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网络思政育人路径思考
2020-09-10黄仕珍
黄仕珍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路径。然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不仅给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平台、载体及资源,也对传统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当前网络化生活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常态,对大学生思想行为也带来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影响。运用网络载体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是目前高校网络思政育人工作的重中之重,能有效引导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健康发展。高校应从统一目标,进行网络思政教学、完善“三全育人”考评机制、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营造网络平台文化氛围等方面入手,开展网络思政育人工作。
关键词:三全育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0)43-0138-04
网络思政育人是指通过利用各种网络工具和网络平台,对受教育者传递一定的思想、政治、道德观念等方面的影响,使受教育者逐步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和阶级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的社会性实践活动。大学生群体既是高校网络的重要参与者、使用者,也易是高校网络舆情的影响者。网络思政教育相对于传统思想教育活动而言,主要利用的是网络工具平台,在平等、开放、互动的环境下通过信息传递、思想语言的交流来实现教育目的。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促进思政教学领域的重要渠道。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不仅丰富了思政教学方式,也是学生解决思想问题的途径。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网络教育原则
网络思政教育的原则主要是针对学生在学习时塑造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网络思政教育课程应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相一致,根据年龄开设相应网络课程。因此,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要主动了解国家政策,了解学生使用网络的状态,创新网络思政工作手段,积极探索创新网络思政工作的方式方法,搭建符合学生需求的网络阵地、新媒体平台,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理想信念,引导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宣传贯彻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一)有效性原则
所有网络思政教学都是针对特定目的而进行的,教师应当对教学效果进行测试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网络思政教学应保证学生从网络中获取更多知识,思政理论是从理论中衍生和执行的,并且理论可以在实践中得到认可和检验。
(二)时代原则
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在当前形势下进行网络思政教学,必须符合我国当前的教学时代背景,通过网络学习,学生可以在网络教学中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成果,更有效地感受到时代理论的发展。
(三)安排协调、实施计划的原则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是针对特定主题进行的,并且需要专门人员做好充足准备和计划。高校教师应根据年龄段,针对大学生开设不同的实践课程,以确保实践教学的效率,同时制定相关教学计划。例如大学生应具有的感知能力,可利用网络教学增强大学生思政意识。此外,教师在准备各种活动前需要制定详细的计划。基于上述原则,网络教学是系统的教学行为,面对新时代、新形势,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三全育人”体系在教学领域中受到广泛应用 [1]。
二、“三全育人”的意义和优势
“三全育人”是一门教育哲学,可以为全面、系统的教育活动提供帮助。“三全育人”包括三个方面:全员教育、全过程教育、全方位教育。全日制教育意味着教育不是个人的行为,而与教师和学生都息息相关,例如针对大学生的教育,老师、父母和学生需要共同努力。大学生网络思政教学的内容丰富多样,可根据学生特点制定教学计划,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教育过程强调连续性,因此,教育应是从大学生入学到就业所有阶段的持续过程。基于大学生的多样性、多维性和阶段性,所有教育过程应该是协调一致的。在这个阶段,“三全育人”制度有其自身的优势。
(一)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并进行系统教育
“三全育人”体系可以系统的对大学生进行培养,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不仅是高校的责任,也是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三全育人”的多维性质使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了协调的工作整体,能有效对学生开展系统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任何一方都有责任。各方必须通过不断沟通加强工作、履行职责,高校管理层则需要制定整体计划以确保“三全育人”教育的效能。
(二)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三全育人”通过道德、智力、体育、艺术和劳动的综合发展来培养人才。在这一目标的基础上,参与教育的各方应相互配合,并明确教学目标,在不同的活动或阶段,执行不同的角色和任务。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鼓励学生相互监督,为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提供保障。
(三)确保教学过程有序开展
“三全育人”旨在培养大学的综合型人才,从学生入学到步入社会,各方参与者应自觉承担起责任,以实现教学目标并确保教学过程有序开展。思政教学作为人才素养培养的基础,必须调动学生、家庭和社会资源来支持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面临诸多挑战,增加了人才培养的难度。然而“三全育人”的目标是培养在道德、智力、体育、艺术和工作等各个方面发展的人才,这无疑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有效应用于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2]。
三、“三全育人”在大学生网络思政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一)统一目标,进行网络思政教学
学校、家庭、社会之间需凝聚多方合力,帮助大学生全面发展道德、智力、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從多个角度在学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从理论上说,应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人才需求。学生从入学到进入社会,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应合力开展大学生的全面教育,丰富学生的思想政治实践活动,为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提供条件。
1. 落实教师责任
