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贫困山区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2020-09-10董自庭姚文英张锋黄玉萍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0年1期
关键词:产业扶贫对策

董自庭 姚文英 张锋 黄玉萍

摘要:为解决贫困山区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生产管理粗放、优质优品意识不强、包装标识不科学、农产品品牌建设滞后等问题,实现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从历史渊源、种植习惯、政策支持等角度,分析商洛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结合贫困山区食用菌产业发展特点,对高质量发展存在的生产管理质量不高、标准化生产程度低、产业链条延伸拓展不足等问题进行探讨。从发挥政府职能、落实政策保障、培育职业农民、扶持龙头企业、加强投入品监管、强化全程质量控制、培育农产品品牌等方面提出高质量发展对策。

关键词:食用菌产业;农产品品牌;产业扶贫;对策

食用菌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因其生产具有“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等特点,可有效消纳农作物废弃物,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已成为产业扶贫的新目标。2017年全国食用菌總产量为3 712万t,产值为2 72192亿元[1],是我国继粮食、油料、果品和蔬菜之后的第五大种植产业[2]。陕西省商洛市地处秦岭东段南麓,域内地形地貌结构复杂,属典型的贫困山区[3],林木资源和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丰富,具有发展食用菌产业的独特优势[4],传统生产种类主要有香菇、木耳、平菇、金针菇、白灵菇等,其中代料香菇占90%,木耳、平菇占5%,其他占5%。本文主要以香菇、木耳为例,针对生产管理粗放、优质优品意识不强、包装标识不科学、农产品品牌建设滞后等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如何发挥贫困山区生态优势及丰富的林业资源优势,生产出高品质的香菇、木耳等食用菌,实现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促进产业扶贫。

1商洛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历程

商洛市食用菌传统栽培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就有记载。近年来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人工栽培开始——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段木栽培阶段。该阶段产地主要分布在栎木类资源丰富的山区,栽培种类主要是香菇和木耳,但因其主要消耗木材,导致部分山区森林破坏严重。1998年10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立即停止省属森工采育企业采伐天然林的命令》颁布后,食用菌段木栽培成为历史[5]。第二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末——2001年的代料栽培扶持发展阶段。作为商洛市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的食用菌,在天然林禁伐令颁布后的发展过程中,解决原料供应不足问题成为当务之急。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代料栽培技术,加大政策扶持和技术指导力度。农业技术部门积极研究推广食用菌生产替代原料,逐步向阔叶树硬杂木、桑树枝条、栗苞、麦秸、玉米秸秆、玉米芯、豆秸等多元化转变,农村废弃物得到综合利用,秸秆乱堆乱放等环境问题有效改善,菌棒废弃后经处理转化为有机肥还田,建立起循环经济,缓解了生产原料不足,净化了生产环境。第三阶段为2002—2012年群众自发快速发展阶段。由于代料栽培生产技术的普及,食用菌种植规模和产量大幅提升。此阶段,陕西关中地区苹果树枝条、锯末的引进利用,减轻了山林乱砍乱伐及环境保护压力,但增加了生产原料的质量安全风险。第四阶段为2013年以来的产业扶贫扶持阶段。食用菌产业作为一项短、平、快的脱贫致富扶持项目,备受政府扶贫部门和贫困户的青睐,发展势头迅猛。种植规模从2013年的12亿袋,增加到2018年的186亿袋,年均增幅916%,成为贫困山区地方政府产业脱贫的主推项目之一。

2商洛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带来的初步成效

21推动土地供应紧张下产业发展

商洛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历史悠久,当地群众习惯于利用房前屋后空闲地开展种植,随着代料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选择土地相对平坦、排水条件良好、背风向阳的地方即可生产,对田块形状、肥沃程度等条件并无严格要求,且有“不争地不争肥”、充分利用农业生产废弃物的特点。生产者因地势而建棚,保障了产业发展,在缓解山区耕地紧张,提高土地使用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至2018年底,商洛市食用菌产值达179亿元,在产业扶贫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2发挥剩余劳动力作用创造价值

商洛市劳务输出人员占比大,村镇留守老人、妇女多,食用菌产业的非关键生产环节对劳动技能要求不高,比如浇水、采收等,满足了留守人员务工需求,解决了从业时间不固定、流动变化大等就业问题。“商洛香菇”顺利通过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后[6],生产种植受到重视,政府支持产业链延伸,进一步吸纳了剩余劳动力。食用菌从业人员已达10万余人,占总就业人数的68%。

