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与利凡诺终止中期妊娠临床效果的对比分析

2020-09-12张兰梅

大医生 2020年5期
关键词:前列腺素米索出血量

白 蒙 周 玲 张兰梅

(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北京 100101)

中期妊娠引产法是指在妊娠14 ~24 周,人工终止妊娠的方法。此时行妊娠终止的风险较大,容易对孕妇的机体健康造成威胁,所以终止妊娠的方案选择尤为关键。目前,中期妊娠的终止方法较多,但均有着不同的针对性和局限性,且中外医疗在方法选择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美国以宫颈扩张术和刮宫术终止中期妊娠,而我国则强调在尽量不损伤孕妇机体的前提下终止妊娠[1]。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是临床上常用的妊娠终止药物,前者是药物流产时常用的受体水平抗孕激素药,能起到显著的终止早孕及抗着床效果,并具有诱导月经和促宫颈成熟的效果;后者是一种常用的子宫平滑肌兴奋药物,使用后具有避孕效果,属于天然的前列腺素E1 类似物,与前列腺素E 的药理作用相同[2]。利凡诺是近年较为提倡的一种中期妊娠引产药物,具有显著的刺激子宫肌肉收缩的效果,但临床使用时常和其他药物联用,比如上述的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而何种配伍方法效果更佳,需要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本文旨在探讨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或米索前列醇两种方案终止中期妊娠的临床效果,探析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妇产科2018 年1月至2019 年3 月收治的中期妊娠孕妇60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 例,对照组年龄24 ~37 岁,平均年龄(30.7±2.1)岁;孕周14 ~23周,平均孕周(17.9±2.3)周;体质量49 ~58 kg,平均体质量(55.7±2.3) kg。观察组年龄25 ~38 岁,平均年龄(30.9±2.3)岁;孕周14 ~22 周,平均孕周(17.6±2.5)周;体质量48 ~57 kg,平均体质量(55.4±2.1)kg。两组孕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经B 超检查证实为中期妊娠,妊娠时间13 ~24 周;②要求终止妊娠,知晓研究内容,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③体质正常,无过敏史,对研究中采用的药物不过敏者;④意识清楚,智力和认知功能未缺损,语言沟通能力正常者。排除标准:①异位妊娠或者妊娠异常者;②存在心、肝、肾、肺、脾、胰等脏器器质性损伤或功能障碍者,慢性疾病者;③有凝血功能异常或障碍史者,血流动力学波动异常者,合并其他血液系统疾病者;④合并子宫肌瘤者,带环妊娠者;⑤非甾体类药物过敏或前列腺素类药物过敏者。本研究经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伦理委员会批 准。

1.2 方法

观察组:米非司酮(天津天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4669,规格:25 mg)配伍利凡诺(江苏迪赛诺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4696,规格:2 mL ∶50 mg)。嘱孕妇服用米非司酮,单次给药50 mg,1 次/12 h,共用药3 次,每次用药前后须保持空腹2 h,第一次用药后3 h,经腹壁向孕妇的羊膜腔中注射利凡诺注射液4 mL,给药后72 h 内孕妇未娩出胎儿,再次重复注射利凡诺,剂量同前。注意观察孕妇各方面反应,必要时实施其他妊娠终止手段。对照组: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668,规格:0.2 mg)。米非司酮使用与观察组相同,首次给药起计算4 d 将米索前列醇片0.4 mg 置于孕妇的阴道后穹窿处,密切观察其宫口扩张和宫缩情况,期间可重复给米索前列醇,0.2 mg/次,1 次/8 h,最多给药3 次,第3 次给药后24 h 未见胎儿娩出,则为其羊膜腔中注射利凡诺,剂量同前。

1.3 观察指标

评价孕妇的引产结局,完全引产:胎儿和胎盘均彻底排出;不完全引产:胎儿娩出,胎盘和胎膜发生滞留;失败:羊膜腔注射利凡诺后72 h 未娩出胎儿。记录孕妇开始宫缩时间(第一次用药到开始规律宫缩时间)、引产时间(开始规律宫缩到胎儿娩出时间)、胎盘排出时间(胎儿娩出到胎盘排出时间)。测量孕妇的阴道出血量(子宫出血+产道出血),包括引产中出血量和引产后2 h 出血 量。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引产结局

观察组孕妇完全引产28 例,不完全引产2 例,失败0 例,完全引产率93.33%(28/30)。对照组孕妇完全引产22 例,不完全引产5 例,失败3 例,完全引产率73.33%(22/30)。观察组孕妇完全引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0,P <0.05)。

2.2 围引产指标

观察组孕妇开始宫缩时间、引产时间、胎盘排出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孕妇围引产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孕妇围引产指标比较(±s)

