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中学生营养知识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0-09-10张泽鹏朱润芝柴巍中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0年1期
关键词:中学生影响因素

张泽鹏 朱润芝 柴巍中

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市中学生营养知识掌握现况并探讨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典型抽样,抽取北京核心城区和郊县城区数所代表性中学学生,开展现场问卷调查。结果:北京市6所中学1 192名学生参与问卷调查,其中初中生789人、高中生392人,男生600人(5080%)、女生581人(4920%),平均年龄1372±158岁(最小11岁、最大19岁);中学生营养知识平均得分为5937,初中生5978,高中生5853;女生6108,男生5771;学生对不同类别营养知识的知晓率差异显著(P<005);女性学生、与父母同住、父母学历高与学生营养知识得分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北京市中学生营养知识得分处于不及格水平,对不同知识类别的知晓度差异显著,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学习和掌握营养知识缺乏系统连贯性。学校课程设置、年级、性别、父母学历、居住状况等影响学生营养知识掌握状况。学校应考虑家庭和社会参与,衔接初高中阶段课程教学,加强系统、综合和连贯性的学生营养教育。

关键词:中学生;营养知识;现场调查;影响因素

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青春期关键阶段,营养保障对促进其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至关重要[1]。1985—2014年的30年间,我国青少年近视、超重肥胖等普遍发生且呈逐年增长态势[23],血压偏高流行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4],18岁以下青少年约10%人群存在情绪障碍或行为问题[56]。青少年健康问题与知识缺乏、理念不当、生活行为不健康密切相关,但知识掌握是形成正确理念和行为的前提[7]。1995年曾报道北京市原崇文区中学生营养知识得分不及格[8]。2010年调查发现,北京市海淀区青少年学生营养知识总体知晓率不足50%[9]。2012年报道北京市东城区中学生营养知识得分为669[10]。2013年调研发现,北京市怀柔区473%中学生营养知识正确率不足60%[11]。上述研究表明,北京市中学生营养知识水平不尽理想,结果具有区域差异性。北京市中学生营养知识掌握现状具有全国示范代表性。为此,本研究专题开展北京市中学生营养知识掌握现况调研,以期为中学营养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1調查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与调查方法

研究对象为目前北京市属中学在校初、高中学生。依据既往研究文献设定中学生营养学知识知晓率(p)为55%,学生抽样估计样本量(n=t2αpqd2,α为005,容许误差d为0055,q=1p)[12] 为315例。单纯随机抽样应增加估计样本量的50%,同时赋予10%保险系数,由此得出本研究充分样本量520例。为减少学校地域和分级带来的学生抽样偏移影响,本研究采取分层典型抽样,分别选择东城区和通州区作为北京市核心城区和郊县城区(截至2015年北京市辖16区县)代表,抽取两类城区的市属重点、区重点和普通中学各1所,共记6所中学学生作为调研对象。抽样学生以班为单位,由班主任和专业调查员组织问卷现场作答回收。

12调查问卷设计

借鉴科技部《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13]有关人体营养与健康的基准内容,并参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学知识、态度、行为问卷》以及胡小琪等[8]、王思瞳等[10]、张涛等[11]既往文献报道用表,依据青少年营养与卫生专业要求和本课题组“中学生营养通识教育”的研究定位设计营养知识问卷题目,经营养专家审定,先行预调查,根据师生反馈再行完善定稿。本次调查问卷设计参考权威来源,充分结合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进行预调查修订,以保证问卷的信、效度要求[13]。

问卷调查学生背景情况和营养知识两大部分。背景情况调查采集学生的年龄、性别、居住、家庭经济、父母学历等资料;家庭经济状况由学生依据专家指导、根据对自身学习的影响程度自行判定。营养知识问卷涵盖“生命与健康、人体营养、食品营养、合理膳食、食品污染、食物中毒和疾病预防”等七大知识类别,共计20道单选题,每题计5分,共计100分,及格标准60分,优秀标准80分。采用具体得分和知晓率(知晓率=答题正确人数/总答题人数*100%)两项指标评估学生营养知识掌握状况。

