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天的茯苓食疗
2020-09-12吴承起
吴承起
传统中医认为,夏季是暑热或寒湿风邪(空调、冷水、冰啤、冷饮侵袭等因素)容易侵入人体的时节。如果不注意,风寒湿邪一旦乘虚而入可随即发病成夏季感冒,或埋下病根到“秋后算账”。
茯苓这味“药食两用”中药,除了可以做成夏季的食疗美味,配伍一些中药材,也对“湿邪过甚,阴阳气俱虚”的应对有益。有报道记载:临床中医在发热门诊治疗流感的过程中,发现凡属于湿邪犯肺引起的发热,输液多日发热不解,体温39℃左右,干咳或咳痰、不欲饮食、少尿、数日不大便、无汗、精神不振(嗜睡)等症,用白茯苓等五味中药组成“真武汤”为基础方,再化裁、加减,疗效确切。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现代医药研究表明,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茯苓还有利尿消肿作用,能增加尿中钾、钠、氯等电解质的排出;此外还有平肝镇静、抑制溃疡的发生、降血糖、抗辐射等作用。以下介绍八款茯苓食疗菜点、饮品。
茯苓饼烤鸭
原料:茯苓粉20 克,人参粉1 克(根据不同人群需要,可酌情使用党参、太子参等,用量按比例递增),面粉80 克,片皮烤鸭、辅料适量。
做法:茯苓粉、人参粉、面粉、食盐少许,加水做成薄饼。吃时包入片皮鸭片和辅料即可。
小贴士:益气健脾,滋阴补虚。
茯苓栗子粥
原料:茯苓15 克,板栗25 克,大枣10 枚,粳米100 克。
做法:粳米、茯苓研末后共煮成粥,待米熟时加入板栗、大枣,煮至栗子熟透。可加糖调味。
小贴士:补脾利湿,止泻益胃。
茯苓麦冬粥
原料:茯苓、麦冬各15 克,粟米100 克。
做法:茯苓、麦冬加水煎汁,粟米加水煮粥,待米半熟时加入药汁,一同煮熟食用。
小贴士:宁心安神,清热除烦。
茯苓归枣酒
原料:茯苓60 克,大枣20 枚,当归12 克,枸杞12 克,酿造白酒1.5 升。
做法:将茯苓等原料切碎装瓦坛内,倒入白酒,密封浸泡15 天,每隔3 日振摇一次,每日饮服1~2 次,每次10~15 毫升。
小贴士:补气益血,平衡阴阳。心脏疾病或高血压患者慎用。
茯苓白蜜膏
原料:白茯苓50 克,白蜜100 克(需要常服可酌情按比例增加用量)。
做法:将白茯苓以水漂去浮者,取下沉者,滤去水,再漂再晒,反复3 次,研磨为细末,拌白蜜和匀,加热熬至滴水成珠,装瓶备用,每日2 次,每次12~15 克,白开水送服。
小贴士:常服对减缓老年性浮肿、肥胖症均有辅助作用。
茯苓鸡肉馄饨
原料:茯苓50 克,鸡肉糜适量,馄饨皮200 克。
做法:茯苓研为细末上锅蒸透,冷却,与鸡肉糜调匀成馅,包成馄饨。煮食。
小贴士:健脾理湿,补气养胃。
龟苓膏
原料:市售“龟苓膏粉”50 克(双钱牌),椰奶、糖桂花各适量。
做法:龟苓膏粉加水,用手动打蛋器混合均匀,倒入350 毫升水,继续混合均匀,加热,搅拌至沸騰;过筛,倒入耐热的容器中放至常温,盖好盒盖,放入冰箱冷藏30 分钟。吃时切块装盘,加入糖桂花、椰奶即可。
小贴士:龟苓膏是历史悠久的梧州传统药膳,相传最初是清宫中专供皇帝食用的名贵药物。其性温和,不凉不燥,老少皆宜,可清热去湿,旺血生肌,止瘙痒,去暗疮,润肠通便,滋阴补肾,养颜提神等。
鲜奶茯苓霜(外用)
组成:白茯苓100 克,鲜牛奶50 毫升,蜂蜜适量。
做法:将茯苓加水浸泡2 小时,笼屉上铺一块纱布,放上泡好的白茯苓,中火蒸40 分钟;把蒸好的茯苓、牛奶放进搅拌机,搅拌均匀,倒入锅中烧开,稍微冷却后,加入适量蜂蜜,做成面膜敷用。
小贴士:润泽肌肤,延年耐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