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能愿动词“能”肯定否定不对称现象研究

2020-09-12李雨桐

文存阅刊 2020年11期

摘要:不对称现象在汉语中广泛存在,同样存在于能愿动词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之间,这给汉语非母语者学习汉语造成了很大困惑。本文通过分析能愿动词“能”的义项及其否定形式,研究其不对称关系,并尝试对能愿动词肯否不对称的原因作出解释。

关键词:能;肯定形式;否定形式;不对称;标记论

在语言结构中,“对称”是一种常见的规律,凡是有一一对应关系的就是对称,一般而言,为了保持语言系统的平衡性,很多语法结构都存在与之对称的形式。以能愿动词为例,能愿动词肯否形式之间的转换规则,一般是在肯定式前加“不”或“没”即是否定式。如:

1)(a)肯定式:明天会下雨。

(b)否定式:明天不会下雨。

2)(a)肯定式:他能独立完成任务。

(b)否定式:他没能独立完成任务。

上述两组句子就是符合肯否转换规则的体现对称性的典型句子。然而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这种对称性常常被破坏而总表现得不对称。能愿动词的肯定与否定不对称尤为明显,我们也可以从一些汉语学习者的病句中看出这个问题。例如:

3)(a)肯定式:他明天能和我们一起去。

(b)否定式:*他明天没能和我们一起去。

很显然,这个病句是按照肯否转换规则类推而得出的。但是,能愿动词本身具有多义性的特点,这就使得否定式的意思与肯定式的对立面不是完全对等关系,这是能愿动词的肯定否定不对称的根本原因所在。能愿动词在某一具体语境中所表示的义项决定了否定式的形式。

一、能愿动词“能”的义项

《现代汉语词典》将“能”的义项分为四点:

(1)表示具备某种能力或达到某种效率,恢复某种能力用“能”,如:他病好了,能下床了。

(2)在疑问或揣测的句子里表示可能,如:他不能不答应吧?

(3)对于尚未实现的自然现象的推测,如:这雨能下长吗?

(4)表示有条件或情理上的许可,如:这座桥能通车了。

上述观点在学术界比较权威,被大部分人所认可。笔者综合上述观点与《现代汉语八百词》中“能”的义项分类,总结归纳认为“能”的义项主要包括五点,分别记作能1,能2,能3,能4,能5,下面对“能”的各义项进行说明。

能1表示有做某事的能力,包括善于做什么,如:她一分钟能打一百五十个字。

笔者认为“有能力做什么”和“善于做什么”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善于做什么”是在“有能力做什么”的基础上发展来的,因此这两个意义不应分开当作两个义项。

能2表示有做某事的条件,如:因为疫情没有完全控制,学校暂时还不能开课。

这一义项同时存在与《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八百词》,是被大多数人认可的。

能3表示推测,存在某种可能。如:今天还能下雨吗?但是《现代汉语词典》中与这一义项有关的是“对于尚未实现的自然现象的推测”,笔者不能同意这一观点,认为这一义项过于狭隘,表示推测意的“能”不仅存在于对自然现象的推测,还存在于其他情况,比如:这么晚了,他还能来吗?

能4表示有何作用,如:汉字能记录语言。

能5表示容许,如:写完作业你就能出去玩。

综上所述,能1表能力,能2表条件,能3表推测,能4表用途,能5表允许。然而在实际运用中,对于“能”到底使用了哪一义项往往不容易做出准确判断。对于这个问题,鲁晓琨(2004)认为,在“能”字多种义项中,有一个核心义项,这个核心义项包含着其他义项的意义,“能”的核心义项即为主语具有做某事的条件,既包括主语自身的主观条件,也包括外界客观因素,“能”的其他义项都是从这一核心语义发散出去的。

二、“能”的否定及其不对称关系

(一)意义的不对称

“能”的肯否不对称首先表现在意义不对称上,“能”有五个义项,而“不能”只有四个。

第一,表示主体不具备做某事的能力,记作不能1,如:他太小了,不能照顾自己。

第二,表示不具备做某事的条件,记作不能2,如:今天下雨了,不能去踏青了。

第三,表示禁止义,即情理上的不许可,记作不能4,如:你不能违反交通规则。

第四,對推测作出否定的判断,记作不能5。

由此可见,能3没有否定形式与其对应,这就造成了“能”肯否意义不对称的现象。

(二)形式的不对称——“不能”与“没能”

“能”存在两种常见的否定形式“不能”与“没能”,两者具有一定的区别。

第一,“不能”是从主观意志上进行否定,“没能”是对客观事物进行否定。

如:(1)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自己的原则。(2)他的英语水平与别人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没能进入决赛。

