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写作“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2020-09-11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网络平台文体协同

崔 洁

(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教学部,山东 济南 250200)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构建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形成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1]。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应用写作课程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挖掘并统筹利用校内外各方面的资源,协同课堂——网络——校园三方面的职能,实现“三位一体,协同育人”。

“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协同理论基础之上。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德国著名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正式提出协同理论,其核心思想是“协同导致有序”。协同理论认为,整个世界是由千差万别的系统构成,各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可以通过探寻系统之间的规律,寻求合力,实现共谋发展,产生最大化效益。《法兰克福汇报》曾对协同学做出评论:哈肯创立的协同学,不仅是可以应用于许多方面的一种物理理论,还是对整个世界进行观察的一种新方法。协同论为人们认识事物、处理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2]。将协同理论运用到高职应用写作教学中,构建“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教学模式,就是将实体课堂、网络平台与校园实践这三方面的社会力量有机结合,通过探讨分析“(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组织运行,提升构建的科学合理性,使其产生整体功能大于局功能之和的协同效应。”[3]对于提高学生职场实用写作能力与职业综合素养,推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应用写作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与影响。

一、目前应用写作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偏重理论知识传授,忽视实践应用训练

长期受固有机制和思维定式的影响,目前高职院校在公共基础课教学中,仍然存在重视系统性的理论知识传授,忽视实践应用训练的现象。应用写作的突出特点之一,是格式的规范性。由于学生在中学阶段极少接触类似规范写作的训练,进入大学后,对这种写作不能迅速掌握,需要花费一些时间从套用格式、模拟学习练起,然后再逐步过渡到独立写作。同时,由于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普遍课时少,而应用文体种类较多,教师往往会把主要精力放在理论知识讲授及格式掌握上,写作实践训练常常被挤压。“独立写作”环节的普遍缺乏,导致应用文写作学习的难点、即实用语体的训练养成,多停留在低层次的模仿。学生即使掌握了相关文体的格式,应用写作水平也很难有实质性的提升。

(二)教学形式、学习渠道单一,课程变革落后时代需求

目前,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普遍采用教材+PPT/粉笔的教学形式。虽然也有教师在做一些积极的教改尝试,如将新近发生的社会案例引入课堂,播放与应用文体相关的时势新闻、视频等,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总体上知识单向传输,教学形式单一的现象并没有根本改变。与中学阶段的学习相比,高职学生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权,更倾向于多样性的学习方式。作为互联网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新时代大学生,他们熟悉、热爱并沉迷于互联网空间,遇到问题时,习惯性地向互联网寻求答案。“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核心地位逐步让位于网络,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职师生的新型关系动向”[4]。因此,高职教师不能墨守成规,需要改变角色,由“知识灌输者”向“思维引导者”转变,把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思维融入到应用写作教学与实践训练中,改变教学形态,拓宽学习渠道。

(三)课程处境尴尬,学生不能学以致用

应用写作是应对工作、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写作,实用性强是其突出的特点。但作为公共基础课,学生多,教师少,多合堂大班授课,不利于师生、生生互动,实践教学更是难以开展。即使开展了有限的写作训练,也因学生数量大,课时少,作品讲评也只能是蜻蜓点水,无法顾及学生的个体问题。学生学习不能深入,眼高手低现象严重,生活中一旦遇到了具体的问题,进行实际操作时,常常是手足无措,不能学以致用。课程教学陷入“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听就烦,一写就错”的尴尬局面。

(四)课程不能有效地发挥教书育人的功能

大学只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驿站,他们有一天会走向社会,走向职场。学生在学校里除了掌握一些必要的知识技能之外,还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坚忍、担当、合作、进取的精神品格。除此之外,创新思维、健康心理都是学生将来立足社会,驰骋职场的必备素质。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应用写作课程由于存在诸多的局限和问题,“教”的比重远远超过“做”与“学”的环节,难以调动多方有效因素发挥课程教书育人的作用。

二、应用写作“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的组织构架

实体课堂、网络平台、校园实践是应用写作“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的三个核心环节,承担着不同的教育教学功能,各具优势。

(一)实体课堂:应用写作教学的主要渠道

实体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渠道。应用写作的文体知识相对简单,学生通过平台自主学习不难了解。但是在写作实践中会产生各种具体问题,学生们往往不知所以,需要利用实体课堂答疑解惑。以“计划”这种文体的教学为例,学生通过平台自主学习,很快就能了解计划写作的文体规范,并不感觉有任何难度。但是一旦落实到书面,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在翻转课堂上不仅需要指出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还要引导他们明白为什么会出现此类问题:对将要完成的任务缺乏调研,不清楚任务内容、结构,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缺乏科学、合理的设计规划等等。实体课堂师生面对面的交流、启发,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理论的深层次认知与掌握,这是任何虚拟空间的交流形式都无法取代的。如何利用好翻转课堂,满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需求与期待,发挥好实体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这是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应用写作课程改革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二)网络平台:应用写作学习的重要平台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面融合、部分创新的阶段性发展目标,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5]。近十年,我国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建设了一批支持协同教育的资源平台。其中“学银在线”“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等这些成功的精品开放共享系统,已成为我国当下技术支持下协同教育的典型代表。

