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与动物有关的新词语

2020-09-12赵欣

文存阅刊 2020年11期

摘要:新词语是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是现代社会文化的载体。近年来,新词语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与动物有关的新词语就是其中一类。本文从具体的新词语“驴友”“蜗居”“蚁族”等入手,论析以动物义素来构词的新词语的生成特点及其成因,并阐释其中所蕴涵的社会文化喻义。

关键词:动物词语;新词语;社会文化喻义

动物词语是“指称动物名称的词以及以之为基础衍生出的复合词和固定结构。”[1]它作为社会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反映着客观的世界,也承载着我们的社会文化。然而词语不是一成不变的,近年来反映新事物、新现象、新概念的词语大量涌现,与动物有关的新词语就是其中一类。研究这类新词语的生成特点和成因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它将有助于我们提高对新词语认知能力,加深对于现今词语系统发展脉络的认识,并且通过对这类具体新词语的分析,更好地把握蕴含在词语背后的社会文化。

一、生成的特点

(一)新造词语

这一部分的新词语是指内容新、形式新,伴随着新事物、新现象、新观念而出现的。

1.在网络科技发展下,根据网络这个新事物的特点出现的:“兔爸”(外来词“toolbar”音译,代表工具条),“网虫”(外来词“networm”意译,指整天泡在网上,沉迷于网络的人)等。

2.根据社会热点事件和社会现象而产生的:“躲猫猫”(09年2月,因云南青年李乔明死在看守所,警方为了掩盖看守民警疏忽职守,称其“躲猫猫”时撞墙。“躲猫猫”作为这一事件名称被启用),“杀猪盘”(19年出现的一种网络诈骗方式,骗子以恋爱交友为手段,获取被害人信任后将其拉入博彩理财等骗局)。

3.由社会生活方式和心态的改变而形成的:“驴友”(“驴”是“旅”的谐音,是对户外运动,自主自助旅游者的称呼),“蚁族”(以蚂蚁作为喻体,指的是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生,取蚂蚁弱小形态,且勤勤恳恳、全力以赴的传统印象来为比。)。

(二)旧词新义

这一部分的新词语是指把系统里原有的词语增加新的义项,从而达到在新的情景语境下进行使用。主要通过比喻和谐音,引申等途径。

1.比喻,利用动物来比喻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比如“恐龙”“青蛙”“企鹅”原来都是动物的名称,然而在网络语境下却有了新的诠释:“恐龙”指长相丑陋的女性,“青蛙”指相貌丑陋的男性,“企鹅”指娇小美丽的女孩。

2.谐音,利用汉字同音或者近音的条件,用同音字或者近音字来代替本字,产生诙谐有趣的效果。如:“大虾”是“大侠”的谐音,在网络这个语境下,主要是对网络爱好者中一些技艺高超或是有独特见解的人的昵称。

3.引申,在原有词汇上进行创造性的延伸,即从动物自身的习性,形态,性格等方面去联想和引申,产生新的意义。如:“菜鸟”本义用以指做菜的鸟类,在网络环境下,指计算机初学者的意思,而现引申为在其它方面应用水平较低者。

综上所述,这些新词语的生成都是以动物作为参照物,针对动物的形态,特征,传统印象等方面,对新概念进行动物化的创造以及对原有词语的语义进行创新的增加,因而形成的词语都具有生动,诙谐,幽默的特点。

二、产生的原因

(一)传统动物词语源流和发展的影响

古代汉民族在长期能动地选择和交流使用中,形成了代表动物名称的基本词汇。渐渐地发现动物的一些特性与人的某些方面是相通的,动物词语用于特定指示用词外,以动物名词为基础所建构的新词和固定结构出现了,如:“鹦鹉学舌”利用鹦鹉学人说话的特性,形容人云亦云,没有主见。在运用过程中,人们还通过联想、比喻、谐音等方式,将动物词语承载上特定的文化意义,如:中国文化中,喜鹊的叫声是好运的先兆,所以用“喜鹊”代表吉祥喜庆。从传统动物词语的源流和发展过程来看,词汇系统是开放的,动物词语系统具有一定的构词能力,并且一些传统的动物词语在反映着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承载着我国悠久而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二)现代社会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的效应

网络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悄悄改变着人们生活中的语言。在网络语境下交流的网民,在交流中对一些词语的词义增加了临时性的意义,使其词义由单一化向具体化转变或是根据网络时空的某些特点创造了具体可感的新词语。如:“恐龙”“青蛙”“企鹅”等,在网络语境下被赋予了新的词义,又如:“兔爸”“网虫”等,是网民根据网络语境的特点对词汇的新创造。这些新词的出现方便人们在网络语境下的交流的同时,也大大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系统。

