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线上教学利弊及优化路径研究
2020-09-10鲁玲张海川
鲁玲 张海川
摘 要: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国各地各高校纷纷响应“停学不停课”的号召,开始寻求在线教学解决方案,线上教学模式呈现出“井喷”状态。为了充分了解线上教学开展实效,本文对线上教学情况出现的问题进行盘点和梳理,分析线上教学优势与不足。面对网课新形势,建议教师树立教学新观念,提高自身信息素养观,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教育方式,整合信息技术与特定学科教学能力,拓展教学新空间,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基于平台讨论功能特点,实现师生有效互动,充分发挥在线学习的开放性与趣味性,形成与实体教学的相互互补。建立网课技术帮扶机制,实现教学资源优化配置与课程优化设计,切实发挥集体智慧,组织集体教研、协作建立课程精品。
关键词:“互联网+教学”;线上教学;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0)44-0026-04
新冠肺炎期间,全国各高校在教育部门的安排部署下,结合本校自身情况,纷纷开展线上教学工作。在当前线上教学融合了“互联网+”“智能+”技术的背景下,线上教学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和世界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面对如此庞大规模的集中线上教学,不得不思考如何正确看待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关系,利用信息技术优化传统教育,推进学科融合,以更好的应对未知变化,这既是教学发展的一个挑战,也是教育改革的契机。
一、高校线上教学的优势与不足
线上教学是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利用手机、电脑及网络实现异地、多人、同时展开教学、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通过查阅知网、万方等网站上的文献资料显示,我国基于多媒体、互联网用于教学的研究已有一些科研成果。作为教育工作者,既是线上教学的重要参与者、实践者,同时也面临着线上教学的挑战,更应该客观的看待线上教学,正确全面的分析线上教学优势与不足,进而完善教学方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一)线上教学的优势
1. 线上教学便捷性
线上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最大优势是跨越了时空限制。一是授课空间便捷。教师利用网络,将传统课堂搬到云端,实现教学空间的转换。同时网课也扩大了课堂规模,将原本只能容纳几十个人的小课堂,变成了有更多学生的大课堂。二是学习方式便捷。线上教学阶段,学生上课时间是相对自由宽松的,如因网络拥堵学生未及时赶上直播课程,课后可以无限次的反复观看回放课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查漏补缺,及时巩固加强自身薄弱环节。三是互动方式灵活。网络课堂使原有的一对多变成了一对一模式,原本在传统课堂上鲜少发言的学生也能够利用网络平台与教师沟通交流。
2. 网络平台多样性
疫情期间,全国绝大多数高校使用的教学网络平台主要集中在智慧树、中国大学生慕课、雨课堂、超星学习通等相对比较成熟的教學网络平台。大部分平台涵盖了授课、布置作业、资料传送、回放、签到等功能。其中部分网络平台共享国家优秀精品课程,这些线上教学课程资源的使用,一方面给当前的网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不仅易实现“停课不停学”的目标,同时也能使普通高校的学生学到全国一流高校的课程,对教师教学提供参考价值。教师也可以根据课程性质、平台特点以及授课习惯,将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如音频、视频、动画等资料利用网络平台运用到课堂设计中。
3. 授课方式个性化
当今时代在注重规模化生产的同时,个性化定制已经变成一种新趋势。线上教学也不例外。虽然部分教师因年龄较大及对网络平台功能熟悉程度的影响,选择最为便捷的会议室直播功能进行课程直播,但是已经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采取网络课程翻转形式,鼓励学生成为课堂主角,增加小组交流讨论环节,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不断优化网络课堂设计;还有部分教师围绕教学重点难点问题选择录制微课、微视频进行精讲,这样既节约课程讲授时间,同时学生也可以自主完成预习、学习、复习及测验,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聚焦教学难点,将更多时间用于答疑互动。
(二)线上教学的不足
1. 授课受网络条件影响大
影响线上课程的最大因素即网络条件,优质的网络环境是实现教学效果的有力保障。疫情下的大规模网课,对网络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否满足巨大的网络访问量,已经成为影响实现线上教学的先决条件。另一方面,虽然网络平台的多样性给教师提供了选择余地,但有些学生网课阶段忙于切换各种教学软件,造成网络拥堵、网课卡顿等现象,因此,需要加强网络平台的信息化建设,根据教学需求,优化软件功能,更好地为师生服务。
2. 开设课程类型较单一
线上课程相比线下课程有着一定的差别,最明显的区别就在课程设置方面。由于受环境场地、教师能力水平、网络资源等方面的限制,部分课程无法开展,导致线上课程设置不同程度受到影响。比如艺术类、体育类和理工科专业由于受环境地点限制,目前的授课存在不能满足基本需求的问题,一些高校只能开设一些基础类课程,相关专业课程或更具实操性的课程则无法开设。
