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化条件下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程的问题和对策
2020-09-10苏刚
苏刚
摘要:军事理论课程作为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一环,在高校课程建设中越来越受重视,但与其他学科相比,高职院校的军事理论课教学还存在非常大的短板。目前高职院校在军事理论课师资专业化建设、国防教育专业认知、混合式教学模式使用等方面的问题尤为凸显。本文从军事理论课课程目标入手,试图对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建设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和对策研究,以期促进军事理论课改革,提升学生的综合国防素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关键词:军事理论课;国防教育;混合式教学;师资专业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0)48-0058-03
一、军事理论课程发展概况
对高等学校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是加强国防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培养国防建设人才,加强国防后备力量的重要途径,对我国的国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军事理论课程也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
1955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规定的让学生进行军事训练的制度为国防教育的初步发展奠定了基础。1984年,基于对世界局势的判断和对我国国情的分析,全国人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进行了修订,其中明确了高等院校学生必须接受国防教育,这极大地推动了高职院校开展国防教育。在第六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之后,全国高等院校陆续响应,聚焦军事技能训练的国防教育也开始陆续加强。2001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国防教育,特别是军事理论课教学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国防教育法第15条明确规定:“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应当将课堂教学和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此后,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将军事理论课正式纳入国防教育的建设中,成为高校进行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课程教育的依据。2006年,修订后的大纲明确了军事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高等教育和普通高等学校的军事课程“以国防教育为主线,以军事理论教育为重点,通过军事教学,使大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储备合格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的目的”。然而在当时,尽管军事理论课在法律层面获得了发展的可能,但在实际的课程建设中,军事理论课仍然存在较大问题。多数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因为资源有限,在军事理论课的课时、专任教师引进与培养、课程形式等方面仍显不足,造成了军事理论课长期以来发展受到掣肘,例如,2013年某高校刚开始设立军事理论课时,在学生中引起不小的非议[1]。2019年,教育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要求普通高等学校要通过军事课教学,让学生了解掌握军事基础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自此,军事理论课的发展才渐渐为各高职院校重视,相较以前军事技能训练与军事理论课教学工作间也实现了较好的平衡。
二、军事理论课程问题分析
虽然随着军事理论课相关法律和文件的一步步完善,军事理论课教学工作获得了快速发展,但因为发展的时间不长,各高职院校投入的资源不平衡等因素,军事理论课教学仍然存在许多共性问题。
(一)对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认知不足
一方面,军事理论课本身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加之多项重要文件和规定的推动,本应得到较快的发展,但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各高校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学校特色课程的建设中,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军事理论课对于学校特色专业群或高职院校申报“优质校”“双高计划”等工作“贡献较小”,因此,整个学校层面对军事理论课的专业建设认识不足。另一方面,军事理论课专任教师对军事理论课的重要性认知也存在“温差”,不少军事理论课教师仍然将军事理论课当作一门通识课程,认识不到其在国防建设中的重大作用,把军事理论课当做“必修课中的选修课”,因此也无法投入相应的精力去开发课程和促进学科建设,而且教师授课时对课程内部的不同章节也有偏向性。另外,军事理论课教研组多数都设在学工处或教务处,甚至有的高校设在保卫处,缺乏独立性和专业性。
(二)师资专业化程度偏低
在综合实力较强的高校,军事理论课的研究也较为深刻,但在注重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軍事理论课师资配备情况差强人意。以某高职院校为例,虽然军事理论课教师接近十人,但其中多数军事理论课教师为兼课教师,真正的专任教师只有一人。这种任课教师身份的多样化客观上造成了学科专业研究的不足,因此,在专业师资配备上,军事理论课较为单薄。另外,军事理论课教师的知识结构单一,在军事理论方面的知识结构多是通过培训和自我研究积累搭建,缺乏专业性研究,故授课内容受个人兴趣影响较大,教师对熟悉的章节讲解得较深刻,对自己不太熟悉的章节讲解粗浅。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较弱
