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在乡村振兴中的可持续性策略研究
2020-09-10钟震洋
摘要:近几年,农村问题成为党的重要抓手,伴随着乡村旅游而来的民宿发展成为社会上炙手可热的话题。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文件背景下,本文就民宿发展如何保持其必要的绿色可持续性、面临产业板块扩张而导致的管控乏力和文化内涵弱化等问题为目标,并结合了农村生态保护修复要点为民宿整体的可持续性发展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民宿;乡村振兴;可持续性;旅游
前言: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一重大决策为我国民宿行业掀起了一场青春风暴,同时也带来一些新的挑战。无数美丽乡村蕴藏着丰富的环境资源,充分利用好这些美丽资源,为农村带来最优质的经济效益,是我们当下最需要解决的难关。民宿为不同年龄段的游客创造轻松愉悦的休憩空间,在自然与人为设计中能够享受到区别于高楼大厦的乡野气息。改革开放后我国民宿热的兴起,使我国在这一行业效仿了不少日本、台湾甚至西方国家的设计思维与经营理念,逐渐形成了以家庭为单位,以旅游景区为主要宣传热点的消费模式。这种模式目前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形势下已取得了较为明显的作用:提高农民收入,带动当地旅游业农村产业发展,推动农村产业深度融合。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文化传承和资源利用,加强了农村生态保护与修复和丰富乡村文化生活这两项重大规划。
一、民宿发展过于依赖大景区和热门城市
我国目前的民宿任然处于一个初期阶段,从大部分民宿的分布上讲,都是围绕着一些本地的名胜古迹、少数民族特色区域、热门旅游城市、地质公园和省市级重点文物遗址等公共资源而发展的。这些民宿在背后有众多的文化资源和丰富的地理优势做支撑,所以在吸引游客上有极佳的优势,这就比其他小众的、位置偏远、景区资源较少的民宿生意要好得多,看起来这对扩大热门景区的吸引力和促进拉动热门城市消费是有利的,但这对整个民宿业的发展是不健康的。当下的中国民宿产业已进入结构转型期,地区不同而导致的各民宿旅游效益不均衡严重制约着旅游业在乡村中的持续性发展,也阻碍了当下的旅游转型阶段。效益的不平衡对于弱的那一端所造成的收入减少、地方劳动人口外流等问题,更影响到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及服务区域建设上一些民生问题,不利于现在民宿行业朝着一个业态丰富、区域多元化发展和产品多样的乡村旅游新格局可持续化发展道路。
对特色区域的人文发扬不够
民宿旅游在一部分富有人文情节和民族特色的区域是非常益于发展的,对乡村振兴也是起着重要作用。民宿在这些特色文化的感染下,可以结合独特的文化传统、人文历史、自然资源等来提高自己的品牌效应和文化意识,通过文化和民宿的融合告诉旅客这一地方的历史渊源和民族特性,丰富旅途体验。许多民宿在营建改建上都盲目模仿一些城市的星级饭店,打造出一个不符合乡村文化和地域特色的乡间别墅,只知道以奢华来吸引消费者,缺少朴素的民宿情怀。这些花大本钱而效益不长久的方式在山野中是显得格格不入的,既然有特色资源,主人就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来表达乡村的味道,激发城市中部分人群已经迷失的“寻根”情愫。
二、民宿安全参差不齐政府部门管理困难
随着乡村振兴的大力开展,民宿也成为乡村振兴的一线商机让越来越多的人走上给发家致富的道路,其中不乏一些投机者利用自家宅基地和非建设用地来做民宿旅游,民宿的建设用地应该为商业或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这在物业角度上是属于违法行为。还有者在建造过程中,未能将防火措施纳入考量之中,在安全监管部门查验过程中模棱两可蒙混过关。这对于政府来说,没有健全的规范制度来管控是难以界定民宿这类非标准性质住宿的违规违法行为的,但我国在2017年10月实施的《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和2018年11月发布的《共享住宿服务规范》已经着手约束民宿的具体标准,强化民宿行业的自律性,以此推动民宿往更加健全的法律文件上发展。
