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考研生自我效能感与压力知觉关系及教育启示

2020-09-14李思慧吴雪逸郭倩倩

山西青年 2020年18期
关键词:韧性考研效能

李思慧 王 颖 吴雪逸 郭倩倩

1.河南警察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2.山东体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随着高校教育的普及,大学生群体不断扩大,使得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外加用人单位的门槛升高,考研不仅是毕业生进行学术深造的途径,也成为他们缓解就业压力和拓宽个人发展空间的首要选择。考研人数逐年突破新高,考研者们也知觉到更大压力。压力知觉是指个体面对环境中的威胁性刺激时,认知系统加工和评价后所产生的主观感受,表现为紧张感或失控感。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等均会对考生压力知觉等心理健康因素产生一定影响。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项任务或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它体现的是一个人的自信程度,分成具体任务自我效能、领域效能和一般自我效能三个层次。有研究指出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压力知觉之间呈负相关[1],且能显著预测压力知觉,增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能有效避免承受过多压力。

心理韧性又称心理弹性,是个体在经历不良环境后,仍能维持自身良好发展的结果。考研大学生所处环境较为单一、枯燥,活动范围一般是教室、宿舍和食堂“三点一线”,易产生不良情绪及较大心理压力,心理韧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已有研究发现心理韧性与压力知觉呈显著负相关[2],这提示我们针对考研生的心理压力调节可以从心理韧性角度着手。

以往对考研大学生的研究主要是围绕考研动机、焦虑情绪等展开,目前尚缺乏对压力知觉、自我效能感及心理韧性等方面关系的探索。本研究旨在探讨考研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心理韧性对压力知觉的影响,为学校对考研大学生压力疏导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引导。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随机选取考研学生270名发放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9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71.3%。其中男生50名,女生142名,报考文科专业的学生147名,报考理科专业的学生45名。

(二)方法

1.压力知觉量表

采用杨廷忠教授修订的中国人压力知觉量表(CPSS),该量表共有14个条目,分成紧张感和失控感2个维度。量表采用5点计分法,Cronbach α系数为0.78,得分越高,表明压力越大。

2.自我效能感量表

采用王才康等人修订的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共有10个项目,采用李克特4点计分法,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由于该量表属于单维度量表,只需统计量表总分,得分越高,说明自我效能感越高。

3.心理韧性量表

采用肖楠、张建新修订的中文版心理韧性量表(CDRISC),包括25个条目,分成坚韧、自强、乐观三个维度,采用0-4级评分法,得分越高说明心理韧性水平越高。

(三)统计处理

采用Excel、SPSS21.0和Hayes的process插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描述统计、相关分析、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

二、结果

(一)考研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压力知觉和心理韧性在性别、报考专业上的差异

表1 各变量的性别、报考专业差异分析

以自我效能感、压力知觉、心理韧性为因变量,以性别、报考专业为自变量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1显示,考研大学生在自我效能感与压力知觉上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且女生在自我效能感上显著低于男生,在压力知觉上显著高于男生,而心理韧性尚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报考不同专业的考研大学生在压力知觉上存在显著差异,且报考文科的学生压力知觉得分大于理科,而在心理韧性、自我效能感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二)自我效能感、压力知觉与心理韧性的相关关系

表2 各变量的相关分析

将考研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压力知觉和心理韧性做相关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考研大学生的心理韧性、自我效能感和压力知觉三者之间呈两两相关,其中压力知觉与心理韧性、自我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而自我效能感和心理韧性呈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做回归分析发现,自我效能感和心理韧性均能显著预测压力知觉。

(三)中介作用检验

本研究按照温忠麟和叶宝娟的中介效应检验流程,采用Hayes编制的宏程序process,分三步对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进行分析检验,得出结果如表3所示。

第一步是检验方程Y=cX+e1的系数c,结果发现其置信区间不包含0值,说明自我效能感在对压力知觉产生影响的过程中存在中介效应;第二步是依次检验方程M=aX+e中的系数a和方程Y=c’X+bM+e3中的系数b,结果发现a、b置信区间都不包含0,说明该路径产生的间接效应显著(占总效应39.29%);第三步检验方程Y=c’X+bM+e3的系数c’,其置信区间不包含0,直接效应显著(占总效应的60.71%)。由于间接效应a、b和直接效应c’同号,说明心理韧性在自我效能感对压力知觉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的作用。

