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疫情期间网课教学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2020-09-13商宪法魏凤萍

速读·上旬 2020年4期
关键词:新冠疫情教学效率影响因素

商宪法 魏凤萍

摘要:新冠疫情期间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成为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为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推进,网课教学模式逐步推广和应用于各教育学段。本研究运用理论结合实践的研究方法,探讨网课教学效率的影响因素,通过相关分析方法的研究,得出信息科技支持、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教师工作量和教师投入状态等因素都是网课教学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而对如上五方面网课教学效率影响因素的具体表现现状进行了分析,教学活动中还应加大网课教学信息科技投入力度、构建“阅读+思考+表达”的教学方法、构建新型互动和评价方式、建立师生体验式的优质资源库和协同共享机制和辅助教学设备,调整教师教学状态。

关键词:新冠疫情;网课教学;教学效率;影响因素

新冠疫情爆发后社会各领域运作和发展受到较大影响,我国教育领域中教育部发布通知,2020年春季开学时间延迟,具体时间根据疫情发展状况临时通知和决定。为了不影响学校教学进度,各地区逐步推广线上网课教学,进一步落实“停课不停学”和“做好线上教育教学”的政策文件。随着网络教学模式在各地区的推广,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与传统线下教学模式相互,网课教学依托于现代化互联网软件和技术,在非正式学习环境中采用线上教育模式和方法,运用多重教学资料开展教学。由于网课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模式,与传统正式教学环境下开展教学相比,教学效率并不高,本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探讨影响网络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主要对各地区学校教师、管理者等进行调查,以此搜集第一手数据资料,为更好的把握网络教学效率影响因素和如何高效开展网络教学提供可参考的实践性指导思想。

1 网课教学概述

网课教学开展的技术基础是信息科技,即硬件教学设施和设备、软件教学系统等,如电脑、线上学习系统、安卓系统、ERP系统等,若信息科技投入力度不足,硬软件设备和系统支持不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技术育人功能,也必然影响教学效率;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网课教学由于所处环境为非正式教学环境,即多数是居家教学,所以,要求教师必须结合全新教学环境、教学内容等各要素采用新型教学方法;非正式教学环境中师生交流和沟通需依托于信息科技软件,与传统形式相比,师生互动形式发生重大变革。师生互动是促进学生理解、内化知识和教师调整教学进度和效率的重要因素。网课教学模式执行以来,教师工作量不断增加,不仅需要完成日常备课,而且教学设备调试、学生线上检测、模拟练习和系统操作方法普及等都要求教师提供帮助,因此,教师工作量加大无疑增加了工作压力,进而影响着教学效率和效果。网课教学环境为非正式教学环境,居家教学过程中嘈杂车鸣、家人说话声等都影响着教师教学状态,倘若教师教学状态不佳,并不能以最好的状态投入至教学之中,必然影响教学效率。

2 理论假设与数据收集

基于以上分析,本次研究新冠疫情期间网课教学效率的影响因素,由于该研究主题是学术界新型研究内容,现阶段对网课教学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并不多,有必要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对该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因此,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将调查搜集的第一手数据录入SPSS 25.0,运用Pearson相关性研究方法,研究和探讨网课教学效率的影響因素,为提高教学效率提供参考数据和资料。

2.1 理论假设

本研究目的在于研究网课教学效率影响因素,并设定5个不同的影响变量,分别是信息科技支持、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教师工作量和教师投入状态,以上五部分分别标志为Y1、Y2、Y3、Y4、Y5。具体模型如下图1所示。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崔允漷在《“在线”易、“在学”难本,动机是关键》中提及信息技术是学生开始学习的基础;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在《居家学习:自主阅读+独立思考+主动表达》中提出学习方法是影响线上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华中师范大学郭元祥教授在《在线教学:何以从新技术专项新形态》中提出师生互动与传统教学形式有所不同,线上教学教师应注重师生互动;华东师范大学杨晓哲教授在《在线教育:从权宜之计到融合式教学》中提出“教师工作量”、“教师投入状态”是影响在线教育的两个重要要素。结合学者的观点,本研究假设如下:

H1:“网课教学效率”与“信息科技支持力度”之间具有相关关系;

H2:“网课教学效率”与“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之间具有相关关系;

H3:“网课教学效率”与“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之间具有相关关系;

H4:“网课教学效率”与“教师工作量”之间具有相关关系;

H5:“网课教学效率”与“教师投入状态”之间具有相关关系;

2.2 问卷数据收集

本研究自2020年3月1日-1月16日,共历时15天。主要调查对象是高校教师,调查方式以线上问卷调查方式为主。本次设计问卷内容主要分为五方面,即信息科技支持、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教师工作量和教师投入状态。每项内容设置2个具体题目。本次设置问卷使用的是李克特量表(Liken Scale),将每一项设置项目的回答都以“完全不同意、不太同意、不确定、较为同意和非常同意,分别赋予的分数是1分一5分。本次研究该主题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140份,剔除无效问卷5份,剩余问卷有135份。被调查教师的基本信息如下表1所示。

表1数据显示,本次调查的高校教师和管理者队伍中男女比例大致持平,女性所占据比重是54%,男性占据比重是45%0从年龄角度来看,35岁及以下、36-45岁和46及以上的教师所占据比例分别是33.3%、36.7%和30%,教师工龄中6年以下占25%,6-10年所占比重是45%,11年以卜是30%。不同年龄段和工龄段的教师和管理者人数基本持平。从以上数据来看,本次调查的高中教师在性别、年龄和工龄等方面数据分布较为均衡,即顾及到不同年龄段和工龄的教师。

3 研究分析与结果

3.1 研究分析

研究所用的Y1、Y2、Y3、Y4、Y5分别表示“您认为信息科技支持力度对网课教学效率有影响”、“您认为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对网课教学效率有影响”、“您认为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对网课教学效率有影响”、“您认为教师工作量对网课教学效率有.影响”、“您认为教师投入状态对网络教学效率有影响”。X表示网课教学效率。样本总量是135份,设置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如下做出分析。

本次运用的信度检验方法是Cronbach's Alpha,主要对设置问卷中各项目反映主题的一致性情况进行检验,检验所得系数反映问卷的信度情况,若高于0.8,表示信度较高,0.6-0.8表示具有一定信度,若系数低于0.6,说明设置问卷信度偏低,各个题目间的一致性并不高,需重新设置和调整,检测结果见表2所示。

表2数据显示,本次信度检测结果中Cronbachs Alpha系数是0.834,依据于信度检测结果参考数据来看,本次设置的调查问卷中各项目一致性程度较高,说明该问卷的信度较高。

本次采用的效度检验方法是KMO检验与Bartlett球度检验,同时运用到因素分析的方法,对本次设置问卷的各个项目间的相关性进行检验,检验所得系数反映问卷的效度情况,若KMO系统接近1,说明各项目间的相关性较强,可以继续做出因子分析;反之,则无法进行因子分析,且设置问卷的效度偏低,需要重新调整问卷各系数,效度检测结果见表3所示。

表3数据显示,本次设计的间卷效度检测结果KMO数值是0.857,显著性水平是0.000,以上数据反映了本次設置问卷的效度较高,即问卷中各个项目间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均较高,运用该问卷调查所得结果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本研究设置的五方面维度,即信息科.技支持、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教师工作量和教师投入状态,各维度与网课教学效率影响情况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4所示。

**.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在0.05水平(欢侧)上显著相关

3.2 研究结果

依据于表4中相关性分析,研究所得结论如下:

1.信息科技支持情况对网课教学效率的影响显著。信息科技支持情况的系数为0.345,显著水平P=0.000,P<0.01,所以信息科技支持情况与网课教学效率的影响在0,01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Hl得到验证;

2.教师采用教学方法对网课教学效率的影响显著。教师采用教学方法的系数为0.458,显著水平P=0.000,P<0.01,所以教师采用教学方法与网课教学效率的影响在0.01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H2得到验证;。