23促进三产融合增加农民收益

柞水县大力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柞水黑木耳”[7],建成了集生产、休闲、观光、加工、精准扶贫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西川木耳小镇,建设木耳博物馆、木耳盆景园及木耳游乐园设施,引进地栽种植模式,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实现经济效益07亿元。商南县结合特色小镇建设,充分释放“农旅融合、文旅融合、服旅融合”巨大潜能,在过凤楼镇建设“香菇小镇”,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建成13个香菇生产基地,其中100万袋以上基地5个、50万袋基地8个。在富水镇着力打造集“茶菌果”于一体的产业观光、健康养生、乡村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千年边陲古镇集贸区,为食用菌等农副产品批发交易提供便利,全面增加农民种养、加工、旅游等方面收入。

24产业收益助力国家脱贫攻坚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湘西时提出精准扶贫理念,我国扶贫开发开启了新的时代,扶贫主体、扶贫对象、扶贫手段都实现新的突破[8]。食用菌因其生产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被商洛市各县区率先列为产业扶贫项目,商州、商南、镇安、柞水等县区积极推广“借袋还菇”精准扶贫模式,即企业统一制袋,贫困户以低于市场价认领,待香菇销售完后,统一扣除成本,确保贫困户收益[9],结合“三变”产权制度改革,引导贫困户以土地、资金等形式入股,年底保底分红,有剩余劳动力的在企业务工领工资,增加一份收入。通过多方式、多渠道合作,加强技术指导,全面提升食用菌发展水平,使其成为商洛市富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全市食用菌产业扶贫覆盖贫困户1142 9万户,带动贫困户每户年增收5 890元以上[10]。

3商洛市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

31生产管理质量不高,优质优品意识不强

据统计,商洛市认证食用菌“三品”产品43个,登记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食用菌专业村383个,但生产主力军仍以分散农户为主,菌种、生产原料和生产过程的质量安全仍存在隐患。传统的小农生产方式导致管理分散,优质优品观念不强,不愿扩大生产规模,走集约化之路,缺乏规范化管理意识。在营销方面,品牌意识不强,市、县工作机构积极联系推动产品展销、对接、推介,多数企业积极性不高,甚至个别企业有抵触情绪,导致产品品牌难以形成影响力。

32标准化生产程度低,食用菌品质提升难

商洛市制定香菇、木耳等食用菌无公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印发了《商洛生态农业生产技术规程》,但推广实施效果不佳。由于从业人员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标准化生产意识不强,大多凭经验生产,有标不采现象较为普遍。特别是近几年国家扶贫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有的农户为领取种植补贴盲目跟风,成立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食用菌生产合作社等,缺乏生产管理能力,联合部分从事财会、计算机等专业人士涌入种植管理行业,盲目追求产量、数量,在生产基质安全性把控和病虫害科学防治方面缺乏经验,把关不严,防控不力,增加了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优质优品保障难[11]。

33产业延伸拓展不足,产业综合效益提升慢

近年来,食用菌专业村、专业户激增,但多数生产的产品仍以鲜菇(菌)销售,约占90%,少数虽以干品销售,但无包装、无标识、无品牌,被外地客商收购后,通过“转换身份”包装后,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高价销售。加之商洛市地处秦岭腹地,个别村镇因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合作社带动作用不强等原因,常常坐等商贩上门收购,生产者无定价权和话语权,产品压价低,效益提升慢。目前全市注册的食用菌深加工企业仅6家,生产加工企业产品为干品、香菇酱、香菇脆片等,约占15%,加工工艺简单,产品包装标识无特色,主要在本地区和邻近的市县销售,知名度不高,产品消纳能力弱[12]。大量的香菇柄、残次菇被收购商低价收购,销往外地作为深加工产品原料。产品基本处于供应原材料阶段,竞争力弱。

4高质量发展对策

41发挥政府统筹职能,落实政策保障机制

在政府部门统一协调下,各级各部门应落实好《商洛市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1年)》,明确目标任务,強化部门协作,加大扶持力度,强化督查考核,切实推进食用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市林业局应严格按照《关于支持食用菌产业发展十条意见》,落实好相关规定。农业、发改、扶贫等部门积极落实产业扶贫政策支持,结合“三变”产权制度改革,引导推广“借袋还菇”、资产资金入股等模式,支持产业脱贫,支持贫困山区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

