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扬琴奏出浓浓家国情
2020-09-12刘芳芳
摘 要:家国情怀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流淌在每一位仁人志士的热血中,他们为了国家安平、人民安康先天下之忧而忧;他们凭借满腔热血、舍生忘死筑起保家卫国的壁垒,后天下之乐而乐。关于家国情怀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家国一体”的道德观念,家国一体的内涵主要有:家国同构、“中国”认同意识等。在近代,家国情怀由于所处时代的沿袭变迁,逐渐成为民族国家认同、国民意识、世界意识等。2017年,《普通高中扬琴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家国情怀”列为教育教学学生需要掌握的核心素养之一,家国情怀逐渐受到重视,这对扬琴教学来讲,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使命,要采取何种课堂教学手段加以辅助以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是扬琴音乐教师应该深思熟虑的。
关键词:扬琴;家国情怀;策略分析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开启人类智慧大门的有三把钥匙:文学、数学、音符。我国经过了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物质生活改善,所以现在的很多家长开始注重学生的音乐教育。扬琴是我国传统乐器中代表之一,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协调性,也能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但是在现如今,应该注重学生是否是以兴趣为导向的自主学习。因为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难免学生学习兴趣下降,一旦没有良好的教学辅导和兴趣引导就会讓学生的成长达不到要求,甚至适得其反。所以在学生学习扬琴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合适的教学方式让扬琴在学生的心中扎根。
一、 家国情怀释义
诚如李世民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是的,我国扬琴历史悠久。我国曾立于世界之巅;也曾陷入危机存亡之境,但是翻开华夏史册,人们发现无论是在平定安康的时代,抑或是战乱不休的时代,都有一些敢将生死抛诸脑后的为民族而复兴的仁人义士,他们是华夏之脊梁,在他们心中看作第一的始终是“国家”。对于新时代的高中学生来讲,要客观全方位地去审视他们背后的“情怀”,他们那种舍生忘死、奋勇向前的精神就是家国情怀的正向阐述,简而言之,家国情怀即“苟以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为国家着想的思想,即“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为国家抛洒热血的行动。
二、 扬琴对学生的积极意义
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我国经历过低谷,也曾站在世界之巅,在这不平凡的时间线上,有过辉煌耀世的“唐宋”,有过沧桑的危机时代,在时间进程中,我国传统乐器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留下了璀璨的文化遗产。这些传统乐器在长达几千年岁月的洗礼下始终贯穿着中国文明的进步历程,维系着民族成员的心理纽带,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衍、统一、稳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到了巨大作用。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予总结,承继这份珍贵的遗产。”在全球化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更要重视、珍惜、爱护它,并在社会的进程中弘扬传统乐器的特有之美。
(一)激发学习兴趣
苏联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对学生学习有多么重要,兴趣是学生的第一老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向导。扬琴音乐教学的基本流程是情境导入——自主探究——探讨交流——归纳小结——拓展应用,可以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从而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促进音乐各学科融合渗透
“德智体美劳”是学生学习生涯中需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素养,是衡定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的主要因素。在扬琴音乐教学的学习当中,对于学生以后的学科学习中,应用其他科目加以辅助学习有着现实的意义。对于扬琴教学,通过有效的、高效的教学加以辅导,不仅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也可以让学生在信息技术下的扬琴音乐学习中领悟“学科相通”的道理。
(三)透过扬琴的历史气息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我国学术学者高艳杰认为:“我们应该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从而使得学生高度认可我国的历史、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在他的观念下主要强调以下几点:第一,注重学生的历史教育,爱国主义思想养成的核心就是通过教学让学生认可我国的历史文化,认可我国历史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第二,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政治教育认可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让学生在社会主义制度当中明确自己的责任和担当;第三,教育教学应当有针对性、层次性和有效性,从而在不断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思想的过程中认同祖国,养成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
三、 我国中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现状
(一)对“家风家训”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部分高中生对“家风家训”的认知出现了偏离,认为“家风家训”对自身没有实质上的帮助。“家风家训”作为“家”的理念和思想,是家国情怀中的一部分,良好的“家风家训”可以让“何为国?”“何为家?”的思想从小在学生心中扎根发芽,并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让学生爱国、爱家。可是随着时代的不断迁延,家庭对于学生的教育出现了明显的倾斜,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所以家长从小就对学生爱护有加,从而没有贯彻“家风家训”,导致学生从小都是基于自己的爱好去思考家国问题。
(二)对“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认知停滞不前
