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物理试题与校本作业的有效整合研究

2020-09-10卓琳琳

高考·上 2020年1期
关键词:校本作业

卓琳琳

摘 要:新授课后,学生对物理知识有了初步的印象,但是对读题、建立物理模型、选用哪个物理定律、数学运算等方面都不熟练,所以需要一定量的习题帮助他们练习。课外辅导书很多,但是差别不是很大,没有办法有效的针对不同学校,不同类别的学生。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缓解高中生学习物理的困难,应重视校本作业的制定,并科学布置,使课堂的教学与作业巩固相辅相成,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提供和选择合适的题目,并将高考试题有效的融合,提高高考成绩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物理习题;校本作业;有效

针对学生的校本作业,首先要把握好“课程标准”,题目不能偏离“课程标准”,其次,需要分层设置题目,照顾到三种层次学生的需要,从三个部分设置,分别是“基础训练”、“提高训练”、“高考提升”。学习困难的学生,要求要适当放低,掌握“基础训练”,抓住双基,注重解题规范。中等程度学生,做到“提高训练”要注意提高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强调知识的理解应用。相对优秀的学生,针对“高考提升”的题目拓展眼界,增加学习的难度和深度。这样让每个学生都有兴趣独立完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巩固知识,有效教学。

一、从基础入手,结合物理教材

高中的物理教材,很多时候大家都有个误区,认为太简单了,往往不认真对待,而专门去课后钻研那些难题、偏题,求难求深,以为这样才能实现质的飞跃,其实不然,一开始在没有夯实好基础的前提下,做那些难度过大的题目是没有意义的,而且研究高考试题会发现,不少题目是从教材习题取材而来,再进一步改装成一道新题。所以校本的作业设计首选分层设计,先从第一部分“基础训练”开始,目的让所有学生都要掌握。特别是必修1中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相互作用和必修2中的能的转化与守恒,都是贯穿整个高中物理学习的主线,是知识重点,在校本作业的设计时,就更要理解高考题型的出题要点,选择合适的基础题,以教材为基础对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的拓展,做到在知识点上覆盖全面,就能让学生在训练时,掌握物理规律的适用特点,查缺补漏,更能促进学生进一步拓展自己的学习思路,建立起自身的知识框架,对基础的掌握更牢固,同时熟悉物理思维的解析方式,提升解题效率。

二、关注中等难度的问题,提高学生能力

校本作业的第二部分为“提升训练”,目的在于平时引导学生注重主干知识的学习和训练,切忌平均用力。主干知识是高中物理知识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学好主干知识是关键,也是学生提高能力的基础。高考考查的内容一定是高中五大板块(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的主干知识。当然也要多注重考查热点,如图像问题。高考试题常常利用图像考查物理规律,充分利用图像给予的条件,寻找相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求解较为复杂的物理问题。可以针对这类题型设置专题校本作业,引导学生识别图像、分析图像,从“坐标轴”、“截距”、“斜率”、“面积”等方面,更好的总结规律。

在这部分题型中,多引导学生训练“多题归一”,较好地掌握各类问题的一般解題套路。还有“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变式训练,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应变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三、仿真高考,构建模型

校本作业的第三部分为“高考提升”,主要针对学有余力的同学。通过一些往年的高考题,或者仿真题让学生进一步适应高考题型。高考题有的题目文字多,取材新,而学生如果平时的训练不到位,就会出现读题速度慢,构建不出相关的物理情景、物理模型,在理综考试中时间严重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正常水平的发挥。在平常的教学和作业训练中,不能把学生的阅读环节压缩,不论是课本相关材料,还是题目上省时间,都会造成学生在高考中的被动。高考提升部分,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以学生为主,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解题过程中获得更有效的训练。

四、重视实验

高考中的物理题突出对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实验的考查分值还是很高,主要内容有基本仪器的读数和使用、器材的选择、电路的设计、故障排除、实物的连接、作图、纸带的处理、图像问题、操作步骤、处理实验数据、误差分析等等。从题目上看,所选实验问题情境在教科书中都能找到原型,但又不是简单重复,会有所创新,体现设计性、开放性、探究性等。所以在校本作业的设计时,也要重视对这部分内容的全面训练。在设置题目的时候,穿插些可具体实验操作的问题,同时让学生真正动手做实验,对实验的原理、器材、步骤有更深更透彻的理解,通过过程性体验来促进学生的技能,更好的适应高考中出现的创新性和设计性实验的考题。

五、从生活中开发校本作业

《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这点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物理题目大多数是以质点、点电荷、滑块、光滑地面等模型来构建题目的情境,这样的题目简单明了,直奔主题,但难以创新,容易导致死记硬背,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高考题中也出现不少STS(科学-技术-社会)问题,与生产、生活、科技紧密相连,所以在校本作业中要注意生活类问题题目的设置,可以安排一些贴近生活的,物理模型不是非常明显的,需要学生自己提炼信息的题目,并注意收集一些前沿科技的信息题让学生分析,如:示波器、传感器,磁悬浮列车等,充分利用好物理教材的阅读材料和STS试题,关注科学发展前沿,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物理,明白物理知识来自于生活,避免被动接受知识,要灵活运用物理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勤于动脑,积极探索,从新情景中获取相关信息,构建出物理模型,学会认真审题并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参考文献

[1]刘奇.新课标下物理作业的改革[J].新课程,2009(4),18

[2]王再明.高中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实践研究[J].快乐阅读旬刊,2016(5):512-522.

[3]沈景英.高中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4):14-16.

猜你喜欢

校本作业
论校本作业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实施与研究
例谈小学中高年级数学阅读校本作业的实践与思考
优化初中历史校本作业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基于《课标》理念的初中数学校本作业优化设计初探
校本作业开发的几个原则
关于初中数学校本作业的研究报告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试分析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校本作业的设计
优化初中化学校本作业设计的思路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