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名人档案管理体制与发展个案研究
2020-09-14冉利强
摘 要:高校名人档案管理的主体工作就是名师档案管理工作。我校名人档案管理体制与发展体现在王汝涛文史馆名师档案的管理体制创新上。王汝涛名师档案中蕴含着丰富的沂蒙优秀传统文化,王汝涛文史馆对王汝涛名师档案中的沂蒙优秀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是临沂大学名人档案管理体制从博物馆档案利用、社会服务的角度,探索沂蒙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转化发展问题的一次比较成功的案例。
关键词:王汝涛名师档案;管理体制;沂蒙文化;传承转化
“名师是高校名人的主体部分,是一所大学的品牌与灵魂,他们的治学精神和人格魅力不仅影响着学生,更铸造着大学的灵魂。”所以,高校名人档案的主体工作就是名师档案工作,高校名人档案管理的主体工作就是名师档案管理工作。我校的名师档案管理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在王汝涛名师档案管理工作中进行了体制探索和创新。王汝涛名师档案中蕴含着丰富的沂蒙优秀传统文化,王汝涛文史馆对王汝涛名师档案管理中的沂蒙优秀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是临沂大学名人档案管理体制从博物馆档案利用、社会服务的角度,探索沂蒙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转化发展问题的一次比较成功的案例。
1 王汝涛生平事迹简介
王汝涛(1921-2009),著名文史学者、作家。生前为临沂大学(原临沂师范学院)历史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历史学会琅琊文化专业委员会会长,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王汝涛先生1921年9月生于河北省文安县,1943年至1948年,在南京国立政治大学法政系学习。毕业后,分配至台湾台中市工作。先生心系光明,加之对国民党腐败行为的不满,毅然决然返回大陆,满怀信心地投入到了火热的新中国建设事业中。全国解放后,先生被分配到临沂地区参与土改工作。1952年土改结束后,调任临沂师范任语文教师。1957年,先生因一篇《小城春迟》被划为右派,下放劳动。再次走上讲台时,先生的书法课在当时成为了学生争相选修的热门课。“文革”时期被打进 “牛鬼蛇神”的隊伍。1978年先生平反后,晋升副教授,当时全临沂市仅有两人,先生再次拿起笔,开始了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的崭新生活,共创作了一千余万字的文学作品,引领着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学术潮流,在国内外引起了较大反响,奠定了他学术大师、著名作家辉煌成就的重要基础。1987年1月先生晋升教授。1990年12月,先生离休后依然笔耕不辍,王汝涛潜心参与临沂的重大文化活动,由其提议并成功举办的临沂书圣文化节,已成为临沂的一张名片。2009年7月13日,先生因病不幸去世,享年89岁。
2 王汝涛名人档案中所蕴含的沂蒙优秀传统文化
2.1 档案蕴含的沂蒙优秀传统文化
王汝涛名师档案中涉及文化、政治、军事、文学、诗歌等的沂蒙优秀传统文化种类。王汝涛对王羲之、诸葛亮、颜真卿等沂蒙历史人物的研究,填补了沂蒙优秀传统文化史研究的多项空白。王汝涛名人档案蕴含了王汝涛沂蒙全文辑存(初稿)、琅邪居吟稿、王羲之研究、琅琊王氏研究、诸葛亮研究、颜真卿研究、孙子兵法研究、孙膑兵法研究、马陵之战研究、《金瓶梅》作者研究、《白耷山人诗集》研究等沂蒙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2.2 王汝涛对传承弘扬沂蒙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及影响
2.2.1 王汝涛是研究王羲之的权威专家
档案显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20年间从未中断,直到去世。王汝涛在该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奠定了他的王羲之研究在全国的重要地位。王汝涛建议创办的中国临沂书圣文化节,向全国乃至世界推出了“书圣故里”的文化品牌。在王汝涛建言下,临沂市委、市政府整修扩建王羲之故居,使羲之故居成为世界书法爱好者的朝拜圣地之一。
