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音乐教育与音乐兴趣的培养分析

2020-09-12王卉

读天下 2020年18期
关键词:歌唱教学小班幼儿

摘要:小班阶段是幼儿歌唱兴趣启蒙的重要时期,教师在开展歌唱活动时,应该结合小班幼儿的特征,适应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适时、适切调整活动的挑战点、重点难点、环节设计等,寻求孩子易于理解、乐于参与的方式,从而实现活动目标的达成,为孩子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关键词:小班;幼儿;歌唱教学

对于小班的很多孩子都不爱唱歌,每当音乐活动都很少听见孩子们在动情地唱,可谓对歌唱丝毫没有兴趣。我相信,每个孩子都喜欢唱歌,但传统的唱歌活动,孩子们的表现就有些被动,以老师教幼儿学为主,有时会出现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的现状。那么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小班歌唱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活动中真正“唱”起来,带着种种疑问,我对小班歌唱活动进行研究和探索。

一、 兴趣是歌唱活动之本

(一)游戏情境性

在小班歌唱教学中,幼儿常常会在兴趣的驱使下自发地进行多种活动。根据小班幼儿生活经验有限的特点,歌唱活动的选材从幼儿熟悉的事物着手,通过让幼儿感受、发现身边事物,从而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情趣。如歌唱活动《钻山洞》游戏玩法是两名幼儿用手搭成山洞,其他幼儿用小碎步做开火车的动作一节一节的钻过山洞,游戏中幼儿边唱边游戏,在每段歌曲唱完时,做山洞的幼儿还要提问“山洞里是弟弟还是妹妹啊?”因此选择这种新颖有趣的游戏化歌曲内容,既能轻松的帮助幼儿学会演唱歌曲,又能让小班幼儿初步形成对男女性别的意识。

(二)动作表现性

小班幼儿年龄小情绪较不稳定,在歌唱活动中如果只是一味地坐着随教师反复学唱,势必会觉得枯燥无味,甚至反感。因此我们在选择歌曲内容时,要考虑到动静结合的原则,选择一些易于幼儿动作表现的歌曲,让幼儿动起来,这样才能获得幼儿的喜爱,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在进行“找朋友”的游戏中,可以匹配上幼儿歌曲《哈罗哈罗》,这样,一个音乐化游戏由此形成:让一个或多个幼儿在集体中边唱边找朋友,并跟着歌曲做敬个礼、抱一抱、拉拉手转一转的动作,然后让被请的小朋友重新开始。这个游戏可以不断循环,不仅让幼儿积极地完成了活动目标,而且提高了他们的交往合作能力。

(三)生活经验性

小班幼儿年龄小,他们对歌曲的情感体验,除了来自教师的指导以外,大部分都是来自自身生活经验的积累,因此教师在选择歌曲时考虑所选的歌曲内容是否与幼儿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的,是否对生活经验的一种再现,是否能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如:在进行《摇篮曲》一课,我抓住小朋友很想学做爸爸妈妈的特点,准备了很多娃娃,让学生亲身体验做一天爸爸妈妈是多么辛苦,从而进行爱父母、尊敬长辈的教育。

(四)声音模拟性

小班幼儿年龄的特殊性,模仿行为较中、大班幼儿更为突出。因此选择一些具有可模仿性的象声词和模拟词的歌曲,会大大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如:歌唱活动《这是小兵》每一句歌词中都有一种兵器和相应的声音匹配。(喇叭一哒哒哒哒滴;铜鼓一咚咚咚咚咚;手枪一叭叭叭叭叭;大炮——轰轰轰轰轰)幼儿在首先接触到这些象声词时就情不自禁地模仿起来,他们纷纷像解放军一样站得笔直、声音响亮的,学习的兴趣顷刻间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种声音形象作用与儿童的听觉,使他们在感受的同时产生一定的联想和想象。在情绪上受到感染和陶冶。教师在游戏化音乐教育中的指导策略对孩子们来说是很重要的,是孩子们喜爱音乐、亲近音乐、进入音乐的一种基本前提和保证。

二、 游戏是歌唱活动之重

(一)戏化情景,激发兴趣

我们的音乐活动如果只停留在让孩子被动地听唱歌曲的层面,那必然会让孩子感到索然无味。我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常贯穿着游戏进行来开展音乐活动。例如:边唱边做开火车游戏,边唱边玩拍球游戏,边唱边做红灯、绿灯游戏,这些玩起来很简单的游戏不仅减轻了孩子唱歌时的心理压力,还体验了唱歌的乐趣。音乐教学活动有其自身的特点,每首歌曲更有其自身的音乐情境,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通过语言描绘,图画再现,音响渲染,扮演体会,设悬置疑等多种途径,引导不同层次的孩子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为孩子创设轻松、和谐的活动环境,使孩子乐此不疲地在音乐中漫步,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让孩子们的灵性在游戏中“动”起来。

(二)游戏化准备,解决难点

游戏化、操作性的道具、图谱、课件等作为一种视觉符号材料可以把音乐材料简单化、形象化,增强直观效果,帮助幼儿认识各种旋律节奏,理解歌词内容,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活动质量。如:歌唱活动《小小蛋儿把门开》活动一开始,我就以变魔术的游戏形式,准备了个椭圆形的盒子,在盒子上开了一个小洞,里面藏着小鸡、小鸭、小乌龟的模型,在我提问“小小蛋儿把门开,开出一只什么来”时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我又充分发挥道具的操作性,在教师唱出某一小动物时,请幼儿参与到游戏的表演中,利用触觉将手伸到盒子里找出相应的小动物来,这个举动更是大大地提高幼儿的参与意识,活跃了活动氛围,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游戏化语言,调动情感

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我们的语言应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游戏性和感染力,这样才能帮助幼儿理解歌曲中所蕴含的情感,建立一种积极向上的、愉悦的、和谐的态度。如:歌唱活动《小动物》,我通过语言游戏“变、变、变”的方式导入活动,边充满神秘感地说谜语边变出了许多小动物,一下子就牵引住了幼儿的注意力,在教师充满启发和童趣的游戏化语言中,幼儿表演欲望增强了,不仅轻松的学会歌曲,还充分体验了和同伴合作表演的乐趣。

(四)游戏化演唱,增加乐趣

教学方法的运用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融合的。在一个教学活动中,可以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共同来促进教学活动地开展。在开展小班歌唱教学时,缺乏游戏色彩的单一的集体唱,跟唱,一遍一遍地唱,很容易造成幼儿对歌曲的厌倦。因此开展问答式对唱、合唱、轮唱、接唱等游戏化的合作演唱,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如歌唱活动《五官歌》是问答式对唱,教师唱“两只眼睛在哪里,在哪里?”幼儿就指着自己的眼睛回答“眼睛在这里”,到鼻子、嘴巴、耳朵、脸儿时,依此方法演唱,这样教师唱前半部分,幼儿唱后半部分的音乐问答游戏,幼儿非常感兴趣。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我们更多从幼儿学的角度去考虑,注重怎样让幼儿更好的学,学的轻松、学的愉快并学有所得,讓孩子们尽情地畅游于音乐王国中,身心得到良好的陶冶和熏陶。

作者简介:

王卉,江苏省扬州市,扬州市邗江区第一实验幼儿园。

猜你喜欢

歌唱教学小班幼儿
再去小班看看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聆听,让生命如花
新时期歌唱教学三部曲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如何在歌唱中正确运用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