看这样的环境描写,学生感悟出正因为人情的温暖和心灵的高贵,困窘的生活反而充满了希望。环境描写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可以发现“温暖而舒适”这几个字是全文环境描写中最耐人寻味的。小屋的温暖舒适跟西蒙家的阴冷黑暗形成强烈的对比,让学生理解了桑娜“非这样做不可”的原因。课文最后配了一幅插图,描绘的是桑娜拉开了帐子后的场景。画面中的小屋温馨动人,与课文中“温暖而舒适”相呼应:帐子打着补丁,桑那用手掀开帐子一角,用怜爱的目光看着并排安睡的孩子,脸上露出淡淡的微笑。渔夫提着马灯,安详地看着孩子们。那柔和的灯光成为画面的中心,桑拿的脸庞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明亮动人,让人感受到善良纯洁的人性之美,可以成为照亮生活的希望之光。

课文中的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起到了较好的渲染作用,结合课文内容和插图,让学生圈画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反复诵读,交流体会“穷人”的性格特点,升华人物的形象,从而加深学生心中“涟漪”波动的频率。

语文要素包含的是语文“学什么”和“怎么学”的内容,教师要用好语文要素这颗“石子”,深挖教材中的各种因素,让学生积极思维,在深刻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泛起涟漪无数,提升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外国语学校(214000)

猜你喜欢

桑娜渔夫涟漪
涟漪的价值
涟漪
《穷人》梗概
桑娜一家“穷”吗?
善良的人呵
好似……
续写《穷人》
穷人的心
天皇版“渔夫”
渔夫的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