2.2.2 王汝涛对琅邪王氏的发展兴衰的全过程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历史考察
档案显示,王汝涛对琅邪王氏分别从世系、著名人物、家族势力兴衰等方面作了详实考辩,自成一派,拓展了临沂文化研究的领域。
2.2.3 王汝涛对颜真卿一生历任官职进行了仔细考订
档案显示,王汝涛对颜真卿的研究属拓荒之举,对引领颜真卿相关研究影响深远。
2.2.4 王汝涛对诸葛亮的研究有独到见解
档案显示,王汝涛对诸葛亮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倾注10余年心血对诸葛亮的出生地、成才因素、政治思想与实践、诸葛家族等作了深入探讨,取得了丰硕成果。王汝涛建议举办的诸葛亮文化节,形成了“春有王羲之,秋有诸葛亮”的城市节会格局和文化品牌。
2.2.5 王汝涛利用汉简对马陵之战战址进行了重新考证
轰动世界的临沂银雀山汉墓《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竹简,激发了王汝涛利用汉简对马陵之战战址进行重新考证,档案显示王汝涛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马陵之战战址,提出了马陵之战战址乃郯城马陵山的新证,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2.2.6 王汝涛考证《金瓶梅》作者
王汝涛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考证《金瓶梅》作者有关问题,档案显示王汝涛相继出版《金瓶梅作者考》《金瓶梅与兰陵笑笑生》等专著,发表了相关论文,王汝涛在《把“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还给苍山兰陵》一文认定《金瓶梅》与兰陵的关联,得到数十名专家学者的肯定或认可。
2.2.7 广泛研究沂蒙文化代表人物
档案显示,王汝涛还广泛涉猎沂蒙文化不同领域的代表性人物,包括对荀子、曾子、刘勰、王俊等人的研究。
2.2.8 古国史研究破除迷雾
档案显示,王汝涛进行了多年的古国史研究,并结合文献记载和青铜器物铭文,对考证东夷文化,为沂蒙东夷文化的研究破除了迷雾。
3 王汝涛文史馆名师档案管理创新
创新是推动档案管理体制发展的原动力。临沂大学档案馆高度重视档案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充分整合我校名人档案优势资源、创新档案管理体制,尤其是在王汝涛文史馆档案管理体制的创新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3.1 档案管理机制创新
3.1.1扩展管理范围。
临沂大学档案馆2016年11月由隶属学院办公室的副处级建制独立调整为正处级建制。档案馆在原工作基础上扩展了工作范围,将依托档案建立起来的包括王汝涛文史馆在内的5个馆纳入档案馆管理,馆舍建筑面积近7300平方米。这种管理体制创新在全省高校当中也很罕见。
3.1.2 档案管理人员配置创新。
目前,临沂大学档案馆有专职档案工作人员16人,设馆长1人,副馆长2人。其中,专门配置了分管王汝涛文史馆等5馆的副馆长1人。
3.2.3档案讲解员配置创新。
从全校范围内遴选优秀学生兼职讲解员70名,其中5名予以勤工助学岗待遇。讲解员评先树优,优先推荐参加国家、省市各级讲解、演讲比赛。
3.2 档案育人服务创新
3.2.1 实物档案展示方式创新
按照国家规定向社会提供利用,专门建设王汝涛文史馆,用于实物档案服务育人展示,通过文字档案、图片档案、实物档案并辅以讲解的形式,全面展示 “学术大师”王汝涛先生风雨兼程、平凡而又奇崛的89载春秋,特别是先生心系沂蒙、甘于奉献,在临沂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和对弘扬沂蒙文化、挖掘地方文化宝藏上方面的重大贡献,凸显出大师之于当今社会巨大的财富意义。文史馆占地700余平方米,是重点打造的服务师生、服务教学、服务科研、服务社会的实物档案的重点展馆,馆藏照片200余幅、学术手稿60余部、论文刊物130余册、证书、证件、书信100余件。还复原了王汝涛伏案工作、笔耕不辍的书房原景。通过这些史料、图片、珍贵物品及现代多媒体手段,全方位展现了我校教师、学术大师、著名作家、文史专家王汝涛先生生平、学术成就及社会贡献,形成了“临大记忆”服务育人的名师品牌档案。
3.2.2服务育人对象创新
除了全天候面向全校45000名师生开放之外,还面向全体市民开放,面向国内外全部来访者。每年参观人数达到20000-30000多人次,获得较好的社会声誉。每年10000多名新生的入学教育,对学校名师的认识就从这里开始。