在“三全育人”背景下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是确定教学和育人目标,增强教师责任感,让“三全育人”思想为政治教育的发展奠定基础。在教书育人方面,高校不仅需要完善教师的职责,还需强化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因此,教师作为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角色,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理念为指导,树立“教育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规范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方法,并要求学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在此基础上,学校应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科目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建立教师道德机制和评价机制,同时深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了解学生学习习惯,促进网络思政教学的发展。
2. 提高教师教学品质
教师师德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思维和完善的学习理论非常重要。教师应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尊重学生,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能够多元化发展。从科学的角度进行教学,并使学生有意识地学习、思考和感受,最终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自觉学习掌握先进的教育思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专业水平,才能更好地对学生开展道德教育。
3. 完善教学制度,保证教学质量
高校应该加强教学体系的管理和维护,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完善教学制度,选取高质量教材开展课堂教学。同时,要求教师必须先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确保全体教师协调配合、积极合作、忠实履行职责,明确教育义务和责任,以此保证教学质量。
(二)完善“三全育人”的考评机制
由于“三全育人”教学机制的参与者很多,因此,必须为每个参与者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在保证活动效果的同时,及时观察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实际学习结果,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趋势,并纠正学生现存的问题。因此,考评机制必须将所有实际活动纳入评估体系,并通过评估审查实际活动的有效性。首先,建立全員育人考评机制。以党委为领导核心,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专业教师、教辅人员、学生干部等各自的分工与职责,设置考评指标,提升育人效能,实现学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其次,认真梳理考评对象,做到育人全覆盖。将学校全体教职工都纳入考评范围,要求教师既要做好教书育人工作,也要兼顾学生管理工作,同时要求后勤教辅人员做到管理、服务育人。第三,注重实效性评价指标的设置。针对不同考评对象设置不同评价指标和评价内容,确保评价指标的实效性。最后,重视评价结果的运用。评价机制目的在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必须重视结果的运用,如可以作为绩效发放的参考依据,作为教师评优评先、晋升重要依据 [3]。
(三)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
“互联网+”时代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应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互联网+”相结合探索育人新途径,网络育人首先是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养,营造良好的网络平台文化、思想政治氛围、解决教育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4]。
首先,将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纳入课程设置,邀请专家就互联网的合理合法使用展开授课,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意识。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通过班会和座谈会开展网络安全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网络防御能力,积极传递正能量。第三,通过网络资源观看视频,培养学生的网络自律意识和理性分析技能,使学生遇事能做出理性的选择和判断。第四,培养学生的诚信度,提高思想素质,提升新形势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在“互联网+”时代,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不仅是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而且是优化高校网络文化环境的迫切需要 [5]。
(四)营造网络平台文化氛围
在“互联网+”时代营造积极健康的文化核心,营造网络平台文化氛围,是解决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首先,高校应建立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或开发校园客户端,提高学生认知度,以便形成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其次,以新的非线性互联网思维为指导思想,有效监督学生的上网行为,确保网络使用的规范性。培养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网络习惯。第三,整合网络资源,增加平台文化内涵,为学生提供绿色网络平台。第四,建立正能量的资源模块,宣传积极的思想和能量,并根据意识形态特征监控好网络平台,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确保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增强大学生自律、自觉的责任感 [6]。
四、结语
“三全育人”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出发,是新时期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该教学体系坚持全员教育、全过程教育、全方位教育,“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能有效提高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及时性、充分性和吸引力。在此基础上,从明确教育目标、建立健全思政教学制度和执行整个教育过程三个方面,按照“三全育人”模式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创建和谐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 高玉亭,郝慧琴.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的路径探索[J]. 校园心理,2019,17(04):264-266.
[2] 马朝晖,刘宏伟.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校班主任育人工作战略定位研究[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05):108-110.
[3] 吴海燕,张耀东,白向玮. “三全育人”的实现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8,31(23):82-83.
[4] 田娜. “三全育人”视角下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 读书文摘(中),2019(12):1-2.
[5] 郭芳. “三全育人”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J]. 西部素质教育,2017(20):28-29.
[6] 余招文.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网络育人路径探析[J]. 大众文艺,2020(01):214-215.
(荐稿人:陆孟兰,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思政教学部副教授)
(责任编辑:胡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