3.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对网课教学效率的影响显著。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的系数为0.517,显著水平P=0.000,P<0.01,所以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与网课教学效率的影响在0.01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H3得到验证;。

4.教师工作量对网课教学效率的影响显著。教师工作量的系数为0.554,显著水平P=0.000,P<0.01,所以教师工作量与网课教学效率的影响在0.01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H4得到验证;。

5.教师投入状态对网课教学效率的影响显著。教师工作量的系数为0.487,显著水平P=0.000,P<0.01,所以教师工作量与网课教学效率的影响在0.01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H5得到验证。

总之,网课教学效率与信息科技支持、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教师工作量和教师投入状态等各要素具有显著性的相关关系,以上各要素都影响着网课教学效率和效果。

4 结论

4.1 研究结论

结合上文对网课教学效率各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有必要深入分析网课教学在信息科技支持、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教师工作量和教师投入状态等几方面现状加以分析,如下结果网课教学的现状,分析如上五方面内容。

4.1.1 信息科技支持

所谓信息科技支持是指网课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硬件教学设备设施(如电脑、多媒体等)和软件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软件和ERP系统)等。疫情期间,各大高校逐步构建“互联网+教育”网课教学模式,依托于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系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纵观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而言,虽然国家相继推出一系列线上教学资源和平台加学习强国”平台、“江苏省名师空中课堂,等,以上平台以供学生登陆平台学习相关知识和开展实践训练。但从整体运行情况来看,网课教学模式仍处于初步运行和构建阶段,因软硬件设备设施和系统因素出现的系统卡顿、信号不足、部分教师、学生非正式学习环境中网络设备设置之后、系统升级不及时等一系列问题都影响着网课教学的效果。如师生在网课教学中常见的部分系统功能升级慢、声音延迟、播放不流畅等都影响着教师教学的开展和学生学习效果。

4.1.2 网课教学方法

传统高校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和谈论法等,新冠疫情下网课教学模式逐步构建,传统教学中诸多教学方法中小组讨论法、谈论法等己无法沿用,主要由于学生个体均处于非正式学习环境中,无法组建学习小组,营造良好的词论和探讨学习内容的氛围,传统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方法受到限制。面对如上现状,多数高校网课教学主要采用讲授法为主,其他新型教学方法并未构建,单一的教学方法必然影响着网课教学效率和效果。基于如上分析,结合网课教学新模j戈,有必要以线上教学活动为基础,构建适合新型教学环境、情境卞的教学方法。

4.1.3 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是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掌握学生习得知识情况、营造课堂教学氛围等的一种常用途径。过去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互动方式较多,如问答互动、眼神互动等,通过互动教师能够营造出适合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氛围,及时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策略等发挥重要作用。疫情期间师生互动必须借助于现代化信息系统,表现为“远程互动”的一种形式,间答互动是常用的方式,师生间互动形式受到限制,如眼神、表情等互动无法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也无法准备搜集学生反馈的信号和把握学生习得和内化知识情况。目前,网课教学过程中多元化的师生互动模式并未构建,影响网课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4.1.4 教师工作量

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主要工作量是备课,教师可以将大量精力置于备课过程中,如教学内容的加工、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流程的预设等。疫情期间,网课教学新模式逐步构建,教师工作量也随之加大,如教师需要将大量教材内容转化为电子形式、线上备课、教学设备和学生使用设备的调试、线上实践操作平台使用和操作方式训练等,以上工作都需要教师在课前和课中完成,与传统教学活动开展相比,教师工作量加大亘教师压力也在随之增加,繁杂的工作量和工作任务不仅分散教师教學精力,而且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如何缓解教师过重的工作量是提高网课教学效率的一项重要途径。

4.1.5 教师投入状态

教师良好的投入状态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和推进的重要要

素,过去传统教学活动属于正式教学环境,外部干扰因素和信号较少,教师可集中注意力投入课堂教学活动。而疫情期间,师生只能通过线上平台进行教学和学习活动。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多数教师对该形式不够熟悉,如教学设备设施的使用、资源的整合和应用等操作不够熟练等,以上因素对网课教学中教师投入状态有直接的影响;与此同时,由于网课教学所处环境为非正式学习环境,居家教学和学习氛围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较大,生活中的各种嘈杂声影响教师网课教学的投入状态,进而制约着教学效率的提高和提升。

