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程思政大环境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0-09-10毛惠李琼罗淞雅熊雪娇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思政元素专业课程教学方式

毛惠 李琼 罗淞雅 熊雪娇

摘要:随着课程思政的春潮,教育形式及教育教学手段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高职类的专业课程教学带来了莫大的机遇及挑战,本文以《材料与施工》为例从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展开,充分融入思政元素,落地课程思政改革要求。

关键词:专业课程;教学方式;思政元素

一门课程的改革,最直观的体现于课程内容的体现,而课程内容也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因素,在此,为实现教学目标,需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合理的制定课程目标、教学目标都对教学内容的编排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程思政内容的融入必须体现现行的课程思政目标要求,即技能的培养和思政素养培育同频共振,本文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核心课程《材料与施工》为例展开如下见解:

一、课程内容的制定

1)技能培养内容的确定:本课程的专业人才培养对应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相关岗位,对于其岗位生产过程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本课对学生技能培育对核心素养培育有密切联系。通过对相关职业岗位(施工员、质检员、监理员、采购员等)职业标准及岗位工作内容进行分析,采用基于真实工作任务过程系统开发课程内容,重构教学内容,主要工作如下:

①工作任务分析。对应岗位典型工作工作任务分析,择取典型建筑空间类型为工作任务,确定与本课相匹配的空间任务要求,教师重构教学标准,制定教学的素质、知识、技能目标。

②行动领域归纳。根据典型工作任务,整合工作项目的行动领域,最终确定技能要求。合理的搭配选用材料;甄别材料的性能、质量,材料进场的组织管理;材料抽样;现场施工材料的验收;施工现场的成品保护。

③学习领域转换及课程内容序化。

根据技能知识的建构和行动领域转化为课程,完成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化。根据学生职业成长规律,将真实工作内容由浅到难序化排列。教学中,创设实际工作情境,依托项目进行教学。择取实际工作项目,将工作项目设置知识、技能节点,分部分项任务-子任务进行课程合计,注重融入新材料、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实现专业技能培育内容择取。

2)思政素养培养内容的确定:思政素养的培养和技能培养是密不可分的,往往思政素养培养是伴随着职业技能培养而实现的,如职业道德、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团队精神等工作态度。通过挖掘建筑相关行业的历史及文化内涵以及装饰施工过程等所包含的思政元素,实现学生思政素养培育的切入点,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通过中国传统元素的挖掘,如我国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非遗传承等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及文化自信。

②深度挖掘與课程内容契合的建筑材料的更新、施工新技术的应用、社会关系、产业的发展等视角,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辩证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发展能力。

③通过案例及实训项目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及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能力。

④结合时下热议,引导学生怀揣家国情怀,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培育学生正确的职业操守,敬业精神、勇于开拓能力。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程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通过课前视频推送、课中开展工作项目,以实际工作任务作为课程知识点,学生以完成工作子任务作为教学内容、课后自学国家标准性文件同步进行。

引入材料、施工技术生产过程种的工程事故案例,分析原因,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汲取教训,让学生体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明确工程项目施工中严谨的工作态度,避免可能造成的遗憾发生,培育学生在今后的岗位工作中,严把工程质量关,对职业产生敬畏之心,杜绝偷工减料,最终害人害己。同时,课程教学中,引入先进的施工工艺,如装配式建筑等,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拒绝铺张浪费,培育学生勇于创新,持续性学习品质。同时引导学生在工程施工中,善于控制成本,把控质量关的同时也做好成本控制。

三、实践教学

通过布置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空间设计方法实训项目,既提升了专业技能,又让学生们去翻阅、收集相关资料,学习先进的理论水平、将中国特有的文化融入空间设计、专业之中,进一步推动了课程思政的有效性。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跟专业相关的社会公益项目,进一步灌输设计与人服务的设计理念,潜移默化的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课程资源

课程组通过上述的分析从而研究、搜集相关视频、文本类资料充实知识、技能点的同时,深度挖掘思政元素,实施课中讲授,课后渲染的良性循环。

五、教学评价

针对教学内容不同的工作项目,设置自评、互评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展示装饰材料的应用作品、施工图的绘制作品等,通过展示,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借鉴,完成学生之间的评价。最后,教师再进行点评,点评设置项目点评及课程终评,以项目为单位,每个项目完成后,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梳理知识点,完成技能培育,课程结束后,对知识点整理归纳,培养岗位技能。制定调查问卷,对课程评教进行双向互评。通过学生自评、互评,让学生查漏补缺,弥补自身不足,通过学生评教,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拓展教学资源,建构良性的教学循环体系。

六、教学效果

通过课程思政改革,学生最终成绩配比良好,教学效果显著提升,特别是思想上的认识显著提升。

在专业基础知识学习的掌握上,学生基本掌握了楼地面、墙面、顶棚的施工操作与质量要求,能够运用一些专业术语。同时,掌握建筑材料的常见性能、规格,对材料有初步的认知。

在专业核心技能知识的学习上,学生熟悉空间各界面施工工艺要求和施工流程及验收要点,能够合理根据工序的衔接,安排工期,保障工程项目的推进。能结合建筑构造的主要特点,合理的进行构造设计,以保障施工质量。

在思政融入的效果上,结合时下热点进行案例资源整理,向学生强化自觉践行“四个自信”“两个维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课程教学之中,进一步深化爱国主义教育。聚焦社会住宅学对建筑设计的直接影响,重构工作任务,设计核心家庭、组合家庭等不同类型的家庭结构为项目背景,引导学生研究社会因素、不同年龄阶段人的因素,强化高阶思维技能,培育设计与人服务的职业素养,帮助学生在不同学科领域之间建立更完善的知识体系。从家庭延伸到国家,教育引导学生带着感情、带着温度去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案例的学习,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诚信为本、严谨求实的职业道德和严谨作风。

课程思政的改革任道重远,将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的科技发展、社会进步贯穿到课堂中,引导学生认知装饰施工行业的迅速发展的同时,讲持续学习、创新意识融入教学之中,推动环境艺术行业向更环保绿色、更舒适便携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海波.《建筑与装饰材料》课程思政建设开发的探索与实践[J].建材与装饰,2019(30)

[2]李晓光,刘任峰,杜丽敏,张建华.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技术”网络课程 制作中的应用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9(05)

[3]田江永.《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学报,2009(03).

作者简介:

毛惠(1985—),女,汉族,湖南益阳人,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环境艺术设计学院专任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艺术设计教育;

李琼(1985—),女,汉族,湖南益阳人,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环境艺术设计学院专任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艺术设计教育;

罗淞雅(1988—),讲师,2014年于香港城市大学获得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任职于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熊雪姣(1989-),女,汉族,湖南益阳人,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专任教师/讲师,研究方向:高职艺术设计教育。

猜你喜欢

思政元素专业课程教学方式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大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