13统计分析

经项目专家对回收问卷审核、编码及抽检后,采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库进行一般性描述和卡方显著性检验,以学生背景情况为自变量,多元线性及Logistic回归分析对学生营养知识得分的影响状况。

2结果与分析

21参与调查的中学和中学生分布状况

本研究共调查东城区和通州区6所中学1 192名学生,获得有效问卷1 181份,问卷有效率为9910%,实际样本量远高于估计样本量(520例),抽样代表性有充分保证。每所中学参与调查的学生人数从120 人(1016%)~276人(2337%)不等,至少各有1个年级2~5个班参与调查。参与调查的中学及其学生性别和年级分布情况见表1,可见学生调查抽样在每个中学、各个年级均有分布,结合分层典型的抽样设计,调查学生样本基本反映了北京市中学及中学生的分布现况。本次参与调查的初中生为789人、高中生为392人,其中男生为600人(5080%)、女生为581人(4920%),性别分布均衡(P<005)。被调查学生平均年龄为1372±158岁,最小年龄为11岁、最大为19岁(图1)。

22参与调查学生家庭情况

学生父母二人最高学历均为大学专科或本科的比例占5267%,硕士、博士及以上占1270%,初高中或中专技校占3175%,小学及以下占246%,其余不详。8145%的学生(962/1 181人)反映家庭经济状况良好或一般,与父母同住的学生比例达8704%(1 028/1 181人)(表2)。

23中学生营养知识总体掌握状况

本次参与调查的中学生营养知识平均得分为5937±1478分,最高95分、最低5分,及格率(≥60分)为594%、优秀率(≥80分)为89%,整体处于不及格水平(表3)。

24中学生对不同营养知识类别的知晓状况

采用知晓率(答题正确人数/总答题人数*100%)评估学生对七大营养知识类别的掌握情况,结果显示,学生对食物中毒和食品污染的知识掌握较好,知晓率分别达到了8357%、7257%,对疾病预防和合理膳食两类知识的知晓率也在60%以上(6850%、6077%),但对生命与健康、食品营养、人体营养三类知识掌握较差,初、高中学生对食品营养的知晓率均在60%以下,不同营养知识类别的学生知晓率差异显著(P<001)。

初中生对七类营养知识类别的掌握情况与总体情况基本一致,知晓率最高的三类知识是食物中毒、食品污染和疾病预防(8357%、7257%、6850%),但高中生知晓率最高的三类知识则是食物中毒、生命与健康、人体营养(8737%、6564%、6001%),与总体情况存在差异。初、高中生对不同营养知识类别的知晓率差异显著(P<001)(表4)。

25中学生营养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女生营养知识得分高于男生(P<0001),高中生营养知识得分低于初中生(P<0001);父母学历越高,学生营养知识得分越高(P<0001),家庭经济状况与学生营养知识得分无关(P=0463),与父母同住学生的营养知识得分高于与祖父母居住的学生(P=0037)(表5)。

3讨论

本次调查表明,当前北京市中学生营养知识平均得分处于不及格水平,营养知识的总体掌握状况不佳,这与胡小琪等[8]、张琳等[9]、张涛等[11]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学生对不同类别的营养知识知晓状况差异显著,对食品安全(食物中毒和食品污染)知识掌握状况良好(知晓率均在70%以上),对人体与健康、人体营养及食品营养等较为专业的营养学知识掌握状况较差(知晓率均在60%以下),张琳等[9]2013年对海淀区7~15岁青少年调查中也发现,学生对不同条目营养知识的知晓率不同。本研究认为,学生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较高与当前社会高度关注和大力宣传有关,表明社会宣教影响学生营养知识掌握状况。