中华传统音乐文化对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有着直接的影响,众所周知中华传统音乐文化不仅仅随着时代的发展愈发铿锵有力,最为重要的是很多音乐文化中所蕴含的“家国”思想和理念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可以“借古通今”地去思考“何为爱国?”“何为爱家?”。但是目前我国部分高中生对于“中华有传统音乐文化”的认知停滞不前,究其根本就是在高中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没有过多的时间和心思去探研“主要学科”之外的其他学科,从而导致高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认知始终原地踏步。
(三)对“家国情怀”的内涵认知
现如今,部分高中学生对于“家国情怀”的内涵认知还不全面,大致的基本是认为“爱国”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但是他们却没有注意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所蕴含的家国情怀思想。其实“家国情怀”包含的不止这些,家国情怀往小了说是爱国爱家,但是他的深层次含义却是“爱自己”“爱亲人”“爱友人”,其次上升到的“爱国家”“爱世界”,简而言之“家国情怀”需要通过后天的不断学习才能达到最终的境界,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四、 以扬琴为途径开展家国情怀教育教学策略分析
(一)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旨在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扬琴背后的家国精神
新课改明确地指出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扬琴课堂教学中亦是如此,要将学生自主学习放在第一位,要让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
让学生自主地去思考扬琴的思想和扬琴的发展,可以让学生融入当时的扬琴场景,更能真实地、具体地理解扬琴发展背后的家国情怀,或许是时代发展所需,抑或是时代背景下的无奈之举,但这都不影响他们刻下中华民族发展的烙印。
通过以生为本的扬琴课堂教学,学生会在学习之中不断思考、不断反思,不仅仅是局限在一人所为,而是站在国家的层面上去看待中国扬琴的兴替交换,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扬琴当中所蕴含的家国情怀,能够更深层次地去看待人类的共同命运,从而让学生具有“世界意识的家国情怀”。
(二)扬琴教学内容逐渐渗透,以情感为核心枢纽带感化学生
中学生在学习扬琴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扬琴的时代隔阂产生难以理解的问题。所以在扬琴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将学生的情感带入当时社会背景之中,让学生从心灵深处去体悟扬琴之神韵。只有从情感出发,才能让学生和扬琴之间形成有效的互通桥梁,让他们在情感的引导下不断地交汇,帮助学生借古通今的构建“自我、国家、扬琴、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情感桥梁。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观察视角,通过扬琴的演奏明白自己当下的责任和使命。
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延伸,时间线在学生思想情感的带领下逐渐回到当时的社会情境之中,学生或许会思考中国几千年文化为何音乐可以生生不息、源源不断?也有学生会思考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是否正确?进而通过情感體悟何为“爱国”?何为“家国情怀”?
(三)学生学琴要循序渐进,切勿拔苗助长
现在很多家长在传统优良文化和教育跨语境的学习中逐渐意识到中国优良传统文化不仅仅是我国的民族瑰宝,而且也是帮助学生树立核心价值观的良好辅助,从而开始注重学生对中国优良传统文化学习,就如扬琴学习一样,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传承应当从自己的孩子做起,并在孜孜不倦的学习中发扬扬琴文化。可是对于部分学生来讲,扬琴是一种新鲜事物,一开始学习的时候学生会有很大的兴趣,但是一旦学习受阻就会“望而却步”。
孙子兵法有云:“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这句话同样可以用在学生的扬琴学习之上,学生学习扬琴一定要因势利导,要循序渐见,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诚如先秦曹刿论战一个道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当过分的要求学生掌握,很可能出现类似的情况,从而达不到扬琴学习的要求,也不能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所以在学生学琴的过程,一定要注重循序渐进,切勿拔苗助长,这对于学生学琴来讲至关重要。
(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对于扬琴教育教学,要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要深知学生才是教学中的唯一主体,扬琴音乐教师应该更多地站在学生的基础上去制定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极大程度地发挥学生主体性,从而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扬琴音乐教学,教师应当知晓教学中的重难点,虽然对于教师来讲可以轻松地知晓教学内容中所蕴藏的思想、意境和价值理念,但是对于学生来讲就不一定了,“以学导教”可以很轻松地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可以“对症下药”,解决学生学习之中的疑惑。
再者,“以学导教”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相辅相成的,两者之间一个是教学基础,一个是教学核心,扬琴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根据时代发展的特色相应地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地位。从而从主体位置上让学生自发地去探寻扬琴中所蕴含的历史厚重感,从而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五)构建以扬琴为途径的家国情怀教育教学体系
在古代,家国情怀是爱家、爱国、爱君主,新时代,家国情怀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由爱自己、爱家、爱校、爱党、爱国等优秀品质组合而成。
所以在高中以扬琴为途径的音乐教学中要构建家国情怀教育教学体系,要让学生在扬琴的学习中深谙爱国、爱家、爱一切的价值和意义,要让学生养成理性爱国、爱家、爱一切的思想。
五、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扬琴音乐教学逐步彰显价值,它可以致力于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可以致力于学生家国情怀的逐渐养成。
参考文献:
[1]陈烨萱.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现状观察[J].文教资料,2019(22):15-18.
[2]郭颖.浅谈在音乐欣赏中的爱国主义教育[J].科技资讯,2016(29):127,129.
[3]姜瑾文.储望华《新疆随想曲》中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J].明日风尚,2018(7):131-132.
作者简介:
刘芳芳,湖南省常德市,湖南省常德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