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个性在体育课堂彰显
2020-09-10张腾
张腾
摘 要:培养学生的个性是教育的理想,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中学体育教学目标。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个性化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了备受中小学教师关注的问题。为此,体育教师要积极采取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中学体育;个性;合作;游戏;教学
现代体育教学理论告诉我们,个性是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我们知道,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正是学生长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不仅有较强的模仿性,而且具有可塑性强的特点。因此,体育教学应该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在体育训练中跌、打、滚、爬,唯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才能塑造学生的个性。
一、创设个性教学氛围,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心理学研究认为,认知的过程是一种心智活动,需要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在对中学生中开展体育锻炼活动,教师首先应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彰显自己的个性。例如,体育教学中首先进行的热身活动,很多学生认为这个环节可有可无,对开展这项内容的重要性不够重视。此时,我们不妨利用基础性的训练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引导学生开展简单化的热身。如在开展“沙坑逃亡”、“太阳岛”等热身游戏,都可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教学中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不妨组织男女生合作来开展“猫捉老鼠”这样的体育游戏。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活动自己的上肢,有的学生利用自身的的移动显示出灵敏性。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彰显自己的个性。值得注意的是,在创设个性化教学氛围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避免出现主观化的情绪,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为主。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学生个性的目的。
二、设置个性教学环节,满足学生个性要求
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心理发展变化明显,个性化要求日益加强。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其兴趣所在,并根据学生的兴趣需求,选择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如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基础的性别差异意识,因此会出现男生喜爱篮球、足球;女生喜欢跳绳、跳皮筋的现象。为迎合全体同学的不同兴趣需求,教师可以在自由活动环节,为男生和女生分别准备篮球、跳绳等适合他们的活动教具,以此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要。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心理差异,制定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环节。比如,在进行“接力跑”训练时,考虑到这项运动的团体合作性质,以及不同学生之间的体质差异,教师可以设计难度层次分明的“分段跑”活动,将接力的比赛全程分为50m、80m、100m的不同难度层次段,以此适应不同学生的运动能力。分组时,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运动表现情况对其进行划分,尽量保证每组的平均水平处于相对均衡的状态。通过这种个性化的教学环节,既可以避免学生在过高强度的运动中受伤,还能够有效防范部分学生出现自卑、失落等消极的情感问题。
三、设计创新体育游戏,发挥学生个性特点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教师必须对现有的教学模式作出创新性的改进,让学生在充满新意的氛围中实现个性化发展。游戏化教学是体育课程中常见的教学形式,它凭借自身趣味化的优势,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喜爱。然而纵观我国的游戏化教学现状,很多教师仍沿用一些落后的游戏形式,这样的游戏既没有迎合中学生的发展特点,还缺乏新意,自然无法引起學生的参与性。为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智勇双全”的综合性游戏,例如“冲锋陷阵”:将全班同学分为相对站立的八列纵队,当听到开始命令后,各队第一名同学从起跑线处出发,跑向与自己相对的队伍。途中如果遇到对方队伍的同学,则两人需要通过问问题决出胜负,若成功答出问题则继续前进,否则退出比赛,由本队第二名同学继续出发,以此类推。问题的种类、范围均可以自由选择,当规定时间结束,哪一组达到对方队伍的同学的最多,则该组胜利。该游戏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运动能力和策略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游戏中发挥自己的个性优势。
四、开展小组合作活动,培养个性合作意识
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以班级为单位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中学生不仅需要提高身体素质,更要在体育活动中树立个性化的合作学习意识。为此,教师可以发起一些融合各种运动形式为一体的体育活动,并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例如,教师可以将跳远、50m折返跑、实心球这三项田径运动相结合,组合成一个接力性质的综合性体育运动。实际教学时,先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个人数为8的小组,其中两人参与跳远接力,两人参与实心球投掷接力,四人参与折返跑接力训练,将跳远和实心球的距离加、接力跑的速度为评判标准进行计分,第一名为8分,第二名为7分,以此类推。当三项运动全部完成之后,根据三者的计分成绩总和决定小组的胜负。通过这种小组合作的综合性运动形式,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体育特长,在激烈的比赛氛围中,实现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合作训练。再如,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两人三足”、“集体跳大绳”等合作式运动,在锻炼体能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协调、合作水平。
五、挖掘体育学科优势,制定因材施教策略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因材施教是实行个性化教学的关键。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个性化体育优势,并以此制定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例如,在进行“篮球运球”的教学时,部分学生对篮球运动的接触较少,需要教师对其进行重点教学;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篮球很感兴趣,已经掌握了运球的规则和方法。为兼顾全体同学的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教学活动的顺序,将考察环节提前进行。课前先询问学生是否了解基本的篮球运球规则和方法,当有学生主动表示了解时,再邀请他们展示给其他的同学,通过展示的形式考察这些学生的具体掌握情况,对一些掌握较好的同学予以表扬,同时安排他们提前自由活动,进行自主练习。随后,教师可以对剩下的同学进行集体性的指导,通过理论讲解、动作演示和跟踪指导等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掌握运球的技巧。此外,教师要积极将采取鼓励式的反馈机制,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和长处。例如,针对一些掌握水平较好的学生,可以在予以肯定的基础上鼓励他们挑战难度更高的动作,对于水平较低的同学,要及时发现并表扬他们的进步之处,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充分张显学生个性
创新是课堂教学中永恒的追求。体育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更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要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重新建立、重新发现,在积极主动学习中发展思维。例如,教学中让男、女生搭配起来共同参与训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十分的高涨。再如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创编体育游戏运动,这不但是一种教学模式的创新,更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中学生的个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我们知道,体育运动本身就是在不断地发明与创新中发展起来的学科。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彰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满足中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发挥其求索精神。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去重新尝试、重新建立、重新发现。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的运动。例如,在课前的准备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设计一些徒手操或者游戏活动;上课时要求学生进行分组做准备活动,从中都可以发现学生们设计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而且学生的运动兴趣也是十分浓厚的。课堂上有的小组做游戏,有的小组开展花样跑等等。实践证明,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们的积极性高涨,个性也得到了及时的释放。
综上所述,中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是现代体育教育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必须及时树立个性化的教学观念,通过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措施,在体育教学中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唯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梅碧煌.浅谈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02):258.
[2]王尚能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J].新课程(中学),2018(01):209.
[3]孔维兵论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J].学苑教育,2018(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