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巴派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分析
2020-09-11张艳丽
张艳丽
(南乐县人民医院 内科,河南 濮阳 457400)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为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等,可伴有幽门腺、肠腺化生[1]。临床上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常采用抗幽门螺杆菌感染、保护胃黏膜治疗,虽有一定效果,但容易复发[2]。雷贝拉唑和瑞巴派特均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常用药,本研究旨在观察瑞巴派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南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2)与研究组(n=43)。对照组男27例,女15例;年龄27~71岁,平均(52.52±6.86)岁;病程3个月~5 a,平均(1.26±0.30)a;严重程度:轻度10例,中度26例,重度6例。研究组男27例,女16例;年龄29~70岁,平均(52.07±7.12)岁;病程3个月~5 a,平均(1.29±0.31)a;严重程度:轻度8例,中度25例,重度1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南乐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②对本研究知情同意。(2)排除标准:①伴有其他类型胃肠道疾病,如胃溃疡、结直肠癌等;②肝肾功能损伤;③伴有心血管系统疾病;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1.3 方法
1.3.1对照组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雷贝拉唑(南京长澳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40055)口服,每次20 mg,每日3次,持续8周。
1.3.2研究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瑞巴派特(浙江大冢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541)口服,每次0.1 g,每日2次,持续8周。
1.4 观察指标(1)血清胃泌素-17(gastrin-17,G17)、胃动素(motilin,MOT)、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s,PGⅠ)、胃蛋白酶原Ⅱ(pepsinogens,PGⅡ)水平。(2)临床疗效,将治疗后症状消失,上述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胃镜下检查发现胃黏膜病灶消失,颜色恢复粉红色记为痊愈;将治疗后症状减轻,上述实验室指标改善,胃镜下检查发现胃黏膜病灶缩小,苍白色面积减小且粉红色面积增多记为有效;将治疗后症状、实验室指标、胃镜下检查结果均无改善或恶化记为无效。将痊愈和有效计入总有效。(3)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
2 结果
2.1 血清G17、MOT、PGⅠ、PGⅡ水平变化治疗前两组血清G17、MOT、PGⅠ、PG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G17、MOT、PGⅠ、PGⅡ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血清G17、MOT、PGⅠ、PGⅡ水平变化比较
2.2 临床疗效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变化治疗前两组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表3 治疗前后两组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变化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常见病因有Hp感染、饮食不节、药物损伤胃黏膜、自身免疫反应等,且该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十二指肠液或胆汁反流等也均有密切关系。研究表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常出现胃部胀满、疼痛、胃灼热等表现,且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可增加贫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3]。
本次研究中治疗后两组血清G17、MOT、PGⅠ、PGⅡ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表明瑞巴派特可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功能。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由于胃黏膜受损可导致其分泌功能、消化功能减弱,胃动力不足,血清G17、MOT、PGⅠ、PGⅡ水平均异常下降,需要在控制临床症状的同时积极提升上述指标水平,才能有效改善胃功能。雷贝拉唑可通过抑制H+-K+-ATP酶抑制胃酸分泌,减轻胃黏膜损害[4]。瑞巴派特是常用的胃肠道黏膜保护剂,可在急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中应用,以减轻胃黏膜损害,促进胃部消化功能的快速恢复。有研究显示将瑞巴派特片与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联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有助于增强疗效[5],与本研究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结果一致。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存在炎症反应,血清TNF-α、IL-1β和IL-6等促炎症因子水平偏高[6]。TNF-α主要由脂肪组织中脂肪细胞与巨噬细胞分泌,可促使肿瘤组织细胞发生坏死,还可介导炎症反应,参与多种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在胃肠道炎症性疾病患者中其水平升高且与组织损伤程度呈正相关;IL-1β是一种重要的趋化因子,也是目前公认的致炎细胞因子,可参与机体组织炎症反应性损伤和水肿形成,还可介导促炎因子的合成与释放,在炎症性疾病患者中应积极控制该因子水平;IL-6是一种由活化的T细胞与成纤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生物学功能广泛,可参与多种细胞生长、分化的调控,且还可调节免疫,介导急性期反应与炎症损伤。因此,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治疗时应积极控制血清TNF-α、IL-1β和IL-6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IL-1β和IL-6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提示瑞巴派特、雷贝拉唑联合可控制此类患者的炎症反应。
综上所述,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给予瑞巴派特治疗,可改善其胃功能,增强临床疗效,控制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