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特展工作的创新与实践
2020-09-12董海鹏
董海鹏
摘 要:随着人们对精神生活追求的不断提高,博物馆原创性特展工作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发展机会。特展已成为博物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应结合自身定位、公众需求以及藏品种类,策划主题特展,采用特展项目制的模式进行策划。特展拥有自身的优势,展品选择、资金来源、布展内容都十分灵活,辅以项目激励机制,选拔优秀人才、培养团队精神,使博物馆在特展的各个方面进行创新与探索,将新的特展理念用于实践,为博物馆特展工作提供了理论创新和经验借鉴。
关键词:博物馆;特展;创新;实践
长时间以来,博物馆界将展览分为基本陈列展览和临时展览,临时展览就是我们常说得特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特展和基本陈列展览一样也是博物馆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主题和来源是吸引公众持续参观博物馆的重要方式。博物馆的业务水平高低决定了特展举办的效果。特展工作作为博物馆常规陈列工作的拓展和补充,应打破常规陈列思想上的限制,勇于创新与实践,可以尝试国内外常见的项目制管理模式。在资金、策划、人员、内容和展源等各个方面给与政策倾斜,让特展人员放开束缚大胆干。通过博物馆特展周边文化创意类产品的开发,帮助博物馆获取更多的日常活动经费,促进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博物馆特展工作时而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解决特展面临的各类复杂问题,是当前博物馆工作需解决的燃眉之急。通过举办博物馆特展作为契机,挖掘博物馆的内部潜力,同时提升博物馆相关文创产品的收益率和扩大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总结出一套博物馆特展工作的创新和实践经验。
一、特展的人才选拔与梯队建设
21世纪最贵的是人才,现今的博物馆人才队伍或多或少的出现断层和优秀人才流失的情况。博物馆特展的举办离不开人,它的成败在某种意义上说取决于项目团队人员的素养和努力程度。激活博物馆内部的人力资源,让有能力的人员去领导特展的全过程,成立各特展的项目小组,充分竞争,让各岗位的人各司其职、发挥各自特长这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特展策展人必须拥有特殊的权限,可对博物馆原有的展览大纲进行较大篇幅地改造,要么重整大纲的结构,要么增减本馆相关藏品。从不同的角度谋划展览,叙述不同的故事,也可达到推陈出新、创新特展的目的。
特展人才的选拔和梯队建设是博物馆人才选拔的重中之重。人才选拔不仅要符合特展项目制的特征,更要满足博物馆未来发展的需求。选拔必须做到公平、公正和公开,选拔出德才兼备、综合素质优良、有实力、有冲劲的特展人才。吸取国内外优秀项目团队选拔人才的经验,注重综合素质的考察,从中挑选出专业素养过硬,综合素质一流的优秀特展人才。采用博物馆内部公开竞聘的方式,选拔特展项目的项目经理,从内容、策划、资金计划、展源协调、宣传推广和文创产品开发等诸多方面为每一个竞聘者进行公开打分,发掘有特展领导、策划和执行能力的项目经理。由每次特展的项目经理自主选拔项目团队成员,分解特展的相关工作,对于一些盈利性的特展,给予项目经理充分的人事和财权,激发人才的主观能动性。打破常规,运用项目提成制等形式,彻底释放参与人员的束缚,提高项目组全员的主观能动性。采用积分法,由博物馆各部门领导和观众对特展的效果进行评估,适当地进行物质奖励,尤其对特展项目有创造性劳动的关键人物进行重奖,激发人才活力和创造力,让大家敢想敢做,塑造出特展的灵魂。
在特展中,表现突出的优秀人才,进入博物馆人才库,按照不同类别分门别类,下次特展相关岗位可优先录用。对于35周岁以下的青年人才,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相同条件下优先使用,把握好整个人才梯队的层次,做到人才不断档。博物馆人事部门应完善和配套对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将此落到实处,让特展人才能够心无旁骛的安心工作,做到人事制度的创新。例如,南京博物院的策展人制,一个策展人加一组实施机构,就可高效的组织特展。
二、特展的形式和展源的创新
形式设计是博物馆特展最主要的呈现方式,特展策划人员要对特展内容要表达的内容和传达的精神有充分的了解,并提炼出特展的主旨。博物馆特展按照传播目的和构造又可分为审美型和叙事型展览,一般来说,除艺术类展览之外的展览都可以运用叙事类展览的形式进行展出,主要内容即通过一个或一系列展品来反映某个故事。审美型展览要充分考虑特展陈列产品的效果再辅以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使之能更好的表达特展的主题含义和其中蕴含的美。叙事型展览就要求形式设计者不仅要求策划人员自身对特展场馆的熟悉,还应具有展示空间想象力和突出的艺术表现力,了解特展的线路、陈列结构、展柜设计、展品文化含义、数字技术与制作等,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完成整个故事的呈现。利用好光源、说明文字和导览示意的变化,通过改变和变换搭配,使部分展品焕发新的活力。
