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毛母质瘤超声表现及临床病理分析

2020-09-14梁元豪郭红梅李翠婷朱荷香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16期
关键词:母质碱性肿块

梁元豪 郭红梅 李翠婷 朱荷香

毛母质瘤也被称之为钙化上皮瘤,其发生部位在机体皮肤组织真皮深部和皮下脂肪层之间,属于良性肿瘤疾病,并不具备较高的发病率[1]。大多数学者认为毛母质瘤的病变基于毛囊的毛基质细胞[2]。由于毛母质瘤的发病率不高,因此部分医师对于其认识不到位,使得临床上在对毛母质瘤进行诊断时效率参差不齐,具备较高误诊率[3]。以往临床上在对毛母质瘤实施术前诊断时,主要依靠物理检查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诊断效果受到医师自身认知与经验的影响,因此诊断效果不佳,而随着超声影像技术应用率的不断提升,毛母质瘤的术前诊断效率得到明显提升[4]。本次研究就选取毛母质瘤患儿49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探讨儿童毛母质瘤超声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以期为儿童毛母质瘤的诊断准确率提升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毛母质瘤患儿49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27例,年龄2~12岁,平均(4.1±1.8)岁,肿块直径为0.3~2.1 cm,平均(1.0±0.3)cm。触诊下发现35例肿块质地较硬,11例肿块质地中等,3例肿块质地较软;病史:肿块发现时间1~32个月,平均(16.3±2.7)个月,其中22例患者的肿块发现时间不超过3个月,21例患者的肿块发现时间为3~12个月,6例患者的肿块发现时间超过12个月。外观:43例患儿的肿块表面皮肤光滑,5例患儿皮肤存在轻微皮纹增粗,1例患儿皮肤由于感染而出现破溃。36例患儿具备正常表皮肤色,8例患儿表皮肤色为暗红色,5例患儿表皮颜色为蓝紫色,均高于皮面。症状:无痛性结节36例,结节压痛或触痛12例,感染合并表面破溃1例;肿块数目:双发3例,单发46例;肿块部位:30例患儿肿块存在于头面部,6例患儿肿块存在于颈项部,10例患儿肿块存在于上肢部位,3例患儿肿块存在于背部。

1.2 研究方法

全部患儿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查仪器为日立、飞利浦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10~13 MHz。为患儿采用舒适体位,对病变部位进行充分暴露,采用耦合剂涂抹于探头上后,对肿块实施多方位、多切面扫查,对肿块位置进行确定,对肿块形状、大小、内部回声、液化情况、钙化情况、周边回声进行观察,通过探头进行加压,对肿块内部的结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并施加侧压对肿块的活动度进行观察。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肿块内部与周边血流情况进行观察。全部患儿均接受手术治疗,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取病变标本送检,2 mm厚连续石蜡切片,实施常规HE染色,在光镜下对切片进行观察,将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

1.3 观察指标

观察本组患儿的超声检查声像图特征,并与病理表现开展相关性分析。

2 结果

2.1 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分析

(1)位置:全部49例患儿的肿块均位于皮下,和后方脂肪组织并未相通,大部分患儿病变部位脂肪组织表面由于受到压迫均呈现为凹陷状;(2)形状:33例患儿的肿块形状为椭圆形或扁圆形,15例患者的肿块形状为类圆形,1例患儿的肿块形状为稍欠规则形;(3)内部回声:全部患儿的肿块内部回声均呈现为中等或略低回声,且回声表现大多不均匀,根据毛母质瘤是否发生钙化可分为实质有钙化型与实质无钙化型,实质有钙化型在真皮深部与皮下脂肪交界部位存在较低回声,具备清晰边界,内部不具备均匀回声,实质无钙化型在真皮深部与皮下脂肪交界部位存在低回声,具备清晰边界,内部具备均匀回声,不伴有强回声。(4)周边回声:46例患儿存在较为完整的包膜,当患儿的肿块出现体积较大钙化且形状为弧形时,由于声影造成遮挡,后界无法得到清楚探及(图1-1)。3例患儿肿块周边可发现存在低回声晕(图1-2);(5)血流信号:42例患儿肿块内部未发现血流信号(图1-3),7例患儿肿块内部存在少许点状血流或条状血流(图1-4、1-5), 2例患儿肿块周边可发现存在点条状血流(图1-6)。

图1-1 肿块出现体积较大弧形钙化,后界无法得到清楚探及;图1-2 肿块周边存在低回声晕;图1-3 肿块内部未发现血流信号

图1-4 肿块内部存在少许点状血流信号;图1-5 肿块内部存在少许条状血流信号;图1-6 肿块周边存在点条状血流

图2-1 影细胞 (200×);图2-2 嗜碱性细胞(200×);图2-3 影细胞以及嗜碱性细胞间的过渡细胞(200×)