3. 课堂管理难以把控
学生在线上课堂初期,因新奇、便利等因素表现出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但由于上课环境等因素的干扰,出现上课疲倦、走神等现象,线上课堂对学生自身的约束力是一大考验。由于网课没有传统课堂授课的氛围,教师无法向学生全方位展示肢体语言、情绪感染力等,面对教学之形、教学之术发生的变化,使教师无法对学生端学习状况进行客观把控,如何在现有条件下进一步提升网课质量和吸引力,及时感知学生学习状态是一项挑战。这要求教师要在教学内容中不断挖掘互动因素,整合网络教学资源,组织学生感兴趣、有意义的互动讨论话题,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及课堂学习氛围,重构教学评价及质量监控体系。
4. 线上线下教学衔接面临挑战
线上教学初期,学生没有教材,依靠教师选取网络平台现有教学资源来学习。虽然各大平台推出的都是国家精品课程,但往往与代课教师常用教材不匹配,同时也存在没有相同课程资源,只能选择相似课程来作为线上教学补充的情况。回归课堂后,如何将优质资源与自身教材相结合,如何做好线上线下教学的衔接是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5. 课程教学效果难保障
就目前全国多数高校线上教学形式来看,大部分高校的课程普遍采取直播或录播两种形式。直播方式将教师课堂讲解的过程实时的传播到学生面前,但网络直播能否顺利进行的前提是具有优质的网络信号,如果网络信号差,课堂效果将大打折扣,同时也面临如何避免直接复制线下课程带来的挑战。就院系老师教授的专业课来说,通过录播方式有利于提高课堂质量,保证课堂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但录播方式也存在着课堂的互动提问环节较少、部分课程时间虽短但内容较多、不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等问题。
二、高校线上教学的优化路径
近年来,为了引导和规范教育移动应用有序健康发展,更好地发挥教育信息化的驱动引领作用,教育部、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我国的线上教育也取得了长足发展,这次疫情对开展线上教学实践提供了重大教学改革契机。面对这种线上教学“全面开花”的形势,如何确保在线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做好线上与线下教学有效衔接及混合式教学改革,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值得所有教育者思考。
(一)对面网课新形势,树立教育变革观
截至2020年5月初,根据教育部对全国线上教学进行的数据统计显示,全国有1454所高校开展在线教学,参加在线学习的大学生共计1775萬人,合计23亿人次 [1]。疫情期间的特殊网课看似应急之举,却已是“互联网+教育”的大势所趋。作为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与时俱进,迎难而上,正确看待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关系,不仅要会利用信息技术,更要提高自身信息素养观,让自身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有机结合,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育方式,善于提升信息技术与特定学科教学的整合能力,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
(二)基于平台讨论功能特点,实现师生有效互动
从线下到线上,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多改变,由面对面到面对屏幕,由教室空间到网络空间,从传统教学到信息化教学 [2]。面对诸多变化,部分教师由于无法确认学生是否认真听课,学生思路能否跟上课堂教学而倍感焦虑。“教学活动不是单向的信息传播活动,而是基于师生、生生多维互动交往的社会化活动。” [3]学生不是旁观者,而是线上课堂的直接参与者。虚拟空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实现师生有效互动。教师作为线上课堂的组织者,要学会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讨论等功能特点,开展小组讨论,以连麦抢麦等形式,充分发挥在线学习的开放性与趣味性,形成与实体教学的互补。
(三)建立网课技术帮扶机制,实现教学资源优化配置
建立精品课程,需要树立“集智教育”理念。切实发挥集体智慧,组织集体教研、相互协作建立课程精品。疫情下的特殊网课,各高校虽积极联系各平台的网络技术人员对教师网络平台应用进行帮扶,但线上教学环节没有形成合力,整体效果不佳,亟待改革与整合。可以借鉴国家级、省级精品示范课程,以及中国大学生慕课等线上优质教学资源,本着“共创、共建、共享、共赢”的理念,大胆创新,团队合作,加强学科融合,发挥教师自身优势,围绕慕课录制、微课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网络技术的操作等环节进行合理分工,最终达到“1+1>2”的效果 [4]。
(四)根据线上教学特点,进行优化课程设计
疫情线上教学期间,涌现了一批敢于创新的优秀教师。其中,河南教师商天奕开通抖音号,将葡萄酒酿造与品鉴课程制作成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抖音短视频,粉丝上万,课程视频累计观看4万人次。与其相反,若武断选择APP强制学生下载,将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要避免满堂灌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从学科特点出发,精心设计在线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挖掘专业学习的趣味性,同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活跃课堂氛围。