特展一般的受众群体比较广泛,尤其博物馆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視的今天,如何寓教于乐,将数字化、虚拟现实、智慧导览等手段运用到特展中变得尤为重要。智慧导览的引入,可大幅度降低博物馆培养讲解人员的成本,且智慧导览系统易于复制,能深入拓展特展的文化深度。特展的展出方式也从单一的实物展品展出逐步过渡到通过4D影像、VR眼镜等虚拟与现实结合的展示模式。特展策划的重点从一般展览的展示文物的历史、艺术价值,转换到现在的展示整个文物链条,即展示多种藏品之间的关系、讲述关系背后的故事以及背后所体现的文化内涵。特展改变目前博物馆展品单一、长期不变的格局,符合创新意识。通过网络大数据和博物馆日常观众的年龄结构数据,可根据观众的年龄、喜好等定制特展,让特展的选题更符合观众的需求。
在策展时,采用社会征集物品、引进国内外著名历史文物、多馆藏品联合展览等方式,改变展源的现状,丰富展源的种类,重点考虑国内外口碑较好的博物馆或单位进行引进工作,需充分分析引进工作的风险。亦可挖掘馆藏资源,重新排列组合,通过现代化的手段推陈出新,优化主题达到旧貌换新颜的效果。另外,为了特展能吸引更多人的眼球,可考虑增加群众亲自体验的活动,如在展览上邀请名人名家现场讲述、写字、绘画、制作手工艺品等,让参观群众参与其中,切身感受文化的影响力,提高观众参与特展的积极性。也可开发一些博物馆特展文化创意产品,激发观众探索欲,让特展的内容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
三、特展的重新定位
博物馆特展策划的矛盾在于策展人、博物馆在策划展览时,主要考虑的是自身的想法和感受,试图更多地把自己的见解、学术理念和科研成果融入展览中,但没有设身处地为观众的兴趣和接受度为出发点,导致特展的定位很大程度上与观众脱节。这就要求博物馆举办特展需要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为了特展的方便程度优先使用本馆藏品进行策展,降低特展的实际发生成本;第二,充分考虑展示、收藏、传播本地区、本土的优秀传统文化藏品;第三,特展的经济性方面要以价值最大化的情况考虑,因为外借其他博物馆的藏品必然增加特展的成本。同时参展过程中,外馆藏品的安全风险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第四,特展的主题定位,必须符合正确的价值导向。
综合性博物馆藏品类别众多、展源丰富,藏品体系也较为完备,需注重藏品主题之间的关联。可运用数字化、虚拟现实等技术展示传统文明或呈现艺术形式,给公众身临其境的感觉。也可用情景展示的方式,展示各朝各代的市景、服饰、生活用品等,还可以用现场制作的方式展示古代、现代的一些技术,如现场展示织布机。智慧导览技术的应用,观众可通过微信公众号等,低成本和准确地获取导览信息,提升特展讲解的普及率,真正做到文化的传播。总之,综合性博物馆特展的定位可以多种多样。
专业性博物馆则需要考虑自身的专业因素,选中主题,根据主题补充展源,规划好表现形式等。注重做小而精的精品特展,可以多考虑叙事型展览,将故事通过讲解、旁白等形式展现出来,同样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专业性博物馆特展应多考虑传播本专业的文化知识体系,避免跨专业的内容,将特展办得更精致,吸引更多的高端观众。以我馆为例,除了常规的八路军太行系列展览外,不定时的引进八路军其他各时期的藏品,组成八路军系列展览,让观众对八路军各时期战斗的艰苦,不怕牺牲的精神有深入的了解。全球博物馆的策划理念和方法越来越靠近,每个博物馆均根据自身的定位和特性决定特展的策划,特展的定位也越加清晰。明确的定位给特展人的工作量也相对减轻,特展的策展、组展周期也相对缩短。
四、特展的策展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
特展策展人一般对某个领域相对较为熟悉,可以是考古的发掘人员、艺术作品的创作者或者是民俗文化的传播者等。他们对自己的专业领域有着更加深入的理解,能够从某一领域出发,率先确定出特展的方向,然后去挑选匹配的文物、物品等,最后项目组成员一起讨论展览的内容、形式、服务、文创、宣传、文保等一系列问题,完成特展内容设计。特展工作人员需通过每次特展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尤其需要对缺失知识的补充。我国博物馆的三大功能是收藏、研究和宣传教育。博物馆自身特展人员也要努力提升科研水平,提高自己办特展的自主能力,不能过多的依靠外部力量。
博物馆学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它是不仅要注重研究经典,更需要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如鉴别真品与赝品的区别,不能仅依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要多听多看多上手,只有多实践才能出真知。博物馆特展要以科学研究筑底,科学研究以博物馆特展的文献资料为依托,两者相辅相成能有效推进博物馆特展的快速发展。针对本馆存在优秀资源稀缺,珍品较少的情况,可尝试与其他博物馆合作,吸取它馆的先进办展经验,将许多业界公认的经典的文物存放到特展的目录中,以特色文物作为特展的主题,由此可以达到吸引公众眼球的目的,弥补自身博物馆的缺陷。提高特展所有工作人员(包含外包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让他们熟悉、了解特展的每一个细节和工作流程,使每个人充分参与到特展的项目活动中来。
