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绩效评价

2020-09-14孙春晓

生产力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下沙绩效评价因子

孙春晓,沈 蕾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浙江绍兴 312030)

一、引言

2018 年,杭州发布了加快建设国际文化创意中心的实施意见,通过详细保障和政策措施,力争到2022 年,构建有较高知名度、在全国具有引领示范意义的文化产业带,培育6 个以上百亿元产业能级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从2007 年提出“迈向创意之城”到现在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杭州已先后建立十大成熟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以集聚形态运行的园区也逐渐成为产业发展的主平台,为经济增长指出新路径。但是,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既是大量文化创意企业集中到特定空间进行资源整合的产业发展平台,同时也是一种产业集聚发展经营模式[1]。随着市场不断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出现了对产业支持能力减弱、自身创新能力缺乏、管理效率低下等发展的瓶颈。因此,目前杭州已有成熟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经营模式的发展绩效如何,如何对不同类型集聚区进行科学合理定位,结合地域特色持续发挥其平台支持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二、文献回顾

产业集聚是“在某特定地理区域内,同一产业若干个企业和机构相对集中地集合、具有很强的群体竞争优势和集聚发展的规模效益,是资本要素在空间范围内不断汇聚的过程”[2]。目前,产业集聚是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种主要方式,而集聚区是该方式的载体,经历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企业间逐渐建立联系、形成一个稳定系统,Ottaviano 和Thisse(2002)[3];谢永琴和肖雅薇(2014)[4];Michael(2010)[5],包含了单元聚集、界面构建、网络发展阶段,杨永忠(2011)[6];Kurt(2006)[7],不同发展阶段代表不同经营模式,产生不同支持能力、管理效率、创新能力等[8-9]。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评价,已有较多研究进行描述性分析,如张彦军等(2011)[10]研究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产业环境、文化氛围、管理服务等指标,从外部影响因素、自身发展因素和建设发展成效来评价绩效状况;董科超和王娟(2012)[11]分析杭州十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开发强度、企业营业率和产业空间等指标,得出存在的发展问题;冯根尧(2013)[12]分析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集聚特征,得出知识外溢、协同创新的聚变效应。近年来,学者们开始进行定量评价集聚区产业发展或集聚水平,如谢永琴和肖雅薇(2014)[4]以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为例,以不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为基础,测算30 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产业集聚效应;姜玲和王丽龄(2016)[13]应用CES 模型分析北京市文创产业三大类细分产业的集聚效益及动因,发现大多数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总体上能够产生正效益;徐谷波等(2017)[14]基于安徽省地级市统计数据,对各市创意产业集聚水平进行了测量,并研究了创意产业集聚、技术创新、开放程度等因素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基于已有文献回顾和梳理,已有研究集中基于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平台视角,对集聚区产业或集聚效应和水平进行评价。但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也是一种产业集聚发展经营模式,是文化、创意与科技相融合的新型模式,其发展水平极大地作用于内部产业能力。已有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作为经营模式进行评价的研究,尤其是定量评价并不多见,本文试弥补定量评价不足。

三、指标体系构建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作为经营模式有其自身特性如创意产品特殊性、顾客特殊性和其产业属性等,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须依据其特性,结合评价的平衡性要求,从影响绩效因素入手。已有研究表明其发展绩效主要受管理、创新、规模和财务层面因素影响[15]。本文根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科学性、系统性、可测量性等原则,结合国内外学者研究得出反映其绩效水平的规模效应、财务效益和管理创新三类指标。由于集聚区年均净资产回收率、净利润年增长率等数据采集困难,因而舍弃无法统计或难以获取的指标,从而保证指标体系具有较强可操作性,如表1 所示。

表1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四、实证分析及主要结论

(一)评价方法

在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绩效的实证研究中,本文选取了20 项指标来衡量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绩效,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涉及多个指标变量,且各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运用因子分析法可将多指标有效简化为单一综合指标,且保留原有指标主要信息,比原有指标更具有优越性。再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将多变量转化为单变量,将原有变量简化与线性转换,提取少数彼此不相关的综合性指标,保留其原有指标变量所提供的大量信息。本文选择2007—2018 年杭州十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绩效数据窗口,通过运用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其绩效指标进行优化和评价。