三、高校教育的未来走向
高校应未雨绸缪,做好打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持久战”的准备,总结好前期线上教学经验,利用线上教学成果,实现线上线下教学有机融合,拓宽教学改革路径。
(一)混合式教学将成新常态
目前,混合式教学已经成为很多学校的现实选择,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要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教育系统,既要将线下教学直观、形象、面对面等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又要集线上线下教学优势于一体,改造传统课堂,完善课程设计,更新教学思维,不断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努力打造混合式立体教育场 [5]。
(二)未来教师角色更加多样
随着未来学习方式与教育形态的变革,未来教师角色将呈现多样性。传统学校模式下的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导的角色特征将逐渐弱化,未来教师的角色将多样性 [6]。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领学者,是学习情境的创设者,是学习资源的开发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这就要求教师要将育人作为立身之本,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切实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练好“内功”,将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深入教学过程中,让信息化技术不只是传播媒介,让学生争做“教育信息化2.0”的践行者。
(三)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发展
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发展,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机遇和挑战。中国将加强与各国的交流合作,深化智能教育协同创新,推动人工智能高端人才联合培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各国一道共享智能教育发展红利 [7]。此次线上教学正是高校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契机。面对未来,我国高校教育必须重视与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数字教学资源实现全覆盖,积极树立现代科技技术推动教育理念,开拓教学方式、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努力探索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教育有机结合,着力推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谱写人才培养奋进之笔 [8]。
总之,在人工智能发展、5G时代逐渐普及的趋势下,未来高校教育发展方向必将是线上和线下长期共存、共生、共促的混合式模式,面对机遇与挑战,高校教育要在变革中思考,在思考中求变,在变化中进步。
参考文献:
[1] 中国青年报. 高琛代表:“线上+线下”将成为教育教学常态模式[EB/OL]. (2020-05-27)[2020-09-01]. https://chuzhong.eol.cn/news/202005/t20200527_1729763.shtml.
[2] 王永丽. 高等职业院校“停课不停学”背景下线上教学方式比较研究[J]. 农家参谋,2020(13):298.
[3] 邓辉,周世祥,靳晓燕. 云端教学: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的契机[N]. 光明日报,2020-04-13(01).
[4] 谢幼如,邱艺,黄瑜玲,王琴磊. 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方式的特征、问题与创新[J]. 电化教育研究,2020(03):20-26.
[5] 陈树娇,李园园. P-D-P-S模式:疫情背景下校本在线研训模式的构建及实践探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20(06):17-21.
[6] 张敏. 线上学习的内涵、困境与策略[J]. 教育教学论坛,2020(06):22-24.
[7] 新华社. 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在京开幕 孙春兰宣读习近平主席贺信并致辞[EB/OL]. (2019-05-16)[2020-09-01]. http://www.gov.cn/guowuyuan/2019-05/16/content_5392272.htm.
[8] 钟绍. 人工智能如何推动教育革命[J]. 中国电化教育,2020(03):17-24.
(责任编辑:胡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