42大力培育职业农民,全力扶持龙头企业

加大职业农民培育力度,采取理论授课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增加现场实操培育课程,强化生产者安全意识和品牌意识,将职业农民培育成地方产业发展的带路人[13]。积极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农业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广香菇生产“百万袋”生产模式,推行标准化生产,走集约化道路[14]。结合产业扶贫、乡村振兴,加大扶持力度,向深加工领域延伸拓展,推广健康美食——木耳宴、香菇宴等,探索食用菌在餐饮、保健、美容行业的应用,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挥食用菌在质量兴农、产业扶贫中的重要作用。

43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把好源头生产关

应引进、选育高品质、适应性强的优质菌种,满足生产需要,避免因菌种而出现长势弱、出菇率低等问题。农业执法部门应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定期对生产基地用药巡查监管,严禁高毒、剧毒农药流入防治环节。应加强生产原料安全监测,应制定印发外来食用菌原料抽检监测计划。执法支(大)队应加大执法巡查力度,联合农检、农技部门定期对生产原料抽检、检测,确保食用菌生产原料安全。

44强化全程质量控制,提升食用菌产品品质

生产过程的安全监管包括农技、植保部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安全用药指导,农质安部门开展的全程质量控制技术(CAQSGAP)试点,从组织管理、制度文件管理、生产技术要求、产品质量管理、员工管理和内部自查等方面入手,加大管控力度,推荐好产品申报名特优新农产品,积极实施农产品质量追溯和合格证制度,实现“二维码”可追溯[15]。避免收购、储运、加工过程中非法熏蒸、漂白和添加,科学合理使用包装材料,严防包装物污染。全面提升食用菌生产基地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保障商洛市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

45实施品牌化战略,打造优质优品品类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挖掘商洛市厚重的人文历史、农耕文化,注重农商旅结合,培育优质食用菌品类香菇、木耳。全面落实《商洛市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1年)》,对获证的“三品一标”食用菌产品落实以奖代补政策,并优先纳入商洛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态监管平台,大力宣传推介[16]。以柞水县“木耳小镇”特色产业为样板,发挥“商洛香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效应,积极建设商南“香菇小镇”。用好“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金字招牌,积极组织参加农交会、展销会、产业扶贫对接会,宣传、推介、展示,着力打造陕南贫困山区食用菌品类文化,提高产品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中国食用菌协会2017年度全国食用菌统计调查结果分析[EB/OL].http://wwwcefaorgcn/2018/12/27/10457.html

[2]杨军基于钻石模型的食用菌产业扶贫潜力分析与思考[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40(4):3439

[3]马莉陕西50个贫困县分布9市 商洛、安康比例最高[EB/OL].http://snpeoplecomcn/n/2014/1017/c22664722637264html

[4]王玲商洛市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食用菌,2017,39(5):14

[5]任宏力陕西省商洛市香菇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园艺与种苗,2016(5):2930、40

[6]万君,李存玲“商洛香菇”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J].食药用菌,2018,26(2):66

[7]农业农村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1517号[EB/OL].http://wwwmoagovcn/gk/tzgg_1/gg/201101/t20110121_1811227htm

[8]刘龙龙,王颖,邓淑红,等全域旅游视角下秦巴山区旅游精准扶贫研究——以商洛市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19,31(2):127134

[9]程伟,任杰商洛打出精准脱贫“组合拳”[EB/OL].http://wwwsxdjgovcn/Html/2016614/082952html

[10]商洛:发展食用菌产业助推脱贫攻坚[EB/OL].http://gongyiishaanxicom/2018/0620/846684.shtml

[11]夏宏志,路晓玉,白中文,等香菇地栽标准化生产技术[J].北京农业,2008(33):1113

[12]蔡彦志,贺晓光香菇脆加工工艺研究[J].现代食品,2018(18):110113

[13]曹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支撑[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5):12、27

[14]王田妹我国食用菌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分析与建议[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44):171

[15]叶晓星,陈丽,朱星考,等庆元加快香菇产业转型升级实践及成效[J].食用菌,2016,38(1):36

[16]孔维丽,张玉亭,康源春,等河南食用菌产业由大省向强省转变的思路与政策建议[J].中国食用菌,2018,37(5):7580

猜你喜欢

产业扶贫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产业扶贫的实践困境
广西省产业扶贫探析
践行“产业扶贫”农民增收超10倍
浅析迪庆州精准扶贫情况
“产业联盟”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路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