三、不仅要依靠大景区,也要开发小景区
民宿行业目前大多都以围绕大景区的有利换环境和宣传热势作为依靠,发展成为点式片式等民宿群,既有效的分担了大景区的游客供房问题,也为农村自身的发展提供了内生力量。但这种依托热门景点的民宿发展道路有一定隐患,最明显就表现在旅游旺季时,游客大多会前往更热门的地区,这就造成了大景区客容量饱满,小景区客容量不足的情况发生,淡季则几乎达到了萧条状态,这种不平衡的发展既不利于构建当前农村旅游格局,也不利于农村民宿产业的良性竞争。地方政府应鼓励投资商适当开发富有区域特色和当地文化的农村生态资源,扶持民宿行业联合发展,发挥热门景区农村产业发展牵头作用,其他小型生态景区协调发展,振兴多区域新农村多元化产业联合,使得其他农村人群在当今建设新农村热潮之中也能“分蛋糕”。
四、培养经营者与消费者文化意识,保护当地文化特色也需你我他
文化传承的保护与发扬离不开农村群体和社会群体的共同努力,要让一片区域一块地方的文化永久保存,从民宿上看,首先就需要经营者管理者意识到这片土地的文化价值不易,将地方性传统文化作为主要宣传手,发掘新的个性的、文化性的吸引手段,比如通过当地的特色农村产业,如茶、蜂蜜、等农作物搭载上民宿这辆“车”联合地方政府开办丰收节,在民宿之中附加一些富含本地元素的文化墙、标识牌、文化图腾等,让城市旅客享受乡土风情之时能够学习到农村文化的质朴淳厚,在这些地方性元素的刺激下形成内在的保护传统文化的共识,同时当地社会和学校以及有关部门应也普及振兴农村文化的重要性,教育和培养公众的文化传承保护,这样农村和城市二者形成内外的文化刺激通道,让城市消费者在家中和乡村中产生动态循环,让游客不单单只做一名花钱享受的旅游者,让经营者不只做一名谋利的老板。乡村振兴在农村中的体现不应该仅仅是经济产业上的振兴,发展农村文化振兴、保护农村特色区域文化既符合我国目前农村旅游产业新升级,也能推动民宿产业和农村文化产业并驾齐驱,使得民宿业发展格局走“新、快、稳”的路子。
五、合理管控民宿收费及安全规范,需要政府部门严格监管
规章制度是国家对民宿管理的一手利器,也是给予旅客最重要的权益保障。随着民宿的区域和板块不断的扩大,政府与工商、公安、建设、消防部门等出台相应民宿的规则来管理民宿的管理、收费、安全等问题,以免部分民宿经营者靠着农村资源钻着规定空子做安全有隐患的民宿,价格不合理的住宿费甚至打着农村特色的旗号收天價住宿费,这些直接影响了民宿产业的口碑和服务功能。再次,应加强监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作用,需要旅游部门严格定时检查民宿的接待和收费情况,信访部门积极回应群众的反馈消息,同时也需要开放网络通道,让旅客消费者在遇到不公平的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能够第一时间用法律法规维护群众的利益。有效的规定和健康的管理是在民宿产业中做到可持续性最重要的环节,要让旅客在民宿中有理可循,有法可依,也能够提醒经营者勿要在农村新产业中打擦边球,借着“美丽乡村”只图眼前利益,而浪费了更广阔的农村发展空间和天然地域资源。
参考文献:
[1]周锦,赵正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文化建设路径研究[J].农村经济,2018,(9).9-15.
[2]苏然.产业视角下的乡村民宿品牌策划研究--以莫干山民宿为例[J].美术大观,2018,(9).118-119.
[3]游上,史策.发展民宿旅游助力乡村振兴[J].人民论坛,2018,(13).96-97.
作者简介:
钟震洋(1996-),性别:男,汉族,湖北黄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乡村设施、历史建筑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