笔者所在学校与超星泛雅学习平台合作,自2016年陆续推出二十多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其中“职场实用文体”写作课程因其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受众广,点击率最高。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模式打造课程资源体系,建起基础资源、拓展资源、教材教参、教学指南四大资源模块。在基础资源中,提供丰富的视频微课、电子课件、电子教案、配套习题及答疑解惑音频视频。拓展资源则包括企事业案例、文体模板、学生作品、例文点评、网络推文、网络视频等,资源总量近千条。其中视频资源超过50%,是在校师生进行应用写作教与学,社会从业人员业务培训的重要平台。2018年课程登陆超星“学银在线”MOOC平台。2020年疫情期间作为示范教学包向全国投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共用,助力“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在线教学。疫情背景下,课程组充分利用超星“学习通”强大的数据统计功能,在教学组织、知识检测、学情分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以网络平台为依托,开发建设直播课、微课、慕课与精品资源共享课等多种形式的网络课程,利用微信、QQ、抖音、微博、APP等自媒体平台发布任务,推送信息,运用平台数据统计与分析功能助教助学,能够有效突破实体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满足不同层面学习者的使用需求,丰富教学形式,拓宽学习渠道。网络平台是构建高职应用写作课程协同育人模式的关键环节。

(三)校园活动:应用写作实践的有效途径

应用写作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表述思想、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解决问题,为社会现实服务的写作[6],也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依托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以及各班的专业实训、实习内容,结合真实的情境需求进行写作实践,是目前公共基础课化解实训条件欠缺难题的有效手段。结合校园各类文化活动进行应用写作实践,一方面能够深化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又反哺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通过实践,学生们学以致用,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其团队合作,表达沟通,演说汇报,以及守时、担当、创新、进取等方面的职业综合素养得以锻炼和提升,有效延伸了应用写作课堂教学,在协同育人模式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构建应用写作“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教学模式

针对应用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协同理论,充分发挥实体课堂、网络平台、校园活动三者的职能与协同运行的优势,从三个方面构建起应用写作“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教学模式。

(一)实体课堂+网络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对接与联动

将实体课堂传统的授课形式,与借助于移动终端APP的网络平台碎片化的自主学习相对接,实现线上线下两种教学形式与渠道的联动。

应用写作的文体理论知识相对浅显,学生可以在课下根据个人兴趣、需要,借助慕课平台上的视频、课件、教案、教材、案例点评、答疑音频等不同形式的教学资源,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完成个性化的自主学习与写作训练。把课下自主学习、写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带回实体课堂,在翻转课堂上,教师或统一讲解普遍性的问题,或一对一指导,帮助学生正确把握写作规范,深入理解应用写作的语体特点与行文要求,提升写作能力。翻转课堂改变了以往课堂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知识由单向灌输转为学生主动获取。实体课堂与慕课平台对接,联动,有效克服了应用写作文体多课时少的难题,应用写作教学的效率得以提升;同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指导,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助于其自身的成长与能力的养成。

(二)实体课堂+校园实践,形成课堂内外教学的互补与融合

应用写作有明确的规范与要求,必须经过反复的实践训练才能转化为写作技能。“以课堂理论讲授论指导课外写作实践,以课外写作实践深化理论讲授,形成二者的优势互补。”[7]笔者所在学校自2012年起,积极进行高职应用写作教学改革,以任务为驱动,选取当下校园文化生活及未来职场高频使用的应用文体,按照实际工作的流程与规范,采用项目化的教学方法构建课程资源体系。例如,在讲授调查报告文体时,笔者针对新生入校后在学业、生活等方面存在的种种困惑,聚合相关应用文体的学习,设计开发了“校园热点调查”项目活动。如下表:

“校园热点调查”项目任务与配套资源

为帮助同学们了解调查报告的形成过程与写作原理,打破原有知识结构,将机关公文会议纪要与事务文书调查报告聚合,将调查问卷、演示文稿两种教材上没有,现实工作中经常遇到、用到的实用写作充实到课程中。在此基础上,采取团队合作的学习形式共同完成调查任务,最后展示汇报调查成果,互相评比。学生们分工合作,围绕他们感兴趣的、困惑的问题展开调查,边学边做,目的明确;教师跟踪各队团队的工作进程,及时引导纠偏,答疑解惑,教学有的放矢,课堂内外形成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补。通过调查实践,学生们慢慢认识到调查工作是环环相扣的,无论哪一个环节的工作不规范、不细致,都会直接影响到下一步的工作进程与最终的调查质量。校园活动实践使抽象、枯燥的应用写作知识得以融会贯通,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通过实践获得的认知,相信会在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潜移默化,影响深远。

(三)网络平台+校园实践,盘活校内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使用

校内通过跨专业合作,实现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共建;校际通过展开合作交流,实现资源的共享共用,为高职应用写作教学提供全面的资源支持与有力的技术支撑。

笔者所教授的高职应用写作课程2017年立项为山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2018年登陆超星“学银在线”MOOC平台。经过三年的建设与使用,课程资源日趋丰富。在2020年疫情特殊阶段,课程作为示范教学包向全国投放,帮助其他院校快速建课。与此同时,借助超星示范教学包的功能,教学团队积极学习、吸收兄弟院校高职应用写作课程建设的先进理念与方法,不断调整、优化本校的课程资源,整合同类优质课程资源,丰富、提高资源类型与建设质量。

为丰富资源类型,提高资源可视化水平,课程组与学院计算机多媒体专业展开积极的合作,对部分资源进行升级改造。如项目任务及写作情境介绍,以动画演示的形式逐步取代文字、PPT呈现,不仅可视性、观赏提高,作品来自大家熟悉的老师、同学的创作,亲切、真实,无论是对高职应用写作教学,还是对数字媒体的专业实训及社团建设,都是积极的双赢。

综上,基于协同理论构建高职院校应用写作课程协同育人模式,有助于克服当下应用写作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形式单一、难以学以致用等问题,有利于实体课堂、网络平台、校园实践“三位一体”,促成不同教学形态、学习渠道与资源建设方式的有效结合,协同育人,提升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成效与育人水平。

猜你喜欢

网络平台文体协同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网络平台支持下初中语文翻转课堂教学研究
论中国文体发生与早期发展的途径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微信网络平台应用于临床微生物检验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