(二)样本选择及数据获取

杭州市第一批建立的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区建立时间较长,设施较完善,数据较为完整,作为本文选择的样本,包括P1之江文化创意园、P2湘湖文化创意产业园、P3西溪创意产业园区、P4白马湖生态创意城、P5创意良渚基地、P6创新创业新天地、P7下沙大学科技城、P8运河天地文化创意园、P9西湖创意谷和P10西湖数字娱乐产业园。为保证数据获取真实性和充分性,本文选择2007—2018 年时间窗,数据来自于政府部门和其出版统计文献,包括杭州文化创意指导委员会、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杭州统计年鉴、杭州文化创意产业报告、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报告等。

(三)数据分析

首先,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由于相关的数据单位不统一,为保证分析的可行性和科学性,首先对获得的数据进行了归一化处理,运用Z-score标准化方法,给予原始数据的均值(mean)和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进行数据标准化。然后,确定因子载荷。根据因子分析的解释总方差得到指标相关系数矩阵中有6 个大于1 的特征值,用方差极大旋转法(Varimax 法)对因子载荷进行旋转,使每个因子载荷的平方按照列向0 或1 这两极进行分化。可得已使用出租面积、入驻企业个数、入驻企业员工总数、集聚区年营业收入、集聚区年税款总额在第一主成分F1上有较高载荷,主要反映集聚区经营规模。单位平均年营业收入、单位平均上缴税收额、集聚区租金水平在第二主成分F2上有较高载荷,反映集聚区单位企业经营能力。集聚区科研人员数量、自主知识产权数量在第三主成分F3上有较高载荷,主要反映集聚区创新能力。规划面积和客户满意度在第四主成分F4上有较高载荷,主要反映集聚区环境支持力。出租率和集聚区研发投入在总投入中的比重在第五主成分F5上有较高载荷,主要反映集聚区管理效率。集聚区管理人员大专及以上比例(%)和科研人员占员工比重在第六主成分F6上有较高载荷,主要反映集聚区对人才引进重视程度。由6个主成分基本可反映全部指标信息,用6 个新变量来代替原来的指标,如表2 所示。

表2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绩效的各旋转所得因子

通过从主因子的协方差矩阵得出各主因子间没有线性相关性。进一步确定公共因子的得分系数,本文采用回归法估计因子得分系数,得出因子矩阵,再代入因子得分系数表中各因子的系数,得到计算公式。由于本文篇幅限制,公式省略。通过将主成分因子F1、F2、F3、F4、F5、F6除以相对应特征值,开平方根得到6 个主成分中每个指标所对应系数,然后将其与标准化后的样本数据相乘,即可得到样本集聚区的主成分值F1、F2、F3、F4、F5、F6,按主成分值排名如表3 所示。

表3 杭州十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排名

(四)主要结论

比较每一项绩效评价因子中各集聚区的评价得分可知,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各主因子排名不同,说明各集聚区的绩效发展不平衡。在集聚区经营规模因子(F1)上,下沙大学科技城(P7)、运河天地文化创意园(P8)、西湖创意谷(P9)分别位列第一、第二、第三位,其经济规模相对其他的集聚区来说较大,具有明显经营规模优势。在集聚区经营能力因子(F2)上,西湖数字娱乐产业园(P10)、创新创业新天地(P6)、西湖创意谷(P9)分别位列前三,该集聚区在经营能力上具有较强优势。运河天地文化创意园(P8)、下沙大学科技城(P7)、西湖数字娱乐产业园(P10)的集聚区创新能力因子(F3)排名前三,在创新能力方面,明显强于其他集聚区。下沙大学科技园(P7)、运河天地文化创意园(P8)、白马湖生态创意城(P4)的集聚区环境支持力因子(F4)位列前三,由此可见具有较好基础设施,同时具有较多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了更好的服务。白马湖生态创意城(P4)、下沙大学科技园(P7)、运河天地文化创意园(P8)的集聚区管理效率因子(F5)分别排名前三,其管理效率相对于其他的集聚区而言较高,竞争优势较强。创意良渚基地(P5)、西湖数字娱乐产业园(P10)和之江文化创意园(P1)的人才引进程度因子(F6)排名前三,表明它们更注重定位为依托创意人才和当地文化的集聚区。

