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医学人才培养与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探索
2020-09-13王良兰
王良兰 杨 占
(重庆医科大学 外国语学院,重庆 400016)
高等教育国际化包括师资的国际化、课程的国际化和学生的国际化。“其中课程的国际化最为重要,其关键要素就是英语作为教学语言。”[1]
在国际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育如何重新定位并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已成为我国大学外语界共同关心的问题。《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前言中对大学英语课程的目的如此界定:“高校开设大学英语课程,一方面是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另一方面,是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国际交流、继续深造、工作就业等方面的需求。”
结合2018 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大学英语教育者要积极思考如下问题:大学英语教育如何突出学生中心,从“教得好” 向“学得好” 转变;如何突出产出导向,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设定人才培养目标;突出持续改进,做好质量保障。
根据《指南》和《国标》的精神,各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应“服务于学校的办学目标、院系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突出校本特色和专业特色[2]。同时,突出产出导向,推动教育质量提升。全国许多高校已对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但学界对医学类院校根据《指南》进行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将以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本科生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为例,探讨国际化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对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效果及需求的满足度。
一、需求分析
如前文所述,对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时,需要分析国家对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要求、学校的办学目标和院系的人才培养目标,也要分析学生的学业需求和就业需求。
(一)国家和社会的需求
先是国家对医学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发布的《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2016 版)对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基本要求有“在日新月异的医学进步环境中保持其医学业务水平的持续更新”[3]。同时,要求医学生在科学和学术领域“能够获取、甄别、理解并应用医学等科学文献中的证据”[3]以及在健康与社会领域“能够理解全球健康问题以及健康和疾病的决定因素”[3],这也突显了学术英语能力的重要性。
再看学术界的情况。目前世界上有5 000 多种SCI 期刊,其中英语期刊占了95%。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5 年的统计,中国学者在国际科技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庞大,仅次于美国,但从“论文引用影响指数” 来看,学术影响力却不高[4]。自然出版集团(Nature Publishing Group)白皮书建议在中国的本科教育中即开始进行英语写作和科学论文写作训练[5]。因此,医学生必须熟悉学术英语(尤其是医学英语)的大量词汇、独特的语法结构和语篇功能,进而能够读懂学术专著和期刊论文中的大量信息[5],并能与国际同行进行书面和口头交流。
(二)学校和院系的需求
从学校的办学目标和需求来看,重庆医科大学作为国内9 所省部共建的医科大学之一,具有雄厚的学科实力,其目标是将学校建设为国际化、高水平的医科大学。这对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
结合重庆医科大学院系的人才培养目标,以临床学院的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计划为例,该培养计划要求学生“具有与病人(含外籍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能正确阅读英文医学文献”。很明显,临床院系对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和英文医学文献阅读能力也有明确要求。
(三)学生个人的需求
学生的个人需求主要是学业需求和就业需求。笔者于2015 年5 月对全校3 400 余名二年级大学英语本科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其学习大学英语的目的。调查结果表明,72.49% 的学生认为修读大学英语课程可以提高学术英语交流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60.52% 的学生认为有助于拓宽知识面、提高人文素养。
就学习需求和兴趣而言,调查结果显示,31.78%的学生希望在大学英语二年级学习西方文化课程,24.90% 的学生希望学习跨文化交际课程,23.96%的学生希望学习医学英语类课程,21.58% 的学生希望学习翻译与中国文化课程,21.52% 的学生希望学习英语演讲课程,希望学习英语电影赏析课程的学生达51.88%。
从学生的就业需求来看,学生在职业发展中需要阅读医学文献,以了解医学研究前沿、撰写SCI论文、同国际同行进行交流、到国外进修等,这些都需要掌握专门用途英语,并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
综上所述,从国家与社会、学校与院系、个人3个层面的需求来看,国际化背景下的医学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用英语检索和阅读国际医学文献、了解最新医学前沿发展的能力,同时应该具备用英语同国际专家、同行进行口头与书面交流的能力。
二、课程体系构建探索
《指南》为大学英语教学设定了基础、发展和提高3 个层次的目标。结合重庆医科大学的办学宗旨,在课程设置上要考虑学生的要求,同时要优先考虑医学生的学术英语学习需求,因而重庆医科大学按《指南》设置了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3 种内容类型的课程。同时,由各院系根据各自的学科特点开设专业英语课程。
(一)通用英语能力课程
通用英语能力课程是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第一学年所有学生全部要修读通用英语课程。考虑到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重庆医科大学也为部分通用英语能力有待提高的二年级学生开设了外教口语、新闻英语视听说、交际英语视听说、人文英语视听说等课程,帮助其进一步夯实听说技能。