五、特展的宣传方式创新
社会教育是博物馆所担负的重要职责之一,展览则是博物馆和普通大众之间的纽带。博物馆特展的展前宣传工作一定要把握、利用好节假日、纪念日和各类大型活动的机会,采取针对性、高效性的方法去推广特展工作。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媒介和社区地推等方式,有效快速地将特展举办消息推送出去。有独立宣传团队的博物馆,要利用博物馆自身的网站、微博、抖音和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进行展前宣传工作。由于博物馆的最佳受众群体中小学生平时不太接触此类消息,可以主动联系学校,以校园广播或者在校门口树立公告牌等形式。利用校园短信、家校联系手册等传递信息,也可采用与学校合作,举办第二课堂等形式为特展带来大量的参观群体。积极招募公益志愿者,跟各地的老年大学进行联系,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可以对特殊群体进行特展免票或者折扣票等形式,促进参观人群的受众面。一些具有现实主意题材的特展可与各大企事业单位的党工团组织联系,让参观特展成为他们日常活动中的一部分,不仅能增加各单位员工的知识,更能提升大家的爱国热情。在特展的前期布展期间,也可以邀请部分大学生和志愿者参与前期工作,甚至可以采取和大学生相关社团合作等方式完成,在校园内部进行推广。发挥好街道社区的作用,利用社区微信公众号、张贴宣传栏等方式,吸引更多周边群众的目光。
在特展的展览过程中,运用诸如展品的放大模型等放置在博物馆的显眼位置,带来较大的视觉冲击力,吸引周边的大众合照留念,进而进入展厅内部进行参观。通过招募特展讲解员等活动,让一部分有兴趣的群众参与到特展讲解的过程中。另外,可举办一分钱秒杀购票、幸运抽奖免票等方式,取得大众的青睐。还可以运用家庭套票、儿童团体套票和老年人团体票等方式,通过经济上的减免,提高大众的参观频次。举办专业的学术交流活动和名家学术讲座,满足高文化层次者的需求。通过展中用户的画像,针对各类人群举办不同的活动,增加观众的人数。
六、结语
总之,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赏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博物馆的特展工作面临的需求和任务越来越艰巨。做好特展的源头工作刻不容缓,博物馆特展相关人员应多下基层,多分析以往特展的数据,了解人民群众的声音,挑选出適合的特展主题,为特展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所有博物馆人应努力提升博物馆特展的办展水平,将特展举办成博物馆的金字招牌,为我国文化事业的建设贡献博物馆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廖树渝,向 超.博物馆临展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资讯,2019
[2]魏 薇.浅谈博物馆临时展览[J].品牌,2015
[3]郑 晶.基于智慧导览的博物馆观众调查、分析与探索——以南京博物院“法老·王"“帝国盛世"特展为例[J].东南文化,2019
[4]王 震.博物馆展览项目实践探析一以苏州博物馆临时特展为例[J].苏州文博论丛,2015
[5]于新国.高校图书馆智库建设中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智库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为例[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6
[6]李全喜.试论高校图书馆素质教育职能[J].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005
[7]李全喜.浅议读者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地位和作用[J].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005
[8]魏 峻,毛 颖.中国博物馆大型原创性特展工作的创新理念与探索实践——以广东省博物馆为例专访魏峻馆长[J].东南文化,2017
[9]周婧景.博物馆儿童教育研究[D].复旦大学,2013
[10]荣 丽.我国博物馆特展营销组合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7
[11]博物馆特展效益评价体系研究课题组.博物馆特展效益评价体系研究(节选)[J].首都博物馆丛刊,2008
(作者单位:八路军太行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