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幕末

2020-09-12王梦如

文存阅刊 2020年11期

王梦如

摘要:日本启蒙思想家中村敬宇一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幕末期,敬宇从汉学中汲取精华,对汉学是继承性接受。明治初期,敬宇以“西欧之眼”重新审视汉学,承中有变,对汉学是改造性接受。

关键词:中村敬宇;汉学观;幕府末期;明治初期

中村敬宇(1832-1891),是日本幕末·明治期的汉学家。中日学界有关中村敬宇的先行研究多从思想史、中日交流史的维度展开论述,而探讨敬宇汉学观的研究还不多。因此,本文重点探讨幕末期和明治期中村敬宇的汉学观。

一、幕末期中村敬宇的汉学观

中村敬宇是德川幕府的“御儒者”。所谓“御儒者”,是指侍奉将军或大名,靠吟诗撰文和讲授儒家义理领取俸禄的儒学者。当时被奉为“御儒者”的硕学名望,基本上年事已高。敬宇在31岁便获如此殊荣,足见他的儒学造诣之深。《敬宇文集》这部汉文集充分体现了幕末期中村敬宇的汉学观。敬宇在《韩非论》中,表达了对韩非“重农强兵”观点的认同,探讨了有关“富国强兵”的方法:

余始读韩非书。以为贱文学。重耕战。卑仁义。峻法禁。……然后知韩非之言。未必无可取……国之所以富者在于农。而其所以强者在于兵也。今不知劝耕农。厚战士。而唯文学之士……天下之大患。莫大乎士骛虚文。而不务实行。

敬宇批判德川幕府重视文学,轻视耕农、忽视强兵的社会现实,呼吁效法韩非的做法,提倡“富国在农,强国在兵”。幕府末期,日本遭受西方列强的入侵,敬宇回溯中国战国时期韩非“富农强兵”之法,欲以此作为振兴日本之策。全文采用中国古代论说文的文体,言简意赅,层层递进,观点鲜明。

在《答井上巽轩书》中,敬宇发表了有关语言文字“繁简虚实”之论,强调应“以繁简论文,以虚实论诗”,指出写文章时应繁简有当。敬宇在文中列举了诸葛孔明、孔子、周易的三个典故。首先,援引孔明爱用处事妥当的“老吏”的典故,说明“文亦然”,即写文章也应繁简得当。其次,援用孔子“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论语·雍也》)这句话,说明孔子用词表面看似“层累重复”,但批判了“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表达了构筑“君臣”社会的抱负。再次,以《周易》为例,说明《大象传》文章“至多不过四句”,可谓“简之极矣”,但通篇内容宏大,寓意深远,强调写文章应言简意赅。可见,幕末时期敬宇重视汉学的作用,力圖从汉学汲取精华,对汉学是继承性地接受。

二、明治期中村敬宇的汉学观

明治初年,是日本由近世向近代转型的时期。时局的变化,在敬宇的文章中亦有所体现。1866年幕府派遣35岁的敬宇赴英国留学,1868年明治维新爆发,敬宇回国担任藩学静冈学问所教授。两年多的留学经历,改变了他对西方文明的看法,坚信“西国之强。由于人民笃信天道”,而“天道”意指基督教。1871年,他撰写《拟泰西人上书》进谏明治天皇,请求解除禁教措施,鼓励民众信奉基督教。有趣的是,这篇文章并不是以敬宇本人的口吻写成,而是虚设了一位“泰西人”,以他的立场来谏言。

某顿首再拜谨禀皇帝陛下。外臣履险远洋。来寓贵国。颇谙风俗……外臣每相语。大日本颇有欧罗巴之气象。东洋诸国莫能及也。以故外臣来贵境者。莫不大期望于将来拭目而观其所为焉。

敬宇在《拟泰西人上书》中虚设一位来自西欧的“外臣”,以他的口吻赞美日本明治维新取得的成绩,赞扬“大日本颇有欧罗巴之气象”,认为“东洋诸国莫能及也”。

随后笔锋一转,指出明治政府的禁教政策犹如两百年前的闭关锁国政策,不利于日本的文明开化。敬宇认为基督教是西欧诸国强盛的原因所在,日本理应效法西欧,鼓励民众信奉基督教。他强调,西欧列强之所以轻视东洋诸国,是因为东洋人没有像西洋人一般“笃信教法”。他认为明治政府应当在基督教中寻求“富国强兵”“文化开化”的办法,推进日本的近代化进程。敬宇以“泰西人”的口吻来撰写“上书”,一是迫于当时明治政府“禁教”政策的压力,二是以西洋人的身份来提升谏言的可信度。《拟泰西人上书》采用了中国古代“上书”这种奏议类的文体,遣词造句亦符合中国古代奏议类文体的特征。然而,以西欧人的口吻撰写进谏书,鼓励信奉基督教,又是一种革新。结合留学英国的经历,阐述基督教对于国民教化的作用,敬宇借用“上书”这种中国古典文学的文体,表述解除禁教的新思想,做到了承中有变。既保留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叙事特征,又兼备以“西欧之眼”审视日本的世界眼光,具有明显的近代性,是对汉学的改造性接受。

三、结语

总之,中村正直的汉文著作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幕末期,敬宇全面接受中国哲学和经学思想,写作模式遵循汉文传统,旨在全面保留汉学传统,对待汉学是一种继承性接受的态度。明治初期,敬宇利用汉学在日本的认可度,结合日本的社会语境,加以“西欧之眼“,建构近代日本的思想文化内核,对待汉学是一种改造性接受的态度。

参考文献:

[1]中村敬宇.1889.敬宇文[M].日本国会国立图书馆国立国会図書館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

[2]荻原隆.1990.中村敬宇研究——明治启蒙思想与理想主义[M].东京:早稻田大学部.

[3]别所兴一.2017.中村敬宇的实学精神与“敬天爱人”思想[J].实学文化丛书——传统实学与现代新实学文化.(1):285-291.

[4]薄培林.2009.东西文明碰撞中的明治日本文人——中村敬宇的中国观与汉学观[J].唐都学刊(6):56-60.

基金项目:

本文系宜宾学院科研培育项目《中村敬宇的汉学观及当代价值》(412-021801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