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020-09-13王云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提出问题问题意识物理教学

王云

摘要:培养高素质人才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在高中物理的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十分重要。本文从合理应用物理发展历史、营造学习氛围和实验教学三个方面对高中生物理学科的问题意识进行分析,结合过往教学案例,希望为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帮助。

关键词:物理教学;问题意识;提出问题

分类号:G633.7

引言: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明白问题意识是什么。在高中物理教学工作中,应该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学习物理知识,在课堂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老师的协助下解决问题。教学工作中,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利用物理发展历史,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1.1再现归纳模式

再现归纳模式便是将学生带入到历史发现过程中。以物理学史为背景,通过准备一系列科学材料,再现物理的科学发现历程。介绍历史上出现的各种针对这一现象的具体言论,教学工作中,通过提供具体的科学实验,为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观念,掌握好高中物理的概念和规律打下基础,从而完成教学任务[1]。

例如:“电荷”一节中,主要帮助同学们认识电荷,理解电荷的概念,在教学工作中,播放一些电力设施视频,为学生展示当前社会中电能的利用历史。通过历史上关于电荷的描述,可以引用《淮南子》一文中“阴阳相薄为雷,激扬为电”,让同学们了解到古代对于电的认知。也可以介绍著名的风筝实验,让同学们了解到富兰克林对于物理学做出的贡献。通过归纳电现象,认识电荷的本质,并且让大家意识到生活中的摩擦起电和打雷拥有着相同的原理,认识电荷,从而为接下来的物理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做准备。

1.2冲突会话模式

冲突会话模式主要就是回顾历史,通过提出历史上某个问题的不同思考,让学生在具体实验的基础上,积极讨论。开展辩论会的形式,通过主题辩论,将物理科学越辩越明。通过冲突对话模式,需要养成学生敢于质疑权威的意识、善于交流的自我能力还有严谨的科学态度。针对一些“错误观点”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到自我的不足,提升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和科学思辨的能力。

例如:“牛顿第一定律”通过演示小车在玻璃和桌面上的滑行,人在火车上跳跃,宇宙飞船航行在太空之中等不同视频,围绕“牛顿第一力学”为核心,为同学们演示不同环境下,力对于运动状态的改变。罗列中国墨子针对力的解说、古代亚里士多德的研究、伽利略的观点,引导学生对于力展开讨论。可以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常识站在不同的一方,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在辩论中认识力是什么,详细解释物理学牛顿第一定律的重要意义。通过掌握“牛顿第一定律”,学习解决具体问题。

1.3探究发现式

探究发现式主要重现历史,通过再现物理实验,让同学们发现物理学规律。通过对于提出的猜想进行物理实验,总结实验中发现的科学规律,引导学生学习新的物理知识和概念。

例如:“电磁感应”。通过播放现代工业中,电磁起重机等设备对人类带来的巨大帮助,让同学意识到电流的磁效应是一项伟大的发现。通过介绍奥斯特还有诸多科学家的努力,启发学生树立逆向思维。在课堂上,让学生亲手实验,尝试磁铁和导线的不同运动形式会产生不用的物理现象,从而帮助学生掌握物理规律。

2.营造良好氛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

2.1让学生敢问

问题意识是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通过正面教育学生,让学生敢于发问。从成长的角度,让学生了解到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会对整个人的发展带来良好的促进作用。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积极营造一种强烈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通过鼓励学生发问提升个人勇气。

2.2让学生想问

对物理知识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不断学习,教师工作者需要在物理教学工作中,不断结合教材,为学生创造场景,从而启发学生提出物理问题。

第一,通过教材中的一些具体案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起到良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第二,学生生活过程中,会对很多物理现象发生疑问。第三,在阅读课外刊物中遇到的问题。

这些疑难问题,需要教师为学生解答。通过合理引导,开拓学生的思路,解决困难问题[2]。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保障,拓展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对于未知的探索兴趣,综合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2.3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细心解答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做好为学生解惑的准备,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作出答复,从而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学生提问这种行为需要肯定。在解答学生问题的时候,可以促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增加彼此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3.充分利用物理教学,展现物理情形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的展示,给学生带来完整的现场教学,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再现物理研究实验,给学生讲述物理知识,鼓励学生提出更多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物理是一门专注于实验的科学,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做科学实验来达到教学目的。例如人教版教材“1.8静电现象的应用”中,通过鼓励学生做两组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静电。

第一,通过对比两种相同的金属却拥有不同的形状,在相同电压下,并不是都会存在尖端放电现象,从而让学生了解到尖端放电现象中存在的电荷分布特点。针对这种物理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例如避雷针,便是通过尖端放电现象的使用,從而避免了高楼遭遇雷击的可能性。

第二,通过静电屏蔽现象的分析,将带电体靠近金属笼,查看是否会引起内部金属薄片的变化来帮助学生理解静电屏蔽现象。在工作中,高压电作业的工人,他们往往都会穿着一层带金属丝的衣物。通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从现实生活中找到物理知识的具体应用。

结论: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课堂实验、物理学史的讲述、科技制作等手段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积极营造一股向上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从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在课堂上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勇气和问题意识。

参考文献:

[1]朱志华.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9):99.

[2]郝晨阳. 基于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生物理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猜你喜欢

提出问题问题意识物理教学
课堂五环节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中考中笔试考查“提出问题”能力的探索实践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提出问题技能训练初探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