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AVF和带cuf CTC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及营养状态影响研究

2020-09-13文刚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内瘘维持性通路

文刚

【摘 要】:目的:探讨AVF和带cuf CTC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及营养状态影响。方法:统计资料发现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共计110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其中50例患者实施AVF透析,将其纳入内瘘组,另60例患者使用带cuf CTC透析将其纳入导管组,对比两组透析质量以及营养状态。结果:内瘘组与导管组透析充分性对比无显著差异,内瘘组与导管组营养状态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使用AVF与带cuf CTC进行透析,透析效果均较好,可以保证营养状态,但是带cuf CTC操作复杂,一般适用于无法使用AVF透析患者。

【关键词】:AVF(自体动静脉内瘘);带cuf CTC(带cuf颈内静脉带袖套隧道导管);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充分性;营养状态;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一些老年性疾病患者急剧增加,其中终末期肾病在老年疾病中发生率也较高,但是该病目前只能通过肾脏移植进行根治,而现实医疗条件下肾脏资源缺乏,只有很少的机会或者肾脏,大部分患者依然依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可见稳定和有效的血管通路是保证治疗较为关键的条件。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身的情况特殊心功能不能耐受造瘘手术,或者出现多次造瘘失败的情况,因此带cuf CTC成为除了AVF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式[1]。本文对AVF和带cuf CTC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及营养状态影响进行研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统计资料发现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共计110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其中50例患者实施AVF透析,将其纳入内瘘组,另60例患者使用带cuf CTC透析将其纳入导管组,内瘘组由28名男性、22名女性组成,年龄62-86岁,平均年龄为(74.16±16.54)岁;导管组由33名男性、27名女性组成,年龄61-8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3.98±17.13)岁。分析两组患者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内瘘组实施AVF透析,在实施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对头静脉进行游离,使用小血管铗将血流阻断,对心端进行剥离,行2.5mm切口,桡动脉侧切口直径需达到3-5mm,完成之后使用肝素盐水对切口进行反复冲洗,吻合血管,并开放血管铗确定静脉充盈良好,扪及搏动,在发现血管杂音之后将切口关闭,术后对内瘘一侧肢体进行功能性锻炼,并在术后2个月时间启用内瘘。

导管组实施带cuf CTC透析,取仰卧位,使用1%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置管需先从心脏导管开始,确定出口位置无感染问题,并且无血栓,通过多普勒超声引导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穿刺针刺入颈内静脉,并置入导丝,使用X线直视置入导管,沿导丝置入鞘套扩张器,将导丝以及扩张器撤出,将鞘套保留,使用40cm导管顶端治愈鞘套内部,并将鞘套打开,置入导管,确定导管尖端到达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对切口进行缝合并包扎。术中注意尽量放低穿刺点的位置,导管的静脉侧放在隧道行走圆弧外侧或者上侧以防止抽血时贴近血管壁[2]。

1.3 观察指标

(1)透析质量:对尿素清除指数、尿素降低率、蛋白质分解代谢率进行分析。

(2)营养状态:患者在透析实施之后每月对血红蛋白进行测量,同时测量白蛋白、总蛋白、总胆固醇各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表示,P检验,P<0.05。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透析质量

内瘘组与导管组透析充分性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

2.2 对比两组营养状态

内瘘组与导管组营养状态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2。

3 讨论

终末期肾脏疾病目前仅能通过时血液透析维持机体日常功能,而在透析的过程中需要保持良好的血管通路。随着医学的进步新型的血液透析通路不断出现。动静脉内瘘属于目前首要的方法,但是老年患者因为自身的心脏功能较差,存在多次造瘘无法成功的问题,需要选择更加适合老年患者的方法[3]。

对AVF透析进行分析发现,该方法感染率较低,并且发生栓塞的可能性小,而且在使用的过程中血流量保持稳定,可以为维持较长的时间,属于目前不可替代的永久性的血管通路[4],但是在实际研究中发现老年患者因为自身的年龄偏大,周围血管发生病变,并且一部分存在糖尿病,静脉过于纤细,管腔狭窄,在实施AVF过程中存在一定概率内瘘无法成熟的情况[5],对于这部分患者需要选择更加适宜的通路;带cuf CTC则是一种置管位置较多的通路,在置管之后即可使用,无动脉窃血的问题,并且在透析前不需要进行穿刺,对于血流力学的影响较小[6],因此内瘘组与导管组透析充分性对比无显著差异,内瘘组与导管组营养状态对比无显著差异,两种方法实施效果均较好。

但是带cuf CTC在实施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中央静脉狭窄的问题,使持续性低血流量不断出现,造成透析充分性不足的情况,并引起感染和血栓,需在使用过程中全程对患者情况进行观察。

综上可见,AVF和带cuf CTC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均较好,营养情况也均在正常范围内,但是AVF较带cuf CTC并发症较少,适用于可实施AVF的患者。

参考文献

焦荣红,于明月,牛慧敏,等.不同血管通路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透析相关指标和实验室指标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7,39(23):3565-3568+3571.

皮婧静,韩天瞾,崔路可,等.应用不同血管通路血液透析的中老年患者血清NGAL水平影響因素与临床价值探讨[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9,26(6):1029-1033.

李隽,李海燕.动静脉内瘘和透析导管对老年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微炎症状态和肾性贫血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20,21(2):148-150.

靳东.用不同的血管通路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发生血管通路并发症的情况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22):25-27.

王颖,张建军.不同血管通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18):11-14+28.

赵萍,黄燕林,何莉,等.脚踏车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运动能力和循环状态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4):1769-1777.

猜你喜欢

内瘘维持性通路
Notch信号通路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中的应用意义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血透室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效果探讨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内瘘护理专项健康教育的效果
碳酸司维拉姆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后对患者预后恢复的影响研究
动静脉内瘘感染原因及护理干预
血液透析血管狭窄怎么办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影响因素
人文关怀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洽洽食品布局无界零售 与京东新通路达成战略合作
关联通路,低成本破解渠道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