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大桥剪纸的价值构造研究

2020-09-11周巍黄信初赵露荷

湖南包装 2020年4期
关键词:大桥剪纸图形

周巍 黄信初 赵露荷

(南华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乡村振兴是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在乡风传统保留前提下,加强农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面对新时代乡村的发展,大桥镇的剪纸文化如何保护利用和传承成为当前紧迫的现实问题和理论课题。国内外学者一般对剪纸文化的保护利用、剪纸文化的发源和价值、剪纸文化的旅游开发利用和传承已经展开了大量的研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总体来说,通过对大桥剪纸艺术文化特征、文化内涵和图形价值的分析,提出大桥剪纸保护利用和恢复重构的方式问题并进行调查。

乔晓光[1]认为剪纸是最具民族普遍性和生活使用广泛性的传统,也是历史文化积淀悠久、深厚的文化传统。鲍小春等[2]发现个体对剪纸文化的识别程度受文化程度、学科背景、对剪纸文化内涵的识别了解程度、家庭文化氛围等综合因素的影响。王月月[3]通过把特色文化资源巧妙运用城市形象的塑造中,有利于城市打造出具有城市竞争力的文化品牌。汪凤炎等[4]的著作中提到鲁迅所说:“我们的一举一动,虽似自主,其实多受死鬼的牵制。”这意味着现代化社会还有遗留许多传统的东西。大桥剪纸是衡山县民间艺术的一部分,1997 年,大桥乡被命名省级“剪纸艺术之乡”;2009 年,衡东大桥剪纸进入“衡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2012 年列入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都有助于发展地方文化品牌和传统手工艺商品,促进衡山城市文化品牌的发扬光大。

1 大桥剪纸传统文化价值特色

1.1 婚嫁礼仪

现在婚礼民间习俗据衡东当地长者介绍有“合八字”“书写庚书”“搭节”“报日”“送亲人”“吵洞房”“回门”,除此之外还有“招郎”的说法。“合八字”是占卜算命的一种方法,它是道家文化的一种延续,古人相信“受命于天”,通过男女双方的生辰来计算个人命理,也是告诫天地,对天地一种敬仰之情。由于受中国天圆地方传统文化的影响,大桥剪纸构图形式一般是圆形、方形或者自我环绕形成圆形,如图1、2 所示在构图中具有一定象征性。“书写庚书”在当地人来说就是男女婚姻一种纸质版依据,也是契约的一种形式。“搭节”发音是“打节”也就是送礼,是指男女双方的父母同意了,男方就在端午节、中秋节、春节3 个节气到女方父母家送礼。“报日”是指男方把自己和女方的生辰去合八字,挑选多个良辰吉日让女方父母去选择。“送亲人”是结婚当天女方把自家亲戚送到男方家里,人数一定是双数。在这些习俗中,“书写庚书”“报日”和“送亲人”以双数为主,呈现对称效果平衡。“对称平衡”体现两个方面:一方面,所有符号元素均为对称图形,需要将纸对折剪出需要图案;另一方面,所有符号元素均为对称图形,剪纸艺人遵循“一对一对”原则,使用观念的对偶性[6]。如图3、4 所示《双喜图》《双凤喜图》里面“喜”是双“喜”,凤凰图形也是两只,都是分布在图形的两边,这些习俗深深刻入剪纸艺人行为习惯与行为方式,尤其符合受众者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吵洞房”也就是人们常说闹洞房。“吵洞房”这一习俗是朋友之间戏谑,使得场景热热闹闹,暗示以后日子红红火火,这也是剪纸的颜色大多数是红色的原因之一,喜鹊图形的暗示或者谐音传递新婚之人的幸福。婚礼习俗上的剪纸一般出现在床上、窗户、锅碗厨具、汽车上和房屋的墙面上。它是一种个体行为,每个人结婚都要把自己房屋弄得喜庆,用剪纸的方式表现,同时又能够引发群体喜庆心理的共鸣。

