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2020-09-10邓永恒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不断发展,原有的精英教育也逐渐开始向大众化教育发展。大学生的数量正在不断地增加,因此学习倦怠这一问题十分严重。大学生作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群体,在实现社会进步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大学的学习模式十分自由,很多学生并不能够很快的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被动心理,这也会使得学生对于专业学习丧失兴趣。本文通过对大学学习倦怠的现状以及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改变学生的倦怠心理,使得学生能够积极的面对学业。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原因
在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之下,教学质量也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由于高校学生的学习心态存在问题,一些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动力以及积极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个方面的,其中学习倦怠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由于大学生承载着民族发展的希望,因此肩负的责任较重,而学习倦怠主要体现在学生在学习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产生的消极心理,这不仅仅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也会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
从人口学变量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在学生学习倦怠这一方面存在性别差异,大部分女生的得分高于男生。女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容易感受到倦怠的情绪,这与女生的社会地位以及生理构造息息相关,大学生主要是以群体的方式生活,因此相互的影响力较大,一些地区的女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够获得认可,而一些地区则会给女性便利,这也会导致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出现差异。通过对年龄展开分析,我们发现大三大四的学生学习倦怠会高于大一大二的学生,尤其是学生在大四这一阶段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来自学业的压力,同时也会受到家庭以及就业的各方面的压力,而大学正是处于学校向社会的特殊过渡阶段,因此也会使得学生产生焦虑以及抑郁的消极心理,这一年级学生的倦怠程度会远高于其他年级。除此之外,我们发现文科类以及理科类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会高于工科类以及艺术类的学生。由于艺术类学生在专业学习上更偏向实践性以及表现性,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趣味性。而理科类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偏向于理论以及逻辑,在学习时十分枯燥,因此十分容易产生学习倦怠。学生一旦出现学习倦怠的现象,不仅仅会影响自身的成绩,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就社会层面这一角度出发也会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因此如何缓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倦怠问题已经是当下这一阶段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分析
首先,认知偏差。认知偏差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外部环境中由于自身的原因导致结果出现失真,這也是现实与想象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越大,学生可能形成的认知偏差也越大,例如在报考志愿时,一些学生由于并没有进行规范的职业教育,很多学生都不了解专业类别,还有一些学生仅仅是按照长辈的建议进行志愿填写,并没有掌握自主权,这也导致很多学生在入学后发现专业学习与自身的想象存在偏差,录取的专业并非兴趣所在,这也会导致学生出现学习倦怠。其次,还有一些课程体系正在处于调整的状态,课程目标并不明确,安排也不合理,与学生的知识需求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而这是学生不得不进行课程学习拿到毕业学分,有时也会产生厌学情绪,进而导致学习倦怠。最后,个人特征。由于不同的个体学习心理也会出现差异,一些积极向上的学生学习行为相对而言比较活跃且持久,不太容易会产生学习倦怠,而一些人格特征十分消极的学生十分容易对学习产生逃避心理,进而引发学习倦怠,还有一部分学生与人相处困难且具备社交恐惧症,那么这一部分的学生所获得的个体成就感较低,同时也会产生学习倦怠。
三、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对策
(一)学校创建家校共育平台
在大学这一阶段是学生塑造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家校合作的关键点,是为了能够共同承担起培养学生的重要责任,使得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然而,由于一些距离的原因很多父母都淡化了对于子女的教导,再加上一些家长并不了解大学的教学模式,这也导致家校合作存在阻碍。首先,作为家长,应当明确子女成长过程中自身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明确角色和定位。家长既是孩子成长的支持者,同时也应当是学校教育的合作者,到了大学期间也应当与教师展开配合,共同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重要的领导者,应当充分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情况以及学习状况,通过运用已有的资源展开多方面的教学模式,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及时与家长展开交流并且运用合适的教育方法,避免学生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多方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动态,最终形成教学合力,共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与此同时,在每一位学生成长环境以及教育背景都存在差异的前提之下,教师和家长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指导者应当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且采用不同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通过引导也能够帮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以及生活中,通过实践加深领悟,最终攻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倦怠感,以更好的姿态迎接大学生活中存在的挑战,最终实现学生的人生价值。
(二)教师创新教学方式
作为教师在大学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不断学习更新教学理念,通过创新教学方式,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的过程中也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尊重原本课程结构的设置基础之上,也可以加入一些实践的内容,给学生锻炼自我的平台,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此同时,作为教师通过在课堂上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最终完成课堂教学目标。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根据课堂的实际教学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例如问题情境创设、任务驱动等等,通过将线上与线下的教学进行融合,最终全方位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避免出现课堂边缘化这一现象。在展开课程考核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结合不同专业学科的任务以及目标,完善考核方式,例如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学任务,并且做好相关内容的汇报工作。通过阶段性的围绕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和交流,最终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再到考核方式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
(三)学生制定学习计划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在行动力以及时间观念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作为学生也应当高度重视,首先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当明确学习目标目标,作为学生,学习的驱动力能够使人奋发向上,因此学生在大学期间也应当对自身未来的发展具有明确的规划,只有这样才能够为之后的学习生活制定合理有效的学习目标,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也可以分为短期目标、中期目标以及长期目标。通过不断规划学生自身的学习计划规范行为,从而从量变实现质变。其次,应当制定行之有效的学习计划,作为学生应当在学习的过程中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优点以及不足之处,通过掌握有效的时间管理方式,合理的对自己的时间展开支配,例如我们可以借鉴时间管理的四象限法则,根据事件的轻重缓急,逐一落实学习计划。最后,学生也应当塑造自身的坚定意志力,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因此只有脚踏实地地完成手头的每一件事情,不断磨练自身的意志品质才能够战胜学习倦怠,例如学生可以在学习期间坚持体育锻炼,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也能够形成坚韧的心理素质。除此之外,参加一些社团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当充分注重目标的作用并且制定学习计划,塑造强大的意志力,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品格。
结束语
综上所述,引起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我們应当从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角度出发,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概念作为切入点,从而缓解学生的学习倦怠,避免出现恶性循环,最终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秦鹏飞,赵守盈,李大林等.压力知觉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影响:自我控制和学习倦怠的序列中介效应[J].心理科学,2020,43(05):1111-1116.
[2]张平.高校“云教学”模式下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实证调查[J].高教论坛,2020(07):102-106.
[3]刘罗,李美仪,欧芯露,等.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领悟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14):61-62.
[4]刘罗,周海花,欧芯露等.互联网时代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与学习压力及学习倦怠的关系——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3):94-95+121.
[5]孔令先,王少明.思政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专业承诺调查与分析——基于西藏高校数据的实证研究[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5(02):210-215.
[6]赵俊洁,和爱林,朱海娟.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领悟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J].职业与健康,2020,36(08):1120-1123.
[7]魏晓波,陈晶,刘洋.西藏高校大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倦怠的特点及其关系[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09):99-100.
作者简介:邓永恒(1993.12—),辽宁开原人,硕士研究生,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辅导员,研究实习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