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弘扬抗联精神为载体厚植大学生党性修养和爱国主义情怀的探索研究
2020-09-10柳凤恩
摘要:近年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党性修养和爱国主义情怀教育,已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可。但是,对于大学生党性教育的研究和实践还不够系统、全面、深入,还存在教育普及度不高、影响力不大的问题。对于高校来说,抓牢抓实大学生的党性教育,才能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因此深入开展大学生党性及爱国主义情怀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课题。
关键词:东北抗联精神;大学生;党性修养;爱国主义情怀
一、研究现状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李大钊先生曾经说过“国人无爱国心者,其国恒亡。”近年来,很多青年学子受社会上不良思潮影响,学习党史、国史意识淡薄,党性修养及爱国主义情怀严重降低,做出了很多有损人格、国格的举动,无故散播不良言论,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热议。这明显折射出大学生党性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体现出这些学生内心对于党性宗旨、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教育的严重缺失,充分展现了高等学校针对在校大学生进一步深入开展党性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反抗日本侵略中所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中国抗战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溪是抗联主要战斗地之一,是抗日义勇军英雄唐聚伍、邓铁梅、苗可秀、黄拱宸等的主要战斗地,是国歌素材诞生地; 本溪的摩天岭、老秃顶、老边沟、大石湖、洋湖沟、以及凤城赛马的和尚帽子山区都是以抗联将领杨靖宇、宋铁岩为代表的抗联将士们打击日寇的战斗场所,这些都是开展抗联精神育人、厚植大学生党性修养和爱国主义情怀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优势。
二、红色文化教育在大学生党性修养和爱国情怀培育中所面临的瓶颈
(一)部分学生对红色文化缺乏足够认同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该背景下高校学生极易受到国外多元文化价值影响。一方面,高校学生受身心特点及社会经验不足制约,难以有效应对各种不良价值观念。另一方面,随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逐步提升,越来越多大学生遗失了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文化,有些人甚至认为“红色文化”早已过时。
(二)红色文化与大学生党性教育相融合的形式比较单一
很多高校尽管已将红色文化渗透到党性教育中,但大多是组织学生参观革命遗址、博物馆等,或观看红色革命电影,教育基本上都是对红色文化表面认知,缺少深层次教育,因而教育效果并不理想。
(三)红色文化在大学生党性教育中的传播有限
尽管高校已经认识到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学中重要作用,但很多高校只是把红色文化作为党性教育辅助式教学,还没有纳入到大思政教育体系中,还没有将红色文化纳入校园文化、校园网络中,红色文化传播方面还比较有限。
(四)红色文化教育教學研究程度尚浅
目前红色文化教育只是在个别红色学校或特色高校有所开展,普及度不够,教育成效不显著。没有做到持续深入系统学习,不能从精神层面细致体会红色教育资源精神内涵。
三、依托东北抗联精神厚植大学生党性修养和爱国主义情怀的对策建议
深入开展以“弘扬抗联精神、传播抗联文化、铸牢理想信念、争做时代先锋”等为主题的特色鲜明的红色文化协同育人活动。成立抗联文化的文创、艺创及演创团队,组建抗联文化宣讲团,使学生成为红色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人。
(一)红色文化教育进社团
将红色文化有机融合于各类社团文化活动中,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强化红色资源铸魂育人效果。举行师生抗联精神宣传的艺术创作作品比赛、毕业展,组织、参与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文艺演出“民族脊梁”等大型活动。
(二)搭建网络发展平台
创建专门红色网站学习平台,开辟互动空间,使师生能够双向交流,真正使学生了解红色文化过去、现在和将来。也可通过建立微博微信等平台,定时向学生推送红色文化小故事、小视频,引导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党性教育效果。
(三)多元化开展课题研究
广泛收集整理、实地踏查东北域内红色文化资源资料,形成比较完备的红色文化史实资料、开展红色文化研究、活动策划执行、产品展示展览、演出表演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搭建红色文化传承与党性教育的长效融合机制。
总之,东北抗联精神红色文化资源是我国社会文化资源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革命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是我们党、军队和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通过开展系列抗联精神育人活动,深入培育大学生的党性修养和爱国主义情怀,以其独有教化、凝聚、传承、导向及激励作用,对提高大学生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四个自信”视域下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培育.
[2]爱国主义教育的文化载体研究.
[3]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培育研究.
[4]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
[5]以中国梦为主题教育实施大学生红色旅游项目研究.
[6]弘扬百年爱国传统厚植爱国主义过程全方位推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课题项目:2019年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2019GXDJ-ZD035)。
作者简介:
柳凤恩(1989-),男,辽宁朝阳人,辽宁科技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高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