组别 n 开始宫缩时间(h)引产时间(h)胎盘排出时间(min)观察组 30 20.6±3.2 7.5±2.4 11.3±4.5对照组 30 29.8±3.0 19.2±5.7 17.0±4.3 t 11.4880 10.3617 5.0160 P<0.05 <0.05 <0.05

2.3 阴道出血量

观察组孕妇的引产中出血量、引产后2 h 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孕妇阴道出血量比较(±s,mL)

表2 两组患者孕妇阴道出血量比较(±s,mL)

组别 n 引产中出血量 引产后2 h出血量观察组 30 67.4±5.2 148.2±43.5对照组 30 95.2±5.0 342.4±40.7 t 21.1075 17.8555 P<0.05 <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中期妊娠终止方法为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配伍,但近年针对利凡诺终止妊娠的研究也在不断增加,研究中显示米非司酮和利凡诺联合引产的作用显著[3]。既往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被用于早孕流产,一般可得到良好的效果,而随着对妊娠终止方法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利凡诺对妊娠终止作用显著,特别是对中期妊娠。

米非司酮属于一种受体拮抗剂,可与女性体内的孕酮竞争以起到拮抗的效果,同时具有软化宫颈和强化子宫肌层敏感性的作用,使其对缩宫素更为敏感,从而达到促宫颈成熟和终止妊娠的效果。相关研究显示,米非司酮对女性子宫内膜上的孕激素受体亲和力高,比孕酮高5 倍,所以其可在分子水平发挥作用,和内源性孕酮竞争结合受体,发挥抑制孕酮活性的效果,从而损伤妊娠物的绒毛组织,促使其蜕膜变性,并释放出大量的内源性前列腺素,同时还可降低孕妇体内的黄体生成素,造成黄体呈萎缩状态,导致孕囊坏死排出子宫。

米非司酮常与其他药物联合进行药物流产,比如米索前列醇可以促使妊娠子宫对前列腺素的敏感性提高,马艳辉[4]指出,米非司酮和前列腺素类药物联用的效果明显,二者可起到协同作用,终止早孕的作用显著。现代药理研究亦显示,上述两种药物合用终止早孕效果显著,两种药物均可起到促进子宫兴奋的效果,药效可互相增强。但在实际的临床经验中,米非司酮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效果欠佳,药效发挥具有局限性,如王国纬等[5]指出米非司酮联合前列腺素类药物终止妊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孕妇出现宫颈不完全成熟的风险较大,容易造成不完全引产的问题,会给孕妇身体带来较大损伤。所以本次研究中,对照组采用了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联合方案。但结果显示,孕妇的完全引产率仅为73.33%,开始宫缩时间较长,引产和胎盘排出时间偏长,孕妇引产中的出血量及引产后2 h出血量较多,与观察组相较之下,用于中期妊娠终止的效果欠佳。

利凡诺属于一种吖啶类药物,具有极强的杀菌作用,可促使子宫节律性收缩和杀死胎儿,并能造成胎盘变性和坏死。庞逸云[6]指出利凡诺注入羊膜腔内时,能促使孕妇体内的雌激素/孕激素快速提升,致使妊娠局部雌孕激素紊乱,诱发孕妇分泌和合成更多的内源性前列腺素,增多子宫肌细胞上的催产素,使其形成更多的缝隙连接,从而起到促进宫缩和发动引产的作用。MAURICE P 等[7]指出,利凡诺合用米非司酮可以减少孕妇发生宫颈撕裂的情况,可有效避免孕妇的软产道发生损伤。因为利凡诺造成的宫缩并非孕妇机体自发性宫缩,如果单纯用利凡诺,则孕妇的子宫体极易出现收缩过强的问题,而中期妊娠女性的宫颈并不成熟,容易出现宫缩和宫颈扩张不同时,宫颈扩张潜伏期延长问题。米非司酮可以在抑制和降低孕妇体内孕酮活性的同时,显著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对胶原的合成起到阻断作用,并加快胶原的分解速度,起到促宫颈成熟和软化的效果,从而促使子宫颈达到充分的扩张,避免发生宫颈裂伤。同时,王国纬等在研究中指出,米非司酮对女性体内的孕激素拮抗效果显著,它能诱导蜕膜细胞与子宫肌层分泌磷脂酰甘油,而这种物质对子宫肌肉收缩的加强效果显著[8]。谢冰[9]在研究中指出利凡诺和米非司酮合用的妊娠引产效果显著,这与本次研究结果一 致。

综上所述,在完全引产率和围引产指标、阴道出血量方面,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的中期妊娠终止效果优于配伍米索前列醇,具有较高的推广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前列腺素米索出血量
米索前列醇在妇科临床的应用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米索前列醇在计划生育临床干预中的应用效果
宫颈阴道双球囊与米索前列醇在高危产妇引产中的应用
缩宫素配合米索前列醇片在产后宫缩乏力减少产后出血的临床评价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前列腺素并非男性特有
前列腺素药物知多少
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