1.2 宗族祭祀礼仪

衡东县位于湖南中部地区,早期属于楚国,但是由于受南岳禅宗和道教文化的影响,剪纸的祭祀形象大多是佛家的菩萨和道家仙人,这些形象没有楚国剪纸形象那样光怪陆离,仙家的人物形象相对祥和文雅。仙家的人物主要包括佛家和道家主流民间仙家形象,如八仙、寿星、送子观音。祭祀的方式一般是用镜框挂在堂屋内或者放在神位下方,与家中的其他祭祀用品放在一起。现代城市社会礼仪形式已经简化,居民家对着大门的墙面一般供奉祖宗的姓氏牌位,立在墙面2/3 高处的地方,用来拜祭祖宗。堂屋中的祭祀信仰特点主要分为祖先崇拜、多神崇拜、风水信仰。祖先崇拜是父系氏族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维系宗族亲戚之间的血脉,它是灵魂不灭以及祖先庇护的观念的行为。多神崇拜是由于南岳宗教文化多样化的特性所造成的,当地家庭没有专门的神位,但是附近会建一些“土地神”,俗称“土地公”。它用于掌管土地收成有关事宜。在剪纸中也会有一些神仙形象作品。《送子观音》就是佛教文化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形象,观音就是佛教的文化,送子是儒家文化中孝德思想。剪纸作品中《八仙图》8 位仙家一起巡游的形象,八仙是指8 位修道成仙的人物。可以看出八仙修道是道家思想。剪纸图案中融合了儒家思想、道家文化和佛教文化,当地居民思想观念认同3 种文化,同时也是一种传统的信仰崇拜。风水信仰主要是依托祖先的牌位方位、房屋朝向和堂屋大门的朝向,人们相信好的风水能够消灾驱邪、人丁兴旺和发财致富,所以人们在自家的堂屋门口会粘贴吊笺用于辟邪降福。

以上的各种信仰是相互联系、难以割裂,它构成大桥镇剪纸文化创作思想的主要来源,剪纸用于对信仰习俗延续和遵从,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又对人们行为生活有一定的约束性。

2 大桥剪纸艺术价值特征

湖南是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地区,用纸进行记录也是相对比较早的。大桥剪纸与其他地区剪纸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剪纸线条粗犷中带着细腻和柔美,体现了一种“和而不同”而又“有容乃大”的文化气息,其带有画中有意境,意境彰显时代风尚的装饰趣味。大桥剪纸的构图以方形和圆形为主,遵循中国古人审美意象。自明洪武年间,依附民俗,代代相传,到解放前夕,形成了具有地域特征和地方特色的剪纸风格。文献中记载20 世纪80年代中期,县里开展“民间三集成”工作,大桥文化站作为民间艺术被发掘出来,并且在县美术干部培训和辅导下将这一门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得以提高。

2.1 内容广泛、因人而异

图1 凤凰喜字

图2 喜字图案

图3 双喜图

图4 双凤喜图

大桥剪纸题材内容一般是各种花草、动物或者人物故事,剪纸的贴花贴在窗户上、门楣上作为装饰之用,是表意性的,讲究形象概括简练、虚实对比鲜明、色彩以红色、黑色两种颜色为主的造型特点。大桥剪纸的内容有风景类型剪纸、动物类型剪纸、人物类型剪纸、生活劳动场景剪纸,按照功能归类可以大概分为功德剪纸、婚俗生辰礼仪剪纸、创作装饰性剪纸。功德剪纸是用于敬奉神佛,比如送子观音、麒麟送子、八仙图、门神等剪纸作品。婚俗生辰礼仪剪纸是老百姓用于结婚、生日的时候装饰婚房或集会场所,主要突出喜庆的气氛。比如喜鹊喜字、龙凤喜字、鸳鸯趣荷、盆花喜字、喜上眉梢、八仙庆寿、麻姑献寿、福寿图案等。创作装饰性剪纸是剪纸传承人由于创作的需求制定主题的剪纸作品。比如鱼乐图、温馨一家、潇湘八景、幸福颂、迎港回归等作品。相对其他区域的剪纸艺术,大桥剪纸内容紧跟时代的需求。刘荣谱创作剪纸作品《拖拉机手》(图5),创作题材包含农舍、拖拉机、丰收的稻谷,这一些元素是当下时代的人们生活状态,是对人民劳动成果的歌颂。另一幅是刘伟南先生创作的《衡州八景之石鼓江山》(图6),他的创作内容是四大书院之一石鼓书院,剪纸的元素是对故乡美好景色的赞美。剪纸创作的内容体现出城镇化的推进影响着大桥剪纸的艺术工作者由当前生活转向城镇文化的创作。

