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顺句驱动”原则下英汉同传中的畸形欧化现象及应对策略浅析

2020-09-12徐兴梅

文存阅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应对策略

徐兴梅

摘要:“顺句驱动”是英汉同传实践中的重要原则之一。在顺句驱动的过程中,如果过分拘泥于原语遣词造句的特点,机械地照搬原语的表达,译语中就会出现偏离汉语表达规范、生硬拗口的畸形欧化现象。本文探讨了英汉同传中的畸形欧化现象的具体表现,并结合实例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顺句驱动”;英汉同传;畸形欧化现象;应对策略

在进行同声传译实践时,为了同时协调好听辨、记忆和输出这三项任务,译员承受着巨大压力。运用“顺句驱动”的原则,依照原语的语序推进翻译,能有效地帮助译员缓解时间压力,减轻记忆负荷,提高同传的效率。然而在英汉同传实践中,由于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便很容易把全部焦点放到英语上,缺乏对汉语的关注。在“顺句驱动”的过程中,若受到英语的影响过大,过分拘泥于英语遣词造句的特点,译语就很可能出现“驱”而“不动”的畸形欧化现象,主要表现在用词生硬拗口、语句不通顺、动意缺失、语言啰嗦等方面。若不加以防范,对汉语的畸形欧化现象听之任之,不仅会影响口译的整体质量,还有可能让这样的译语充斥译界,最终导致国人的整体汉语水平的下降。

一、 “顺句驱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为了快速高效地完成对原语信息的转换与传递,口译员通常会采用“顺句驱动”策略,即总体上按照原语的次序,通过断句、调整、移位等策略对原语信息进行处理。作为英汉同传中的重要实践原则之一,顺句驱动的使用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

同传的一大特点就是信息传达的即时性,按照原语的语序进行顺译,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译员的记忆负担,节省时间,提高口译速度。其次,英汉在句子结构方面的差异性也使得顺句驱动的使用成为必然。最主要体现是英汉句子在语序上的差异,例如英语中分词短语和定语从句的后置。如果口译员将各个组成部分打乱重组,使译语完全符合译入语的句法表达习惯,就会浪费很多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进而跟不上说话人的节奏,导致漏译。如果不根据同声传译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去翻译,那么同传的工作质量就难以得到保证。因此,顺句驱动有利于提高英汉同声传译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二)可行性

首先,英汉两种语言在语言表达习惯方面的灵活性使“顺译驱动”的原则成为可能。例如汉语中的“很高兴见到你”,也可以说成“见到你很高兴”,虽然语序不同,表达的意义却是一样的。其次,口译允许一定程度上的灵活表达、语言的自由使用,这是由于口译特殊的工作性质决定的。在依照原文的语序传递信息时,可能无法实现原语和译语的完全对等,但这在同声传译允许的范围之内。再次,从社会语言学角度上来看,在社会发展和变迁的过程中,汉语在英语的影响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欧化”现象,一些汉语句子呈现出英文结构的特征,但并非无法接受。此外,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在听到的某个信息时,人们会对其进行“即时性”的加工,即结合当下的语言环境,从记忆存储中提取该语言表达的意义表征,辨认其具体指称,做出即时性解释(张威,2006)。因此,同传译员接收和加工信息的即时性特征也使得“顺句驱动”的操作成为可能。

二 、“顺句驱动”原则下的畸形欧化现象

在“顺句驱动”的原则下,口译员会根据原语句序,把句子切分成若干个意群或概念单位,再把这些单位比较自然地连接起来,翻译成整体的原意。但在同传实践中,要将所“切”出的单位“自然连接”起来并非易事,译语经常会出现偏离汉语表达规范、不符合汉语表达的正常逻辑、不太像汉语的畸形欧化现象(张威,2006)。这种畸形欧化现象在同传实践中具体表现为用词生硬拗口、语句不通顺、动意缺失、语言啰嗦等等。用词生硬拗口主要归因于英语词义丰富性和用法的灵活性,仅从字面上翻译无法准确、地道地传达原语的信息;语句不通顺是指译语过度拘泥于英语的句式特点,缺乏灵活性的处理,使得语句不流畅、不自然;动意缺失是指译语在英语语言“名词性”特征的影响下,出现“名词化”泛滥、流动性缺失的现象;语言啰嗦表现在英语句子中很多无意义的成分如介词、助词、关系词、形式主语等也被机械地翻译出来,使句子冗杂,不够简练。

三、应对策略

(一)斟酌用词,实现译语的地道性

作为一种“表意”型文字,汉语的词义和词性相对稳定严谨,不善于变化。相较之下,英语词汇形态变化复杂,词义灵活,一词多义和词类变化的现象在英语中很常见。在顺句驱动的过程中,由于用词不当或理解不到位而造成的畸形欧化现象在英汉同传实践中屡见不鲜。缺乏对原语用词的深入理解,机械地照搬原语的表达,会使译语生硬拗口,给听话人的理解带来障碍。要使译语更加地道,更加符合汉语的表达,就要在用词上多下功夫,如:

Many employees, as a consequence, often find themselves in the service of repeating work that had its fifteen minutes of fame and then faded.

