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0-09-10于庆丽

高考·上 2020年1期
关键词:问题教学情境创设教学质量

于庆丽

摘 要:用数学问题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钻研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始终是新课改对高中数学教学的要求,更是老师始终为之努力的方向。本文总结了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运用策略,希望能够为培养高中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能力提供帮助。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教学;情境创设;教学质量

与小学、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的难度明显提高,数学概念更加复杂和抽象,对学生的运算、空间想象、建模以及抽象思维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少学生进入高中后,不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难度,无法很好的跟上教学进度,导致学习情绪和兴趣越来越低落,学习成绩不断下滑。一堂优秀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绝不仅仅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但受到高考的影响,如今高中数学教学仍然存在一味追求成绩、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与新课改始终提倡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严重阻碍了高中教育的长远发展。为了打造高效、高质的高中数学课堂,笔者将问题教学法用于数学教学活动中,现总结经验如下。

1、用趣味性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高中数学知识本就枯燥、生涩,如果老师再采用灌输式的、单向讲解式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数学课堂必然会变得了无生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维能力也会被严重抑制,必然会丧失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欲望,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因此,老师需要立足于教学内容,设计符合高中生年龄和性格特点的问题,用问题将学生引入本堂课的教学主题,让学生始终带着问题探索数学知识,通过主动思考、主动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趣味性的数学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保持学习热情的有效手段,还能够激发数学思维,培养自主学习意识,最终实现高效数学课堂。

在讲解“不等式”的相关知识时,老师可以先不急于进入课堂教学,而是引导学生思考不等式的性质,然后总结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题方法。在问题的带动下,学生除了自主思考之外,还有强烈的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有利于从各个角度理解不等式的概念,形成深刻的知识印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可见,通过数学问题吸引学生,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策略。

2、用生活化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尽管数学学科给人刻板、枯燥、生涩的印象,但长久以来,数学始终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涉及到数学知识,都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所以,高中老师不仅要让学生看到数学抽象性、逻辑性的一面,更要带领学生走进生活,感受数学实践性的一面,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座相互联系的桥梁。老师可以设计生活化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悟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理解数学的本质和内涵,通过不断的探索,最终找到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方法。

以“向量的坐标表示”这一章节的教学为例,笔者设计了一个去电影院看电影的问题情境,看电影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电影院又是学生所熟悉的场所,所以很容易让学生迅速进入情境去思考问题:如果全班同学去电影院看电影,电影开始后,老师进来要找某位同学,但电影院里灯光昏暗,这时老师问你,某同学在哪?你会怎么回答,让老师尽快找到他呢?很快,学生们就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并且给出了他们认为最好的答案,就是告诉老师这位同学在第几排,第几号。让学生明白,坐标可以迅速、准确的定位,并鼓励学生举出相似的例子,然后对生活中涉及到坐标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建立数学模型。再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在坐标上表示定量?有了生活化的情境,更便于学生理解向量坐标的表示方法,继而理解平面坐标的定向运算方法,建立起一套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利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创设教学情境,一来可以让教学内容更加多样化,丰富数学课堂形式;二来也能够活跃学生思维,帮助学生迁移生活经验,利用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3、用探索性的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数学问题的设计,过于简单或者难度太大都是不合适的,而是要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能力、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同时还要有思考和探索的价值。太简单的数学问题,比如课本上的概念、定义、公式、定理等,会让学生觉得乏味无趣,毫无探索欲望。如果问题太复杂,又会让学生无从下手,感到信心受挫,丧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所以,问题教学法的精髓在于,数学问题的设计既要难度适宜,又要具备探索价值。在学习“平面向量”时,老师可以创设一个有关数量的问题:既然数量是只有大小但没有方向的量,那么,有沒有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呢?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的引出向量的概念。在讲解“双曲线几何性质”知识时,考虑到学生已经了解了椭圆的性质,所以可以通过椭圆的几何性质来引入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在涉及到旧知识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脱离课本,通过分组的方式交流探讨,在学生初步了解了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后,老师再适时的提出问题:双曲线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怎样寻找一种方法来描述双曲线的发展趋势?在各个小组充分讨论之后,联系教材,学生很快就能理解并掌握有关近线的知识。最后,在老师的带领下,总结双曲线、椭圆的几何性质的区别。

结束语

综上所述:问题教学法的运用,主要是为了突出高中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跟随老师设计的问题情境去思考、去探索,以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汪生,余建国.高中数学”隐圆”问题的类型与解释[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9,(6):43-47.

[2]王弟成.高中数学”隐圆”问题的特点与解法——以一道高二学业质量调研试题为例[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9,(6):48-52.

[3]赵向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低效问题所在与教学对策[J].魅力中国,2019,(23):180-181.

猜你喜欢

问题教学情境创设教学质量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化学课堂中问题教学的设计与实践尝试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例谈问题解决法在化学复习课中的应用
“问题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