3.2.3 馆际协作创新
不仅仅展示校内档案资源,还加强馆际合作,充实档案展示内容。与临沂市档案局紧密合作,将展示档案数量由490余件扩充至1000余件,更加全面的展现了王汝涛先生生平、学术成就及社会贡献。显示了馆际协作的育人服务力量。
3.2.4 档案讲解与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的结合创新
从全校范围内遴选学生兼职讲解员,熟悉馆藏档案,为来访者服务,学生兼职讲解员的工作与临沂大学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相结合,服务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育人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按照临大教字〔2015〕26号《临沂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与学分设置指导意见》执行,讲解员获得学校社团活动1学分。组织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志愿者讲解员队伍建设及讲解员学习、就业等综合能力的培养》,获校级自助2000元。
3.2.5 档案展馆与第二课堂建设创新
王汝涛文史馆与历史文化学院密切合作,结合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发挥整体合力优势,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进行专题研讨与建设,进行专题收藏、专题展示。夯实文化育人之基、铺就文化育人之路,把王汝涛名师档案建设成学生教学实践的“第二课堂”教材。历史文化学院的师生每学期都来到这个“第二课堂”,从不同的角度来学习和体会王汝涛先生的在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方面的典范楷模作用。
3.2.6 档案展馆服务科研创新
在基于档案研究的基础上,学校举办了王汝涛学术思想研讨会。2015年10月临沂大学在王汝涛文史馆举办了纪念王汝涛先生诞辰94周年座谈会。党委委員、副校长孙常生出席。
3.3 档案宣传创新
3.3.1 著名书法家题写匾牌
专门邀请我市著名书法家惠玉坤先生专门为本馆题写匾牌。增添了相关实物档案。
3.3.2 著名教授制作雕塑
专门邀请美术学院牛振江教授按照1︰1比例制作价值10万元的先生青铜雕塑,增添了相关实物档案。
3.3.3 编印宣传折页
档案馆设计制作宣传折页专辟一栏介绍王汝涛文史馆馆藏档案现状,精选能够体现王汝涛先生学术水平、教学水平、服务社会水平的照片档案与文字资料相结合,达到了图文并茂的档案育人服务效果。
3.3.4 制作专题宣传片
2018年拍摄了关于王汝涛档案整理利用的专题片《厚植档案资源优化利用服务——临沂大学档案工作创新探索》,形成声像档案,分别在全校档案工作培训和山东省档案工作科学化测评中播放宣传王汝涛学术思想及成就。在开放过程中,声像档案与图文档案相结合,达到了图文声像并茂的档案育人服务效果。
3.3.5 申报项目参加测评展示成果扩大宣传
以《王汝涛文史馆档案服务利用的创新建设》为题申报临沂市档案工作改革创新获优秀奖;以之为重要组成内容参加山东省档案工作科学化管理测评,顺利通过并成为省级档案工作科学化管理科学化示范单位。
3.3.6 编研档案出版宣传
目前已经着手编辑《临沂大学人物档案——王汝涛》,计划2020年出版。通过挖掘名师档案中的沂蒙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图文并茂的展示王汝涛传承弘扬沂蒙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辉一生。
4 效果及影响
王汝涛文史馆档案的收集整理与利用创新建设也得到了王汝涛家人的关注和支持,在王汝涛先生诞辰94周年之际,王汝涛遗孀周月华女士向我校王汝涛文史馆赠送自己珍藏的王先生遗物。临沂大学党委书记李喆亲切接见了周月华女士及其家人,代表学校接受了捐赠的王先生部分书稿、著作和照片等文史资料。
王汝涛文史馆档案服务利用的创新建设以实物档案服务利用为主题,自创新项目实施以来,除了全天候面向全校45000名师生开放之外,还面向全体市民开放,面向国内外全部来访者。每年10000多名新生的入学教育,对学校名师的认识就从这里开始。每年参观人数达到20000-30000多人次,展示了我校的名师风采,获得较好的社会声誉。王汝涛文史馆是临沂当代文化名人馆三大馆之一。王汝涛文史馆档案的收集整理与利用创新项目的实施,为临沂大学的内涵建设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探索沂蒙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转化发展问题提供了一次比较成功的案例。社会媒体也多次报道,下面仅举几例。