前句是自己主观意愿违背与否,而后句是因为实力不强这一客观条件而没能取胜。

第二,“不能”常用在表示现在或将来的句子中,“没能”常常用于否定过去的动作。

例如:(a)小明昨天没能写完作业。

(b)*小明昨天不能写完作业。

(c)小明明天不能写完作业。

(d)*小明明天没能写完作业。

(a)(b)两句,因为句中有“昨天”这一时间限制,所以只能用“没能”这一形式对动作进行否定,同理,(c)(d)两句只能用“不能”进行否定。

三、用标记理论解释“能”肯否不对称现象

标记理论认为一对语言特征存在有标记和无标记两对维度。换句话说,如果一个语言成分有某种显著区别性的特征,就会被认为是有标记的,否则就没有标记。沈家煊先生的著作《不对称和标记论》用标记理论来描写和解释语法中的种种不对称现象,沈先生指出一个范畴内部成员的不对称实际就是有标记项和无标记项的对立。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论证否定句相对于肯定句是有标记的。

(一)组合标准

一般来说,在语素数目上,有标记的一项多于无标记的一项,至少数目也相等。否定形式比肯定形式多了语素“不”或者“没”,所以否定形式是有标记项。

(二)频率标准

在使用频率上,有标记的一项高于无标记的一项,至少也一樣高。笔者通过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检索关键词“能”,从48926条检索结果中随机抽取100条,去掉“能力”“全能”等非能愿动词意义的检索结果共16条,经过统计,能愿动词“能”出现在68句语料中,“不能”“没能”等否定形式出现在16条语料中,比例约为4:1,由此可见,否定形式的使用频率远低于肯定形式,因此否定形式是有标记项。

下面我们用“标记理论”来分析“能”的肯否不对称现象。

“不”和“没”都可以用来否定“能”,因此“不”和“没”可以作为否定标记。“不”在做否定标记的时候,否定的是现在或将来的动作,“没”做否定标记的时候,否定的是过去的动作。

(a)去年寒假他没能去哈尔滨滑雪。

(b)*去年寒假他不能去哈尔滨滑雪。

在上述句子中有表示过去的“去年寒假”,因此用“没能”进行否定。同样的道理,如果把“去年”换成“明年”,那么就不能使用“没能”来对句子进行否定:

(a)*明年寒假他没能去哈尔滨滑雪。

(b)明年寒假他不能去哈尔滨滑雪。

“不”与“没”否定标记性质不同,导致能愿动词“能”的否定形式意义不同,使用情况也不同,进而产生了“能”出现肯否对应不平衡的情况,这是一种不对称现象的产生原理。

四、小结

本文通过分析能愿动词“能”的义项,以及其否定形式“不能”的义项,探讨其肯定否定意义的不对称,又通过比较“不能”和“没能”探讨其肯否形式的不对称,最后尝试用标记理论解释这一不对称现象。由于笔者对理论的理解还非常肤浅和片面,所以对问题的研究不够深入,存在很多不合理和不全面之处。比如“能”的否定形式还有“未能”,而本文只分析“不能”和“没能”;对于语料的选择不够典型和丰富,数据处理过于粗糙;对“标记理论”理解不够深入,很多知识自己也没有理解透彻,所以分析的角度和方法存在局限性,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改进和进一步研究。希望老师对本文进行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韩文. 能愿动词“能、会、要、想”的肯定/否定不对称现象研究[D].苏州大学,2016.

[2]沈家煊.不对称和标记论[J].中文信息学报,2016,30(01):210.

[3]吉田泰谦.汉语肯定句与否定句不对称现象的考察[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

[4]吴明华.和谐与严谨──评《肯定和否定的对称与不对称》[J].语言研究,1995(02):113-116.

[5]褚智歆. 能愿动词肯否不对称问题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8.

[6]胡旻. 欧美学生对能愿动词“能”的习得情况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9.

[7]陈若凡.留学生使用“能”、“会”的偏误及教学对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01):50-53.

[8]齐护扬.助动词“能、能够”对否定词的不对称选择和有标记选择[J]中国语言学报,2008(13).

[9]沈家煊.“好不”不对称用法的语义和语用解释[J]中国语文,1994,241(4):262-265.

[10]李英“不/没+V”的习得情况考察[J]汉语学习,2004,(5):72-28.

[11]李瑛“不”的否定意义[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52(2):61-70.

[12]吕叔湘.疑问,否定,肯定[J]中国语文,1985(4).

作者简介:

李雨桐(1999—),女,汉族,山东济南人,山东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17级本科生,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