总之,通过对疫情期间网课教学中信息科技支持、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教师工作量和教师投入状态等几方面现状的论述,以上均各部分均存在不足之处和问题,有必要结合教育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进一步完善。

4.2 研究启示

新冠疫情下网课教学效率影响因素研究可知,信息科技支持、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教师工作量和教师投入状态等几方面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结合现阶段网课教学的现状而言,信息技术支持力度不足、教学方法应用较为单

一、师生互动形式缺乏多元化特点、教师工作量加大且压力增加、教师投入状态不佳等都影响着教学效率的提高。基于如上分析,提高网课教学效率还需要从重要的影响因素人手,解决网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即加大网课教学信息科技投入力度、构建“阅读+思考+表达”的教学方法、构建新型互动和评价方式、建立师生体验式的优质资源库和协同共享机制和辅助教学设备,调整教师教学状态。以此为网课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和提高教学效率提供可参考的思路和建议。

4.2.1 加大网课教学信息科技投入力度

网课教学信息科技投入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技术基础和前提,信息科技投入包括设施和设备投入、各种信息系统的投入和多方面资源投入等内容。首先,设施和设备投入要求网课教学之前教师和学生购置教学和学习应用的设备和设施,同时配置教学过程所需要的设备,如视频、麦克风、耳机等,以上各部分可以由学校统一租赁或者购置各专业所需的设施设备,由专业负责人员为师生统一安装和调试,避免教学过程出现问题而影响教学进度;其次,根据本专业要求,将所需系统和软件安装于设施设备之中。不同专业结合专业知识需要,具体安装所需的系统,如财会专业需要安装ERP等系统。专业计算机人员通过线上方式与师生一一对接和联系,调试已安装系统,学生对系统安装、升级等各方面问题都应与负责人员提前沟通。最后,相关学习资源的投入。网课教学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课程开展之前需要师生对线上学习资源进行投入,如教师需要安装音响、投影机等设备和资源,学生需要学习相关系统和技术的操作方式,如LMS系统和JAVA技术的操作等,为网课教学开展提供基础基础和支撑。

4.2.2 构建“阅读+思考+表达”的教学方法

网课教学模式下要求教师树立新型教学理念,采用新形式的教学方法,而不是单一的运用讲授法讲解学科知识和内容。网课教学模式可辅助采用教学方法,即“自主阅读+独立思考+主动表达”。

“自主阅读”在于引导学生沉下心来阅读和研读教材内容,从节、章和整本书的研读和学习人手,教师可为学生罗列“教材阅读引导语和体系”,循序渐进的指导学生研读和阅读教材,为网课教学中教师讲解奠定知识基础;“独立思考”在于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学生自主阅读后结合教师讲解的知识内容进行独立思考,由于网课教学时间有限,为了节约教学时间,教师可将独立思考作为一项任务进行布置,由学生课下进行问题的思考,以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主动表达”形式有两种,分别是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鼓励学生课下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软件和学习平台,与各小组成员进行线上交流,共同探讨相关问题。同时,引导学生撰写学习总结、学习反思等,帮助学生静下心来思考和反思每节课所学知识,为内化知识和构建知识体系奠定基础。

4.2.3 构建新型互动和评价方式

传统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模式以无法适应网课教学新形式,现阶段有必要构建新型互动和评价方式。针对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师生互动和监督、评价等几部分提出构建网课教学互动模式的相关建议。

关于专业课理论知识学习情况的检验,教师可通过搭建的线上平台和相关功能进行检验和监督,即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线上与教师互动的频率和次数、回答问题的正确率等都记录于线上平台,教师通过平台功能能够把握学生情况。关于师生互动形式,充分发挥线上互动优势,运用线上点赞、语音评论、发送线上表情图和状态等形式进行互动,教师通过学生点赞和发表的表情图等第一时间把握学生习得知识的状态,及时调整和转变教学进度和策略;线上监督和评价方式可以由各专业研发相关系统,教师通过对个别和全部学生的听课视频了解学生学习的表情、反应和态度,便于教师把握学生学习状态。构建新型互动和评价方式有利于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为提高教学效率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