本研究调查得出,中学女生营养知识状况好于男生,这与既往报道一致[1416]。有学者认为,女性营养行为优于男性与女性负责家中饭菜有关[15],女性更加注重运用营养原则指导膳食[17],更加重视美好体态而对营养知识更感兴趣,也更愿意改变自己的不良饮食行为[18]。本研究认为,女生营养知识得分好于男生,与其更加重视美好体态、学习营养知识态度更为积极有关,这从女生現场访谈普遍更为关心“减肥”话题得到证实。

本次调查发现,家庭经济状况与学生营养知识水平无关,表明当前北京市民家庭经济状况不存在制约学生在校学习的情况。本研究同时显示,家庭父母学历显著影响学生营养知识水平,提示父母教育程度良好促进学生提升营养知识水平,这从本研究得出“与父母同住”学生的营养知识好于“与祖父母同住” 学生的结果中得到证实,马超等[19]的研究也报道过类似结果。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教育环境影响学生营养知识状况。

本研究发现,初中生营养知识得分优于高中生,超出了研究者的最初估计。为此,本研究深入分析初高中阶段的国家课程标准和课程教学发现,有关人类营养与健康的学习要求多集中于初中义务教育阶段,高中课标则无此要求。高中生物和化学课程更多涉及人体营养、生命代谢知识。本研究认为,课标要求和课程设置不同是导致初高中学生营养知识掌握状况不同的主要原因,高中生应试压力增大,一方面减少营养相关课程学习,同时也降低学习营养知识的积极性,这些因素均是导致高中学生营养知识状况差于初中学生的原因。本研究表明,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对营养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缺乏系统连贯性。

4结论与建议

北京市中学生营养知识掌握现况堪忧,不同营养知识类别的知晓率差异较大,学生初高中阶段学习和掌握营养知识缺乏系统连贯性。学校教学、家庭、社会、学生性别和年级均对中学生营养知识掌握状况产生影响。课标要求、女性学生、父母学历高、与父母同住对学生营养知识掌握状况具有良好的正面影响。本研究认为,当前中学生营养学知识掌握状况与青春期生长发育的健康需求矛盾突出,学校应考虑家庭和社会参与,衔接初高中阶段课程教学,加强综合、系统连贯性的学生营养教育,才能更为有效地提升学生营养知识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柴巍中营养和教育在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6):801802

[2]张洋,何玲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动态分析——基于2000—2014年四次国民体质健康监测数据[J].中国青年研究,2016(6):512

[3]马军中国儿童青少年主要健康问题及应对策略[J].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6):801804

[4]马军“十三·五”中国学校卫生工作任务与展望[J].中国学校卫生,2016,37(4):481483

[5]吴静当代青少年身心健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教育心理,2018,2:165167

[6]刘敏,吕明青少年亚健康的现状分析及预防措施研究[J].医药前沿,2015,5(33):366367

[7]常春健康教育中的行为理论[J].中国健康教育,2005,21(10):739741

[8]胡小琪,马冠生,孙静,等北京市中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1995(8):1114

[9]张琳,李明子,陈捷文,等北京市海淀区社区青少年的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状况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6):556559

[10]王思曈,林晓明北京市东城区初中生营养“KAP”调查及营养宣教效果评价[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2(6):7882

[11]张涛,刘玉清2013年北京市怀柔区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J].职业与健康,2015(4):507510

[12]詹思延流行病学(第8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13]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科技部办公厅关于公开征求对《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意见的公告[Z].2015

[14]汤家红,金少胜,程广燕,等膳食营养知识对畜产品消费的影响[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9,25(11):1014

[15]陈仪坤,蒋家俊男女青少年营养知识、态度与行为对比分析[J].心理医生,2015,21(11):120121

[16]唐咏梅,关维俊,宁鸿珍,等学龄儿童家长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2,3(4):275277

[17]张欣,孙桂菊居民食品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C].长三角科技论坛—营养与健康促进论坛,2006

[18]孙丽梅,冉霓泰安市男女青少年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对比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35(1):1114

[19]马超,高仙,王志颖,等2015年北京市西城区学生营养知识水平现况及其影响因素[J].职业与健康,2016,32(18):25622564

猜你喜欢

中学生影响因素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