原语中“find oneself in”是英语中的一种常见用法,意思是“处于……状态”或“陷入……困境”。然而在很多情况下,译者因为时间上的限制,会不假思索地按照字面的理解将其译为“基金会经常发现自己在为一些重复性的工作服务”,这样的翻译虽然大致将原意传达出来,却在地道性方面大打折扣,降低了口译的水准,因此不妨将其改译为“很多员工通常会面临一种困境,他们在周而复始地重复着同样的工作”。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某些动词短语的搭配上,例如“break the bad habits of”通常会被直译为“打破坏习惯”,而符合汉语的表达是“改掉恶习”,“put aside the differences”通常被生硬地譯为“将不同放到一边”,而地道的说法应该是“搁置分歧”。

(二)调整句式,实现译语的流畅性

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式结构上存在诸多差异,例如汉语多意合句,多主动语态,定语一般前置;而英语多形合句,多被动语态,定语可前置也可后置。受到英语潜移默化的影响,汉语中也越来越多的出现被动态、定语后置句。在依据原语句序进行同传时,如果不对这些被动句和后置成分进行合理的调整,缺乏处理的灵活性,就会出现语句不通的情况,影响译语整理的流畅性。例如英语中“It is generally believed…”和“It is universally accepted…”等固定表达比较自然的译法是“大家普遍认为……”,但在同传中我们却经常会听到“通常被认为……”这样拗口的表达。定语后置的不当处理如“It is the right time to carry out this policy”常被译为“现在是适当的时候推行这项政策”。然而只要对该句语序稍作调整——“现在是推行该政策的最佳时机”—— 就能使译语变得流畅、自然。

(三)动意补偿,实现译语的流动性

英语具有“名词性”特征,大量名词、名词性结构、连接词等的运用使英语句子总体呈现出“静态”特征;与之相反,汉语偏重动词的使用,总体呈现出“流动性”特征。正如林同济指出,汉语造句的手法是偏重动词着眼,运用大量的动词集结(林同济,1980)。因此,在英汉同传中运用“顺句驱动”的原则很容易使译语出现“名词化”滥用现象,使译语生硬、缺乏流动性。如果能够将这些名词性的表达进行动意补偿,使其既 “顺”英文句式,又符合汉语特点,译语才能真正“流动”起来,如:

The expansion of domestic demand required exploration of effective policies.

該句如果译为“内需的扩大需要有效政策的探索”,由于失去了动意,译语显得十分欧化,生硬拗口。而且为了严格遵循原语的语法特点,译语还对语序进行了调整,即将“domestic demand”与“effective policies”分别向前移位。实际上这种处理方式是没有必要的,如能挖掘名词动意,将名词进行“动化”处理,则可轻松实现顺译,将其译成“扩大内需要探索有效的政策”。

(四)删繁就简,增加译语的美感

简洁是语言的灵魂,是影响口译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英语是一种 “形合”语言,英语长句中经常会出现介词、助词、关系词、形式主语等并用的现象,若译者严格按照原语的语序,一字不漏地将信息全部呈现出来,就会给人以啰嗦的感觉,降低译语的整体美感。如果能恰到好处地运用省略技巧,尽可能地使译语简洁、精炼,就能提升译语的美感。例如:

It is not hard to see that within this new Net economy,especially with its electronic currency and virtual banks,lurks an imminent danger.

该句中的介词“within”和“with”、冠词“an”、代词“it is”、形式主语结构“it is”以及连接词“that”等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若在译语中将其呈现出来就会造成不必要的啰嗦冗余,因此翻译时不妨将其省略,灵活地处理为“不难预见,该新型网络经济,尤其是电子货币和虚拟银行,潜藏着的危机”。

四 、结语

“顺句驱动” 是英汉同传中的一项基本原则,英汉两种语言表达习惯的灵活性、同声传译的特点、语言融合的发展趋势等因素都有利于“顺句驱动”原则的实施。对于“顺句驱动”过程中出现的用词生硬拗口、语句不通顺、动意缺失、语言啰嗦等畸形欧化问题,译者应采取有效的策略,使译语既能“顺”英文句式,又能符合汉语特点,使译语“流动”起来,实现真正的“顺”句“驱动”。

参考文献:

[1]卢俊宇,陈相玥.从科技翻译看现代汉语的欧化现象[J].英语广场,2018(12): 33-35.

[2]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林同济.从汉语词序看长句翻译[J].现代英语研究,1980(1): 5-11.

[4]王艳.试析“欧化”现象的恶化[J].中国科技翻译,2008(03): 40-43+26.

[5]闫易乾,韩孟奇.翻译工作者如何识别汉语的畸形欧化[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1(03): 224-229.

[6]张威.英汉同声传译“顺句驱动”操作的理据透析[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6(2): 46—50.

[7]仲伟合.同声传译[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应对策略
关于当今校外少儿美术教育发展的思考
浅谈“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商业银行在互联网冲击下的发展探讨
初中英语情趣教学的现状浅议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的发展困境与出路
“营改增”对集团企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管控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