2.2 艺术形式变化多端随心而发

图5 拖拉机手

图6 衡州八景之石鼓江山

大桥剪纸的构图一般是根据用途设计剪纸作品的形态。《衡山县志》(清道光三年)记载:“门首皆贴春年及门神,又以彩笺凿为灵格状,中嵌人物及吉祥字,甚精致,粘门阑下。”可以看出剪纸形式完全取决于它的功能。大桥剪纸构图形式繁茂、精巧秀美,属于繁刻。也有部分粗犷豪放、造型简洁,属于简刻。可以看到大桥剪纸无论是简刻还是繁刻表现方式同时并存。剪纸艺人创作的工具是用剪刀和不同尺寸的刻刀,以雕、镂、剔、刻为主剪纸手法,将纸折叠成相等的图形剪制,基本形中常常出现此种技法。大桥剪纸的基本形式有圆形、方形、多边形以及不规则形态。由于剪纸手法多样性,剪纸的构图形式也有不同。第一类型,画面是常用于窗花或者透明材质作品,由于春节贴的窗花对尺寸有严格的规定,图形也有安排,镂空相对比较多,创作者更多会考虑透光的效果,这样窗花更有美感。画面中图形之间采用同一形态者的相似形态多次出现,并有规律地排列,这种称之为重复形式的构成。第二类型,剪纸艺术品类。构图尺寸一般以绘画的装裱尺寸为主,图形上的安排更多考虑画面的美感,阴阳形式上偏于造型上的塑造。剪纸也以绘画的表现形式呈现,在形式上是构图属性形式范畴,构图形式以其独具的作用力,引起观众感官和情绪的强烈共鸣。在剪纸艺术展品中同样也讲究构图格局,构图格局是指画面呈现的事物场面大小,远近效果。其与剪纸表现关系很大。所以剪纸格局也分为全景构图、场面构图、片段构图和特写[7]。传统剪纸的造型形式有两种:一种单一形式,单纯地表现一种植物、动物、人物或抽象形,比如剪一丛菊花、剪一只老虎、剪一个喜字等等。另一种是组合形式,把植物、动物、人物、器皿、文字夸张地组合在一起。但从形式上,剪纸艺术发展到现在已经不是单纯地用于驱灾辟邪、招财纳福,其附会在窗户或则门楣上,与书法艺术、国画艺术结合,形成一门剪纸艺术画,变成一件件艺术品,同时也会创作剪纸宣传画,这也是大桥剪纸艺术的创新效果。刘伟南先生创作的《衡州八景之平沙落雁》《潇湘八景之东洲飞浪》这种艺术形式的独立性,并不是对于民俗限度的脱离,而是充分驾驭民俗形式的随心所欲,其存在价值也就超越了陪衬民俗行为的目的,具有艺术的独立性[8]。

3 乡村振兴对大桥剪纸图形艺术价值的影响

3.1 结合公共服务平台,发展大桥剪纸图形传承的价值

社会环境是大桥剪纸产生、发展和生存的背景,一定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方式决定和影响大桥剪纸艺术创造动机、创作形态和样式。在调研过程发现大桥剪纸影响在乡村相对比较孤立,在百姓心中它是一种艺术活动,已经脱离百姓的生活认知。在文化仪式中,也是可有可无祭祀流程的形式,祭祀活动很多都将剪纸艺术载体忽略了。南岳景区的寺庙,每年的旅游人数上千万人,这是一个庞大的经济文化的流动体,可以促进大桥剪纸传播文化的影响力。在文化仪式上,南岳衡山公共文化服务丰富多彩,南岳庙会上有舞龙、舞狮、彩船、麻姑献寿、八仙过海、圣公圣母、西游记一系列人物形象,这些丰富的宗教文化资源与民众的生活密切相关,成为剪纸素材的发掘地。大桥剪纸传承发展应该可以借助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其艺术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3.2 结合网络媒体文化,发展大桥剪纸图形再生的价值