大众网临沂站2013年11月06日发布的《临沂大学校园文化场馆对外开放》报道中陈述道“临沂大学正式更名以来,相继建设了红色馆、博物馆、王汝涛文史馆、王小古艺术馆、张寿民书法馆等文化场馆。系列场馆建设,促进了学校相关学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升了学校文化品位与内涵,对学校的大学文化建设起到引领作用。同时,也成为学校对外展示形象的重要窗口,已接待参观人员10万余人次,赢得了社会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
临沂齐鲁网、快资讯2018年4月24日以《争创“华夏书香校园”临沂大学世界读书日活动启动》为题,报道中指出“依托四圣……、三馆(王汝涛文史馆、……)、两中心、一长廊”开展社科普及教育工作,年接待校内外参观人员3万余人。”
东营职业学院官网在《全国高校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系列报道——校园文化建设》一文中指出“加强与全国高校博物馆联盟单位临沂大学等合作,签订合作协议,实行资源共享,每年组织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到临沂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自然博物馆、张寿民书法馆、王小古艺术馆、王汝涛文史馆等参观学习。”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年16期发表的郭旗的论文《提升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能力的研究——以临沂市为例》中指出“临沂大学作为地方区域性综合大学,具有特色鲜明的一门文化办学风格。……,学校还开设了……王汝涛文史馆等一大批反映临沂大学特色的馆舍。”
5 结语
总之,我校名人档案管理体制以王汝涛名师档案的管理创新为起点,继续完善加强对张寿民、王小古名师档案的管理,进一步发挥我校名人档案管理创新优势,同时汇聚全馆档案工作的核心管理者和参与者,拓展思路、凝聚共识,搭建一个更广泛、更深入的交流展示平台,推进我校名师档案管理体制创新,努力挖掘名师档案中的沂蒙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助力全市名人档案的管理创新发展,“成为临沂城市良好形象的推动因素”,促进从博物馆档案利用、社会服务角度探索沂蒙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转化发展问題的研究。新时代的高校档案管理体制建设,需要我们以更大的格局、更开阔的视野关注名师名人档案管理体制建设的新动向、新需求,采取新对策、新举措。深刻认识到名师名人档案管理与高校档案管理体制建设在高校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继续强化名师名人各类档案基础业务,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名师名人档案监督管理体制与服务机制,进一步提升我校的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巍筠.高校名师档案征集与开发[D].保定:河北大学,2015.
[2]柴伟梁.谈人物传记写作中档案的收集与整理[J].浙江档案,2018,460(10):31-33.
[3]孙艳华,冉利强.馆藏高水平的美术作品加强临沂城市形象宣传[J].中国民族博览,2019,141(9):45-46.
[4]陈光华,王积众.山东高校档案工作概览[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4.
[5]郭旗.提升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能力的研究——以临沂市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24(16):56-58.
作者简介:
冉利强(1970年生),男,临沂大学档案馆副馆长,副教授,山东省教学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