表3 中介效应检验表

三、讨论

(一)考研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压力知觉和心理韧性的性别、报考专业差异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考研女大学生在自我效能感上得分显著低于男大学生,在压力知觉上得分显著高于男大学生,表明女生的自我效能感低于男生,比男生承担更大的压力。传统观点认为男性应该有能力和担当,从小被家庭给予更多的关怀和期望,被教育要有野心、遇事要沉稳不慌乱;同时教育女子应当谦虚内敛,要有顺从性和依赖性[3]。所以他们在性别角色社会化的过程中会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从而形成相应的自我认知,故男生一般要比女生更有自信心,自我效能感更强,处事更加沉稳冷静,能较好的控制自我情绪,会知觉到更少的压力[4]。现代家庭要挣脱落后思想的桎梏,以公平公正为出发点,重视对孩子的自信心的培养,帮助孩子树立正向思维,锻炼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应激能力。另外父母作为孩子的榜样在应对困难时应当以身作则起到替代强化作用。

报考不同专业的考研大学生在压力知觉上存在显著差异,且报考文科专业的学生压力知觉得分大于理科。理科生专业对口的工作多且对专业技能要求高,求职竞争小,就业压力要小于文科生,同时人文社科类的岗位对专业限制不多且有些对学历也有较高要求,这促使更多的文科专业学生选择考研。外加文科专业因考研时不需考察数学能力而成为跨考的热门专业,报考人数逐年猛增,竞争激烈。其竞争压力较大,考生面临的心理压力也随之加大。对此学院应当为考研学生开设专门的择校课程,使其全面了解自己的报考专业,包括竞争力、就业前景等,以避免出现盲目跟风报考现象致使某一专业竞争力过大。另外学校的培养工作要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并重,完善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学习更多专业技能,有关用人机构单位也可以设置专业对口岗位,分流人才缓解压力。

(二)自我效能感与压力知觉的关系

本研究发现,考研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压力知觉呈显著负相关,且自我效能感能独立负向预测压力知觉,即自我效能感得分越高,其知觉到的压力越少,这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自我效能感越高的大学生,越不容易产生各种焦虑情绪[5],而同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又与压力知觉存在显著相关[6],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面对困难时会保持较强的自信心和乐观心态,积极动用周身资源解决问题,从而知觉到更少压力。根据维纳的成就归因理论可知归因方式会影响个体的后继行为。当个体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稳定、不可控的因素会产生习得性无助,认为对一切都无能为力,感到绝望并丧失自信。家长学校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努力归因从而减小抑郁心境产生的可能性。

(三)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

结果显示自我效能感与心理韧性存在正相关且能正向预测心理韧性,这一结论在前人研究中得到了验证[7]。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在身处困境时相信自己能力破除万难解决问题,保持自身良好发展状态从而提高心理韧性。结果还发现心理韧性与压力知觉呈显著负向相关且能负向预测压力知觉。心理韧性越高的考研大学生,所拥有的积极情绪就越多[8],越能在困境中做出积极应对策略,即使遭遇挫折仍能保持乐观态度,降低了对压力的感知。

心理韧性在自我效能感对压力知觉影响过程中起部分中介的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之比为39.29%。考研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不仅直接影响压力知觉,还通过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压力知觉。当考研大学生面临挫折事件时,拥有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倾向于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有效解决问题[9],迅速地从压力事件中复原,增强心理韧性,从而知觉更少的压力;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个体面对挫折时会过于放大自己的不足,把未知的消极后果看得比实际更严重,反复思考令人沮丧的事情,心理复原力低导致心理韧性降低,承担更大的压力,长此以往不利于其健康人格的发展,容易引发抑郁[10]。

学院应当传授学生积极的应对方式与策略,考虑将抗压能力测试纳入大学生体能达标测试范畴,引导学生以合理的方式宣泄不良情绪,优化心理韧性;家长应当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与得失观,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过程为导向,淡化成败结果;另外当考生压力负载过重时应当寻求广泛的社会支持或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以增强个体心理韧性、缓解压力。

猜你喜欢

韧性考研效能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立足优化设计提高作业效能
我的考研故事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提升水域救援装备应用效能的思考
基于排队论的信息系统装备维修保障效能分析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工作十二年后,我才去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