城镇发展导致媒体迅速膨胀,现今的网络传播提供了一个群体之间互动的可能性,它成为人们与世界交流而无需中介的舞台。网络文化当中产生出来的一些网络热词、热门事件和经典的表情包也是剪纸创作来源的新思路。民俗剪纸不仅增添了人与人之间群体生活的气氛,而且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人们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理想。剪纸主要是民间所传袭,在普通民众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9]。民俗剪纸与网络文化都是基层民众的美好愿望,都是表现生活、表现人性的光彩。廖哲定、易迪的剪纸作品《永远的先锋》,作品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过年祝福的愿望,而是将民俗剪纸变成具有广告宣传功能的宣传画。借助民俗表现手法艺术化处理出的剪纸,更符合当下青年一代的情感需求,能让民俗剪纸更好地传承下来。

3.3 结合节日文化项目,发展大桥剪纸图形的实用价值

中国人对生活的追求是理想的,但是对待生活的态度却是现实的、积极的。实用价值的意义主要体现在日常的使用和民间习俗的应用上。一方面,节日中,剪纸可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较为常见图形一般有窗花、纸灯笼、鞋垫,美观灵动又有祝福的愿望。另一方面,剪纸图形也用于现代设计中,各种广告设计、包装设计、标志设计上传达出剪纸民俗审美内涵,将剪纸民俗艺术真正用于生产实践中,为具有中国美学的图形提供了资源。

4 大桥剪纸文化创意产品发展的建议

民俗剪纸的发展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进步,而大桥剪纸创意理论的及时跟进和深入研究也将会促进产业的大发展,为民俗文化建设、艺术建设提供服务。

4.1 剪纸图形发展需要人才的培养,缺乏教育和培养体系,传承渠道不畅

以前的教育领域对剪纸艺术相关的学科极度缺乏,不能够培养保护和传承所需要的社会人才。现在以地方高校为平台,以学生为纽带扩大大桥剪纸的影响力,建立起梯队传承人。一方面,对地方高校的美术生,主要是针对设计专业的专业课程,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图形创意和立体构成的教学过程中提炼新的图形,为大桥剪纸提供新素材。另一方面,对其他非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让他们了解大桥剪纸,了解剪纸的艺术魅力,这样大桥剪纸传承和发展就能够得到根本的改善。

4.2 剪纸和剪纸衍生产品的定价,一般是用同类型类比定价和体验式定价

一方面,大桥剪纸定价一般与同类剪纸进行对比定价,打造大桥剪纸的品牌文化,提高剪纸品牌文化影响力,在剪纸品牌取得一席之地。另一方面,体验式定价,将大桥剪纸的发源地打造成为体验式剪纸文化馆,提高剪纸者的参与度和舒适度,让用户们能够感受最为理想的文化接触度。这样运用以上两种感受的定价方式,更加能够推广大桥剪纸文化影响力。

4.3 剪纸产品针对消费心理定位,打造适合各个群体的剪纸产品

消费心理是在一定的社会市场环境下,消费者的诉求需要。消费心理一般分为被动心理、习惯心理、情感心理和身份心理。一方面,影响剪纸消费群体习惯心理,是长期人们的生活习惯的延续,大桥剪纸也是民间习俗,是节日中增加节日气氛的心理习惯,也是理性化的诉求。另一种是情感心理,是人对外界的一种心理刺激的反应。这种刺激是要分年龄人群的,长辈对于大桥剪纸的诉求是指剪纸内容对家人的祝福和祝愿,比如财神、寿星、松树等等。年轻人的诉求更多在于对剪纸的形式效果上,更加时尚先锋。

5 结语

总之,作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项目的大桥剪纸,它不仅仅是一种本土文化的载体,更是记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共生的特性。重构大桥剪纸文化价值是对本土文化梳理,是让更多学者关注,把趋吉求福的心理在剪纸图案中得到形象而生动的体现。通过图形价值重新构造,将有价值的文化内涵和图形元素提炼概括,为文化创意产品的继承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猜你喜欢

大桥剪纸图形
一图看懂藏木大桥
剪纸
数鸭子
港珠澳大桥通行全攻略
分图形
找图形
剪纸
剪纸
图形变变变
图形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