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驱动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2020-09-10严龙

高考·中 2020年10期
关键词:问题驱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严龙

摘 要:化学是一门实践性与理论性兼具的自然科学。其内容有其自身的逻辑性与系统性,对高中生的理解会造成一定的障碍。问题驱动法可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理解高中化学理论内在的联系与逻辑,帮助学生完成对化学知识的意义构建,建立知识体系,发散思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问题驱动

教育部《关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发布,标志着高中课程改革进入了核心素养时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高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作出了具体的描述。如何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就成了一线高中教师需重点思考的问题之一。作者经多方探究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了用问题驱动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对高中化学知识进行意义构建,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所谓问题驱动发是指将教学内容设置为一个具体的核心问题,并将其分解为若干个与之相关的具体的子问题,课堂教学活动围绕问题解决展开。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解决一系列子问题的基础上最终解决核心问题,从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一、问题驱动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是现代教育非常重要的理论基础。其核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发现和意义构建。每个学生的基础水平、智力因素是不同的,所以每个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知以及探究方法是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时,学生都会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建构的基础上,对新的知识进行选择、提取和加工,并赋予其意义,进行意义构建。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就是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意义构建,所以在课堂教学上要创设教学情境,将课堂教学内容凝练为一个核心问题;并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和知识内容將核心问题分解为若干个与核心问题相关的学生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可以解决的分问题,这些分问题可以构成一条有内在联系的,符合教学内容自身逻辑性的问题链;然后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验探究,讨论等方法逐步解决问题链中的问题,并根据其内在的联系和逻辑将之凝练为核心问题的结论,从而解决核心问题,完成对课堂教学知识的意义构建。

二、应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

1.创设情境,提出核心问题

核心问题是一个可以统领和概括整节课教学内容的一个问题,解决了核心问题,就完成了整节课的教学和学习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先创设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实际情境,以此引起学生的注意,并结合实际情境提出能够统领整堂课的核心问题。如在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难溶电解质沉淀溶解平衡》一节的教学中中,首先向学生展示图瓦卢海平面上升,其60%的国土将沉入大海的科学预想,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图瓦卢的珊瑚岛被海水侵蚀时发生了什么化学物理过程。提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发生什么化学物理过程?有什么规律?

2.根据内容,分解核心问题

核心问题是统领整节课的主问题,但是核心问题往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学生无从直接解决的问题。因此提出核心问题后,教师要根据整节课的内容结合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将核心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子问题。(1)难溶电解质是否绝对不溶?(2)能否用实验探究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溶解过程?(3)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是如何建立的,遵循什么规律?(4)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受哪些因素的影响?(5)如何定量地表示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6)如何用溶度积常数和离子积之间的相对大小判断沉淀生成和溶解的方向?

设计的子问题必须要紧紧围绕核心问题,为解决核心问题服务。并且设计问题时要深入浅出,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前一个问题的解决要为后一个问题的解决提供条件,能形成一条有内在联系的问题链。解决了所有问题就完成了整节课的意义构建。

3.学生探究,解决分解问题

设计的问题必须是符合学生现实学情的问题,是学生通过资料查阅,实验探究,分组讨论等方法可以解决的问题。即使稍有难度的问题也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后可以解决的问题。

如,可以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解决以上问题(1),通过各种难溶电解质溶解度的数据,学生很容易知道并无绝对不溶的物质。在此基础上可以设计实验探究难溶电解质的溶解是可逆的,饱和溶液状态就是沉淀溶解平衡状态,即解决问题(2)。解决以上两个问题后,即可将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行为归结为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因此就可引导学生结合化学平衡的原理和规律,解决问题(3)(4)(5)(6)。

4.归纳总结,完成意义构建

在解决了子问题后,将子问题的结论归纳总结,即可得到核心问题的结论。解决了所有的子问题后我们就可得到结论,难溶电解质的溶解沉淀是可逆的,遵循化学平衡的原理。在解决子问题以及得到核心问题结论的过程中就会完成对整节课内容的意义构建。

三、结论与反思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应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将学习内容凝练为一个核心问题,并将之分解为若干子问题,形成一条问题链。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中心地位,在解决问题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中心,学习的主体,主动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探究。由于分问题之间具有层次性和内在逻辑性,在解决分问题的过程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由于学习内容抽象而无法理解的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问题驱动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发散思维,完成对学习内容的意义构建,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昕.基于核心素养的“问题任务驱动”式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离子键”为例[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9(3):47—53.

[2]黎良枝,吴俊明.探索“任务驱动”下的化学教学设计与实施[J].化学教育2004(1):32—34.

[3]李春燕,张礼聪,孔琴飞.“任务驱动”促进化学核心素养发展—“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J].化学教育学2017(7):73—76.

猜你喜欢

问题驱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以问题驱动改进随机变量分布的教学
以计算思维为中心的数据结构教学方法探讨
“问题驱动式”生物高效课堂打造的做法
“问题驱动+能力提升”卓越课程建设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