比较每一个集聚区的各绩效评价因子可得,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各自的发展优势也都有所不同。之江文化创意园(P1)的人才引进程度因子(F6)上,在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区中位列第二,主要是因为之江文化创意园依托于中国美术学院,它为之江文化创意园提供了充分的人才供给。白马湖生态创意城(P4)的集聚区管理效率因子(F5)排名第一,主要是因为区政府为白马湖生态创意城提供了十分优惠的政策,例如租金,只要0.3 元/平方米/天,远远低于其他集聚区的水平。下沙大学科技城(P7)在各主因子上排名都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是在人才引进程度因子(F6)上,在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区中排名第十,主要是因为下沙科技园虽然以下沙高校为依托,但集聚区的主要业务并非是以科技创新型为主,而是以加工装配型为主,而与当地创意人才的对接明显存在不足。西湖数字娱乐产业园(P10)在集聚区环境支持力因子(F4)上排名第六,与该集聚区其他主因子排名比较,相对处于弱势地位,主要是因为集聚区服务平台的个数较少。

以每个主成分所对应特征值占所提取主成分总的特征值之和的比例作为权重计算得到集聚区绩效排名,如表4 所示。运河天地文化创意园、西湖数字娱乐产业园、下沙大学科技园分别占据前三位,由此可见这三大集聚区的综合绩效较优,与其他集聚区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表4 杭州市十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综合得分及排名

五、政策建议

(一)适当延长针对性优惠政策有效期,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整体绩效水平较高的集聚区总体发展指标都较成熟,如运河天地文化广场,集聚区的集聚力明显强于其他的集聚区,创新力较为突出,集聚区的影响力也较大。但这类集聚区可享受各种政策优惠的幅度开始不断减少,限制集聚区绩效的持续提升。因此,可考虑延长集聚区内各种优惠政策的有效期,让集聚区具有足够的能力来提升其创新力、辐射力和影响力,从而实现集聚区绩效的持续提升。

(二)加强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设施供给

单项绩效因子水平优势的集聚区,如西湖数字娱乐产业园,其地理条件优势不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较低,虽然短期内对绩效提升的影响不是很明显,但是长期会影响集聚区绩效的提升。因此,对于单项绩效因子水平具有优势的集聚区来说,最重要的是加强环境平台建设,完善配套基础设施,从而不断提高集聚区的发展绩效。

(三)持续增加创新投入,形成创新集聚区优势

对于组建时间较短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如下沙科技园区,虽然有国家相关政策的优惠和地方在环境平台上的支持,但还没有形成规模和集聚效应,对社会的影响力和对创意人才吸引不够,从而短期内限制了其绩效提升。对于这类集聚区要加强创新投入,加强创新投入可以提升生产率和经济增长,从而有助于集聚区绩效的提升。

(四)提升自身创新能力,促进产业人才引进与对接

下沙科技园综合发展绩效评价较优,但是在人才引进程度因子上明显不足,因此,针对该集聚区而言,首先,要采取创新举措推动和加强集聚区对口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引进,在创意人才方面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通过人才的引进,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其次,要注重与当地高校合作,推动与当地培养的人才实现积极对接,是集聚区从组装加工的经营模式转向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经营模式的关键,从而实现更优的绩效提升。

猜你喜欢

下沙绩效评价因子
杭州下沙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不一样的父亲节
玻璃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
我的健康和长寿因子
广州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