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1>2?教学策略与评价的结合

2020-09-13周佳伟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差异评价过程

周佳伟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改变,以及师生处于课堂之中地位的变化,都在突出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占主体地位,而教师则占主导地位。越来越多的教学实例证明,只有让学生“想学”,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教师需要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课上进行及时恰当的评价,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学习中享受乐趣。

关键词:教学策略;  课堂评价 ; 两者结合;  1+1>2

1.引言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在当下社会,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小到生活用度、逛街购物,大到经济金融、科学发展,都离不开数学的支持。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逆向思维、创新意识的过程。数学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永久深远的,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益。

2.教学策略的重要性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传统教学模式的死板和灌输性使学生丧失了主动性,渐渐地,学生对学习数学失去了信心,甚至产生厌恶感。因此我们要紧扣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在学习数学中体验成功愉快。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放在数学学习上非常恰当。在现代化的教学过程当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是非常必要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对于学习感到厌恶。我国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素养,我们需要及时采取培养学生兴趣的教学手段,达成我们的教学目标和目的。然而培养学生的兴趣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更要求教师对所教的课程有深入层次的研究,只有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实际的教学,才有利于自身的教学。

2.1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正确对待,有舍有留

教学过程是伴随着“提问—思考—学习”这样的过程来进行的。一堂数学课有足足40分钟时间,期间学生的提问总是少不了,但限于时间等等因素,有时却不能尽善尽美地解决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所以,教师要警慎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

A.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

学生正处于强烈求知欲的时期,他们有着十分丰富的想象力,经常会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其中部分可能是教师备课时就已经预设过的,而有些会处于教师预设。对于这些问题该如何处理?由于年龄、心理的影响,学生会提出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不相符合的问题,对于这种情况,作为教师,不能直观打断甚至是呵斥,而是应该采取合适的方法,在既不影响课堂教学,又不打击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B.给学生留下自主空间

数学课堂的枯燥不单单是源自于教学内容的乏味,也可能是教师方法的不当。可以想象,如果在一堂数学课上,通篇是教师在讲台上高谈阔论,而把学生放置于听客看客的位置,那将是多枯燥,多难受的一节课!这不仅不能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可能反而会影响教学质量。

所以,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想象时间和空间是很有必要的,有需要时,甚至可以让学生提问来代替教师提问,这样,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大增,“主人翁意识”得到加强,学生有了身为课堂“主人”这一地位,参与度怎么会不高起来。

3.课堂评价的重要性

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课堂已经不再是由教师所有,更多的是归还于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所以,教师需要更多地与学生沟通,以达到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加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课标还指出:“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由于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元空间,是在一个连续的时间内进行的,要想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更加客观公正,必然要采取各种各样的评价形式。

3.1更新观念,把握课堂评价的必要性

课堂学习是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从教师处汲取知识的过程。这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而评价是联系教师和学生思维情感的重要纽带,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和情绪。教师的评价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室要把握住课堂评价的本质,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价。课堂评价纪要关注学生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发展和进步。对于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不再是简单的褒贬评价;不再是无视学生水平差异,对于答对就表扬,答错就板脸;不再是只评价学习内容,忽视學生本身。而是应该在评价内容的同时,进一步评价学生做出的努力和进步。

3.2按不同标准评价水平差异的学生

人与人之间是不同的,可能存在着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差异。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学生的表现是不同的:有的学生能够很简单地完成,有的学生通过努力之后得出结果,而有的学生费尽心思可能仍无法解决。教师要正视学生存在的水平差异,对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预设应该达到的学习结果,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

A.正确对待学生中的水平差异

十个手指伸出,长短都是不一样的,更何况一个班的学生呢。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是普遍存在于各个年级、各个班的。如果失去了这种差异性,学生变成了学习的机器,失去了学习的乐趣,老师也失去了教学的成就感。教师应当正视学生存在的差异,以一颗包容的心对待不同水平阶段的学生,不能以成绩的好坏来对班级里的学生进行简单的区分。学习成绩的好坏只能证明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优生与差生的区别并不只是体现在成绩上。好学生从来不是只因成绩而优秀。以一颗包容的心,正视学生的差异,或许,就能从学生身上发现新的闪光点。

B.设置不同水平的学习目标

既然教师无法抹去学生的水平差异,那就必须采取正确的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合适的评价。对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教师不能“一视同仁”,需要“差别对待”。对于那些接受能力强,理解能力好的学生,教师的起点要求就要提高,不再是课程标准上的那个基本目标,要适当加以提高;对于那些接受能力较差,理解能力稍弱的学生,适当放低对他们的要求和期望,先完成基本目标,再根据完成情况考虑是否要进一步提高要求。

4.结论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改变,以及师生处于课堂之中地位的变化,都在突出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占主体地位,而教师则占主导地位。越来越多的教学实例证明,只有让学生“想学”,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浅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与方法》史平原

[2]《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策略》陈永兰

[3]《浅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

猜你喜欢

差异评价过程
相似与差异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