2.2 病理表现分析

全部患儿在接受病理检查后均发现存在影细胞以及嗜碱性细胞(图2-1、图2-2),其中35例患儿检出介于影细胞以及嗜碱性细胞间的过渡细胞(图2-3)。对于病史不超过3个月的患儿,其主要为嗜碱性细胞,随着病程的延长,嗜碱性细胞数量不断减少,存在体积较大的弧形钙化的患儿,其肿块组织中的嗜碱性细胞数量显著减少。肿瘤间质的构成组织为纤维结缔组织,其中7例患儿肿块内可发现多核巨细胞反应,35例患儿可发现肿块内存在斑点状钙化(图2)。

2.3 病理进程与超声声像图特征相关性

本组患儿中41例超声声像图可发现肿瘤内部强回声,将患儿分为早期(病程不足3个月)、中期(病程3~12个月)与晚期(病程超过12个月),发现随着病程的延长,内部强回声逐渐增加,且回声体积不断加大。早期患儿以及中期患儿肿块内的强回声数量不断增加,发展至晚期后出现强回声融合,强回声斑块呈现为弧形,且体积较大,出现明显后方声影。

3 讨论

毛母质瘤属于真性肿瘤,发病率低,有学者通过开展电子显微镜以及生物化学研究发现,毛母质瘤向毛皮质分化,同时在细胞巢角蛋白内存在瓜氨酸,提示有毛发角蛋白形成[5];同时有基因研究表明,有超过3/4的毛母质瘤出现8链蛋白错构,其为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毛母质瘤的易发人群为儿童及青少年,其相较之下女性发病率更高[6]。随着病情的发展,可称为毛母质癌,有资料报道称,毛母质瘤发展为恶性肿瘤的概率为2.6%左右。因此为改善疾病预后,就需要尽早诊治[7]。

超声属于临床上应用范围较广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其在毛母质瘤诊断中具备较高应用率。在对毛母质瘤实施超声诊断时,首先需对病灶进行准确定位,由于毛母质瘤所处的位置在机体真皮深部和皮下脂肪层之间,因此在开展超声诊断时,可有效缩小检测范围,同时肿块内部存在钙化强回声属于疾病诊断的有效依据[8]。毛母质瘤很容易出现钙化,本组患儿中35例患儿可发现肿块内存在斑点状钙化,所占比例为71.43%。毛母质瘤在机体存在毛发的任何区域均可发病,但主要发生于面颈部,本次研究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中,也以面颈部为主。毛母质瘤细胞包括嗜碱性细胞与影细胞两种类型,随着肿瘤体积的不断加大,嗜碱性细胞数量会逐渐减少,而影细胞会成为主要细胞,影细胞具备和正常毛发角质细胞相似的形态,可在组织中长期存在[9]。本次研究中,早期患儿以及中期患儿肿块内的强回声数量不断增加,发展至晚期后出现强回声融合,强回声斑块呈现为弧形,且体积较大,出现明显后方声影。

本次研究中病灶强回声发生率高,与前人报道相符[10]。由此可认为内部强回声属于毛母质瘤的重要超声特征,其也与病理检查结果中影细胞数量的显著增加,呈现为团块分布,以及间质内存在钙盐沉积密切相关[11]。本次研究结果发现,随着病程的延长,内部强回声逐渐增加,且回声体积不断加大。而部分患儿肿块中不存在强回声可能是由于:发病时间较短,肿块内未出现钙盐沉积[12-13];超声诊断仪分辨率较低,不足以检测出极为微小的团块状沉积物;肿块所处的位置较为表浅,受到近场声术干扰使细小钙化显示受到影响[14];由于受到钙化或是骨化过程中存在的未知性质而导致影像无法显示[15]。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中,大部分患儿肿块内均不具备丰富血流信号,血流信号是否丰富并不存在规律性以及特异性表现[16]。

综上所述,毛母质瘤的超声表现受其发展阶段的影响,通过对不同阶段毛母质瘤所具备的超声声像图特点进行掌握,可使临床诊断效率提高,为疾病治疗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母质碱性肿块
酵母片不宜与碱性物同服
毛母质瘤临床特征及超声诊断价值研究
12Cr1MoV焊接接头在碱性溶液中的应力腐蚀开裂行为
巢湖十五里河河流沉积物地球化学元素分布特征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1例并文献复习
河南省成土母质与土壤空间分布多样性的特征*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日常生活的碱性食物
不同母质类型下耕地土壤速效锌与速效钼的空间变异及其影响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