(三)媒体信息公开,社会事件透明化

翻开近十年热门新词选,出现了掩饰真相的“躲猫猫”、千夫所指的“钓鱼执法”、牢骚满腹的“蜗居族”……这是现代媒体技术发展,社会信息公开化的结果。因而引来民众的热议,使民众对自身生活环境有了更深刻的解读,从而促使人们把对生活的总体情绪,对社会的态度反馈到新词语上。

(四)生活方式和社会价值观念的改变

新詞语诞生的背后不仅反映着客观事物的改变,还有着生活方式和社会价值观念的改变。如新时代的人们追求的不再是舒适安稳的室内娱乐方式,而是朝着冒险,刺激的户外旅行方向,享受返归大自然的乐趣,因此“驴友”一词诞生。又如住宿方面,人们不再持着安土重迁的旧观念,大学生毕业后尽管工资收入低,聚居在城乡结合部,但为了梦想仍坚持打拼,这部分的群体也有了一个新的名词“蚁族”。

三、与动物有关的新词语所蕴含的社会喻义

(一)中国传统文化物我合一的观念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形成了观物取像、以物拟人的文化传统,一直沿袭至今:“虎、兔、龙、马、牛、羊等十二生肖动物成为人的属相,龙、凤、龟、麟崇拜为‘四灵。”[2]在对动物词的使用中,人们用动物词来命名,如晚唐诗人陆龟蒙;用动物词来指称人,如“狐媚”用来形容妖艳女子的作态。而在与动物有关的新词语中,首先体现在对动物名称的使用上,如“驴”“虫”“虾”等;其次,用动物身上的特点和习性与人自身的优缺点建立联系,如:大虾原为海洋里主要的生物,现今的“大虾”同样也代表了网络这个领域内不可缺的人物。最后,体现在人们通过动物去认识陌生抽象的概念,有描绘网络新事物的“兔爸”,有反应新观念的“蜗居”等。这类新词语的频频出现,证明了动物与人相依相成,同时也说明了现代文化依然重视物我合一的观念。

(二)具有网络文化的创造性和娱乐性

网民根据动物的外形及特性,形象地对网络现象及特性进行着创造。在网络语境这个造词沃土里,新创造出的包含动物义素的词语中都表现出了一种创造性和娱乐精神。例如:“恐龙”“青蛙”作为丑女、丑男的代名词。因为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人与人不是面对面交流的,“网络匿名制使交际者身份抽象化、交际双方地位平等化、言语和行为责任分离,这就大大减弱了语境对言语行为的约束力。”[3]所以在没有直面的压力下,这种创造性的表达就带有了娱乐的精神。

(三)民众对社会的关心程度加深,社会的幽默感。

对于热点社会事件和深刻的社会现象,民众总给予极大的关注热情。而伴随出现的与动物有关的新词语,也表现出了社会的幽默感。这些新词选择用动物来隐喻事件,将本是玩游戏的“躲猫猫”和生活日常的“杀猪”运用到严肃的社会事件和现象中来加以讽刺社会制度和社会环境,投影出了民众部分苦不堪言的生活现状,同时也反映出民众已能更理智地排遣总体情绪。

(四)新时代下反映出的一种乐活,悠游的精神追求

乐活、悠游是指快乐生活,悠然游玩的心态,不执着于物质追求,重视与大自然的融合。新词语“驴友”就是这一追求最好的体现,驴本是供人骑行和替主人驮行货物的动物。如今,它被赋予了新的社会喻义,即能驮能背,吃苦耐劳,自主自助旅行的人,反映着新时代精神追求。

四、结束语

人类与动物相依共存,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关注与动物有关的新词语,不仅因为它形象生动,诙谐幽默,时尚个性,还因为它承载了许多新思想和新观念,蕴含着我们现代社会文化的喻意。相信作为在社会语言中占重要地位的新词语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逝去,相反只会越来越重要。

参考文献:

[1]周晓燕.《动物词语的词汇研究价值》[J].长春大学学报,2012.5:561

[2]黄得莲.汉语词语中民俗崇尚心理[J].青海师专学报,2008.1:55

[3]韩志刚.网络语境与网络语言特点[J].济南大学学报,2009.1:33

作者简介:

赵欣(1991—),女,广西百色人,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