4.2.4 建立师生体验式的优质资源库和协同共享机制

结合上文对网课教学中教师工作量加大问题的分析,随着新型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以来,教师工作任务和工作量在不断加大,为了不影响教师教学效率,保证学生较高的学习效果,有必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设备和系统,建立师生体验式优质资源库和协同共享机制,以缓解教师教学压力和负担。

师生体验式优质资源库构建应以地方政府及教育部门为主导,各学校专家共同整合教学资源组建线上资源库,主要由各教育阶段的教育专家和教授建立线上学习平台,包括线上教学和学习操作指导平台、各教育阶段学科专业知识讲解平台、学科知识训练和练习平台等相关平台。以上平台为师生提供全面化的指导,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和学习现状进入平台进行自主学习,以此缓解教师多方面的工作压力和不足。

系统共享机制是由教育部门、学校、教育机构和专家发挥各自作用,教育部门和机构为网课教学过程提供政策和制度方面的指导,学校教育管理人员工作职能,分别负责网课教学的计算机操作、线上教学监督和评价等多方面工作,配合教师共同开展教学工作,如师生教学活动中遇到的电脑操作等问题可以直接连接负责人员,相关人员后台处理遇到的问题;线上教学监督人员负责线上监控教学秩序,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4.2.5 辅助教学设备,调整教师教学状态

网课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师始终处于非正式教学环境,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保证网课教学活动高效率开展是关键所在。提出如下两方面建议。

一是辅助教学设备和设施。非正式教学环境下,为了减少生活

环境中其他因素对教师教学形成的影响,可辅助相关教学设备和设施,如无噪音耳机等设备,网课教学活动开始后,师生共同佩戴无噪音耳机,避免居家和生活中产生的噪音对教学过程形成干扰和影响。

二是调整教师教学状态。疫情期間,“停工不停学”在教学活动中贯彻要求教师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和思路,积极面对非正式教学环境下的多重影响因素,如教学活动开展之前要安排和布置好教学环境,尽量减少居家生活噪音和杂音的不良影响。同时,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多种策略和方法,要求学生尽量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课堂学习期间积极配合教师,集中注意力投身于教学活动中。若教学活动期间受到不良因素影响,教师须尽快调整状态,应在最短时间内集中精力进行教学,以保证较高的教学效率和效果。

指导教师:崔明哲,嘉泉大学教授

参考文献

[1]张良,杨艳辉.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怎样的学习方式[J].比较教育研究,2019(10):29-36.

[2]王琳琳,杨明全.非正式环境下的学习与学校课程的有效整合[J].教育科学研究,2018(10):59-63.

[3]史蒂芬·道恩斯,肖俊洪.在线学习未来之我见——一评2016年度Contact North报告[J].中国远程教育,2017(02):5-17.

[4]王晓莉.课堂嵌入式评价及其应用[J].中小学电教,2010(12):7-9.

[5]张治.网课热潮背后的冷思考[J].上海教育,2020(09):28-30.

[6]祝智庭,彭红超.全媒体学习生态:应对大规模疫情时期上学难题的实用解方[J].中国电化教育,2020(03):1-6.

[7]杨海军,张惠萍,程鹏.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高校在线教学探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0(04):194-196.

[8]赵京波,王祎,曹一鸣.疫情期间我国在线教学的实施现状及反思,中国电化教育,2020(05):41-43.

猜你喜欢

新冠疫情教学效率影响因素
新冠疫情视阈下感悟“四个自信”国家共识
“心理成长任务包”助力学生安度疫情
关于疫情对地区经济金融影响情况的调研
新冠疫情对县域脱贫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地方金融支持的建议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论花样游泳运动员选材和初级教学模式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培养乐学情趣提高化学教学效率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