随着新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众多高校都受到推崇[2],高职院校也在发展中积极汲取最新的研究成果,推进军事理论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但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多数高校、多数学科对混合式教学模式已经有较多的了解,但应用不足。很多人虽然认为其有优势,但仅仅是认为混合式教学模式只能在短期内解决军事理论课专任教师数量不足、队伍专业性不强、教学效果改善等问题,并没有将其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教师在课堂上的每一个决策,对某一种学习方法的强化或弱化,都会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与否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3]。作为一门与国防建设有密切关系的特殊学科,其课程应有其对应的特殊性,因此,本应在混合式教学实践中得以发展的军事理论课,却因观念、技术等问题未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四)课程建设缺乏有力支持
国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长远发展也应受到足够的重视。军事理论课的发展在众多高职院校中基本都缺少长远规划,或者停留在一个规划目标的程度,缺少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和经费支持。课程建设中,经费是无法绕开的环节。在国防教育中,各大高校对军事技能训练的经费考虑都相对充足,但对军事理论课的经费支持就显得捉襟见肘,甚至会将军事技能训练的经费抽调为军事技能经费,使得本来就发展不足的军事理论课发展雪上加霜。
三、军事理论课发展的对策性研究
第一,消除对国防教育的“认知障碍”。军事理论课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一部分,高职院校要继续推进将军事理论课的法制化建设,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提升军事理论课在课程中的地位;另外,要将军事理论课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把已近边缘化的通识课程打造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思想引领作用的重要平台;同时,要将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课通盘考量,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将两者区分开,简单地认为国防教育的重点是军事技能的训练、军事理论课是可有可无的一部分[4]。
第二,引进与整合,提升师资专业化程度。军事理论课在各高校之间的资源相当不均衡,特别是高职院校多面临经费紧张、资源匮乏的窘境,因此,要提升军事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就必须探索新的发展路子。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要在空白的基础上引进,在薄弱的基础上提升,这不仅需要学校层面的培训,更重要的是多方合力。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引进专职的军事理论课教师,逐步推进军事理论课教学队伍的迭代换新和素质提升;另一方面,应加大对军事理论课教师的师资培训,整合优質的军事理论课相关资源,利用多平台、多渠道对军事理论课教师进行系统化、理论化、专业化培训,还可与思政课打通相关培训体系,加大对师资队伍初级的培训建设力度。
第三,探索与创新,推进混合式教学模式。军事理论课程内容不仅涉及军事技术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也涉及国防基础理论、国际战略分析、军事思想、军事高技术特征、新军事革命与战争形态演变等方面的理论知识,相对而言,学生掌握起来要难一些。因此,高职院校要发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长处,用信息化手段将理论更加直观地展现出来,形成战例、案例教学法,还可配合运用兵棋推演等形式,启发学生在战例、案例中获得对军事理论的初步理解,引起学生对军事理论探索的兴趣,进而自觉地开展较为深入的探索[5]。同时,高职院校应将信息化手段的应用转化为教师考核的标准之一,以促进军事理论课教师创造新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打破因循守旧的固有模式,将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工作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第四,推进融合发展,促进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是提升军事理论课教学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应建立地方与学校共同发展的新模式,将国防教育基地和军事理论课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学校的国防教育基地或周围的国防教育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国防园、各种战役纪念馆等基地资源,将军事理论课搬到离历史最近的地方,同时辅以信息化手段,将现实与虚拟相结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战场环境的再现和军事理论的场景化分析。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形成更加直观和牢固的印象,也可以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学生国防教育素质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贺幸平,盛欣.《兵役法》新修与高校国防教育创新发展[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01):135-140.
[2]刘剑波.“军事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新探[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0,4(02):26.
[3]吴春凤.大学生军事理论课自主学习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5.
[4]陈勇.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2):64-67.
[5]易文安,苏红磊.信息化条件下军事理论课混合教学模式构建[J].中国信息界,2012(06):34-35.
(荐稿人:陈湘瑶,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淳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