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人才培养探索与研究

2020-09-10孙一帆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11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大学生

摘要:近年来,人口红利消退、劳力力成本上升等内外因素,正在促成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党的十八大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出重要部署,国务院、教育部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高校对创新创业训练的趋重是服务社会、适应新经济形势、新产业结构的必然之路。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人才培养

下面,就结合我所在的互动设计工作室近年的教学实践工作,来谈谈我们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一些探索和心得。

互动设计工作室的专业研究领域是人机交互设计和技术。教学内容环节按产品开发流程展开,从用户需求分析开始,到产品策划、原型开发、界面设计、软硬件开发,直至最终的整合实现,每个环节都有对应的课程支撑。互动设计工作室于2018年组建成立了“数字创意创新实验室”,我们在此平台上展开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和探索。教学团队除两位本专业教师外,还吸纳企业专家、跨专业外聘教师、优秀校友共同组成了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学团队。学生成员人数在7-9名之间,都是经过选拔的专业能力强、创新意识突出、创业意愿强的学生。二年级三年级组合形成阶梯,以老带新,避免成员换届时形成断层。

过去三年间,我们研究的课题方向主要集中于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让人们透过数字技术来体验传统文化。我们前后开发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电子书系列、桃花坞木刻年画交互程序、“百工录” 国家级职业教育资源库系列、古琴互动展示墙、青铜剑铸造工艺体验装置、古瑟AR体验程序等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类主题项目。

开发这些项目首先需要思考的是怎样将传统与科技相结合。我们不满足于把那些非遗项目简单地数字化,而是通过一次次项目开发的迭代,来探索更多样的交互手段,尝试更丰富的表现形式,以求为用户带来更生动的体验。

其次,是怎样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对于设计院校学生来说,把创意设计方案用技术完整地实现出来,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的多元化教学团队为此提供了教学上的保障。我们也通过与其它工作室的横向合作来拓展我们的技术手段。另外,我们会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专长、性格特点等来配置团队,对艺术与技术作好分工。

怎样将项目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则是所有教学实践的重点所在。我们的思路是,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分层多样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所谓“分层多样”,包括参加各级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引入行业企业合作等。历年来我们参加了各级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互联网+”、“挑战杯”等赛事上取得另人满意的成绩。在刚刚过去的“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取得了首批入围国赛资格。参与这些赛事,往往是一个持续漫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们极大的磨练了专业能力、启发了创新创业意识、提振了精神。是重要的创新创业训练手段。

在这些教学探索和实践的中,关于怎样做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我总结了以下几个关键点。

第一,在重构原有课程体系,融入创新创业元素的過程中,一定要着重避免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表面结合,实质相互脱节的问题。创新既不是把原来的教学内容全部否定,推倒重来,也不是简单地用所谓的创新元素包装一下,换汤不换药。创新的本质,更多地是体现在思维方式上,是一种创新精神、创新意识。这种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是通过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发现、善于批判的品质来树立;创业,某种意义上是创新的实践,是创新的载体。

第二,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要强调以德为先。除了基本的职业技能、专业知识体系的训练,还需要着重培养善于挑战、敢为人先、勇于承受挫折、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注重学生良好道德情操的养成。不是单纯为求异而创新,为赚钱而创业。而是要在更高层次的价值观引领下,突出使命感、强调社会责任感,以创造价值、服务社会、服务人民为己任,通过创新实现自己的价值,为社会带来活力,通过创业把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起来,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同时具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善于合作、吃苦耐劳的良好职业操守。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把激昂的青春融入伟大的中国梦中。

第三,要解决教学设计的滞后性问题。“新”就是创新的核心。在教学方案设计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以及教材选择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在高职技能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重视既有技能标准、知识更新慢,研究课题脱离时代发展的问题。要满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就应紧跟时代进步和技术发展的步伐,将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充实到教学中去,注重知识体系的传承,又不因循守旧,抱守残缺。要紧密跟踪前沿发展,拓展学生眼界,强调启发性、创造性。

第四,要为学生搭建一个分层多样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可以组建创新兴趣小组、创新论坛,同时积极寻求与其它工作室、实验室等开展横向交流,开展跨学科项目合作。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以“互联网+”、“挑战杯”等各级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赛事,为大学生将创新转化为产品提供舞台,以赛带训,提振创新创业的信心,培育有高度、有广度、有深度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

第五,是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这支师资队伍除了专业教师,还应尽可能吸纳社会行业专家、就业顾问、杰出校友、创业成功人士等加入进来,共同组建一支校内与校外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学术与行业相结合、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团队。专业教师要积极主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教学能力,提升创新创业意识。要鼓励和促进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社会行业实际项目,不断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水平。

第六,创新创业离不开学生的主观能动。如果学生本身没有创新创业意愿,那么无论如何推动,也无法达到促成创新创业的目的。因此,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成为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现在的大学生总是最愿意把热情放在做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领域。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帮助每个人找到他们各自的特点、找准各自的定位。找出专业能力强、创新意识突出、创业意愿强烈的学生作为重点扶持对象,让他们带动其它学生共同前进。启发意愿、提升能力、创造条件三个环节依次推进,帮助学生建立创业意识、激发创业精神、打造创业能力。

在当今世界风云变换的时代背景下,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需要年轻人迸发出最大的活力和创造力,以人才驱动创新,以创新带动创业,为经济社会建设注入新鲜活力。作为人才培养主体的高校,一定要紧紧抓住创新创业理念,展开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总之,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上,当代高校任重道远,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1] 吴晓球. 现代大学的责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北京教育》杂志2019

[2]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2010

作者简介:

孙一帆(1974.12-)男,籍贯:江苏苏州,学历:硕士,毕业于苏州大学;现有职称:讲师;研究方向:交互设计。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