(二)专门用途英语课程
根据重庆医科大学的办学目标和医学学科优势突出的特点,该校在大学英语二年级开设了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医学英语和医学英语视听说,也开设了医学英语人文阅读和学术英语演讲。此课程体系涵盖了医学英语听说读写全方位的技能训练,再配合高年级段各专业开设的医学专业英语,为医学生用英语直接从事专业学习和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使其具备在医学领域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基本能力。
(三)跨文化交际课程
在提高学术交流能力和学术素养的同时,高校需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他们跨文化交流、沟通和合作,以及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1]。基于此,重庆医科大学针对本科二年级学生开设了一系列跨文化交际限选课程,如跨文化交际、中国文化概况、西方文化、外报外刊选读、英语翻译与中国文化、英美文学赏析、英文影视欣赏。此外,开设了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广播、西方文学概论等全校公选课程。这一课程类型涵盖了中国文化、西方文化以及在二者间架起桥梁的跨文化交际3 个部分的内容,为培养学生用英语在中西文化间进行交际所需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建立了一个完整的课程群。
第一学年基础阶段的通用英语课程加上第二学年(提高阶段)的3 类课程,以及高年级段(发展阶段)的医学英语论文阅读与写作和各院系开设的医学专业英语课程(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各课程有机结合,构成了符合《指南》精神的,既能体现医学院校特色,又能满足学生的学业需求和就业需求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在课程环境方面,重庆医科大学采用新理念大学外语网络教学平台、知识视界视频教育资源库、FIF 外语学习资源库、iWrite 英语写作教学与评阅系统等学习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外语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从2015—2016 学年起,重庆医科大学开始在临床医学本科学生中试行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在第一学年(基础阶段)开设通用英语,在大学英语二年级段(提高阶段)开设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和跨文化交际等一系列课程。2018—2019 学年起,在所有专业全面实施该课程体系改革。
三、问卷调查结果与讨论
2019 年6 月,笔者对2017 级医学专业大学英语二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改革后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满意度,共回收有效问卷1 164份(两个学期共2 328 人次)。具体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2018—2019 学年医学专业大学英语限选课程教学效果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改革后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取得了较好效果,各类课程的总体满意率超过80%,说明大部分学生对改革后设置的课程教学效果感到满意, 学习需求得到较好满足。 在3 类课程中,学生对专门用途英语类课程的平均满意率为85.65%(782/913),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平均满意率为91.09%(961/1 055),学生对通用英语课程的平均满意率为91.39%(329/360)。
针对学生对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满意率较低的情况,笔者用SPSS 软件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学生的英语水平与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显著相关(x2=22.158,P=0.000 <0.001)。这说明,学生的英语水平直接影响其对课程的满意度。同样英语水平的学生,在二年级学习跨文化交际课程和通用英语课程时比较得心应手,但学习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仍有一定困难,因而对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满意度相对较低。
在激发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同时,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5 年来,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本科生在市级和国家级的英语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2015—2019 年,重庆医科大学有数十名医学专业本科生以绝对优势在各类英语比赛校内选拔赛中胜出,参加市级比赛和参加全国决赛并获奖,数名本科医学生在国际SCI 期刊上发表了学术论文。
结语
本研究围绕培养国际化医学人才为目标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而展开,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解根据《指南》构建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能否满足医学类高校国际化的需求和医学生的学业需求,以期为其他医学类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提供一定参考。
本研究表明,构建突显医学院校特色,兼顾跨文化能力培养和通用英语能力提高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能较好地满足医学类本科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学生对教学效果较为满意,也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人文素养。但作为医学类院校,还应扩大专门用途英语(尤其是医学英语)教师队伍,开设更多学术英语课程(尤其是医学英语),以更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众所周知,英语水平是“用进废退” 的,根据重庆医科大学目前的课程设置,医学类本科生的大学英语课程(在第1 至4 学期开设)和专业英语课程(一般在第8 学期开设)之间有几个学期没有开设英语课程,可能导致学生的英语水平停滞甚至下滑。因此,下一步的设想是外国语学院与临床院系共同合作,培养更多学术英语教师,开设更多学术英语桥梁课程,保证学生大学期间英语学习不断线,为医学生进入专业英语学习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