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外语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法
2020-09-10郭晨璐
郭晨璐
摘要:在外语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法的使用能有效避免语言焦虑现象对教学的影响。本文基于外语教学课堂教学实践,以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下的强化学习理论、社会互赖理论为基础,运用文献研究法、课堂实践法等研究方法,研究外语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本研究认为,外语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应本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模式,促进同组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认同和争论,以此来实现互教互学。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从而推动教学过程的进行,解决学生与新知识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外语教学;小组合作;语言焦虑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0)48-0049-03
外语课堂教学是外语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在外语教学的四大环节———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中,课堂教学是中心环节[1]。正是由于外语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如何提高外语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在语言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是外语领域的研究者一直以来的重点研究方向。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把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成小组,让所有小组成员都有各自的责任,组员之间必须互相交流、团结一致,共同维护本组所有成员的共同利益,向着统一目标迈进[2],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解决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因学习基础薄弱而跟不上课堂节奏的问题。目前小组活动已经部分应用于外语课堂学习中,如分角色朗读课文、角色扮演、小组汇报等,也有部分教学法与小组合作学习法相通,如任务教学法和功能法。其中,任务教学法使用任务的方式组织教学,而任务通常是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因此小组合作是任务教学法的最常用形式,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常以交际的方式进行,组员和组员、组员和老师进行多向互动,这也和小组合作学习有着相同的方式。功能法课堂教学主要包括展示语言材料、学习和操练、自由交际和表达三大环节[3]。在自由交际和表达这一环节,教师给学习者创设情境,学生通过合作、交际技能来使用和练习外语,这一环节也结合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由于合作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促进学生社会交际能力等各方面能力提升,被认为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教学模式和当代教育领域最重要的教学策略和教学理论之一,得到了来自世界各国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的教育目标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在这样的号召下,包括我国在内的多个国家都开始积极进行课程改革,把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入课堂,关于合作学习的研究在各个领域悄然兴起[4]。
一、小组合作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二语习得中的语言焦虑现象是最为普遍的,对语言学习者的影响也是深远的。语言焦虑是“学习者因为外语学习的独特性而产生的一种与外语学习相关的自我感觉、信念、情感和行为的情结”。而且因为语言焦虑和学习数学和科学等学科所引起的焦虑类型不同,因此,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焦虑感会更强烈[5]。语言焦虑通常表现为: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焦虑不安、自我怀疑、忧虑、紧张等不良情绪,担心自己在课堂上能否被他人所接受、能否跟得上学习进度、能否成功完成学习任务、担心使用目的语交际时不流利不准确、害怕被教师评价太低等心情。语言焦虑严重影响了语言学习的效果,其消极性致使学生难以参与课堂活动,成为提高外语水平和外语交际能力的妨碍因素。由于课堂竞争、口头测试、课堂回答问题、教师同学的负面评价都是导致语言焦虑的潜在因素,调动班集体的活力,提高学生自信心,减少语言焦虑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一项重要功能,因此教师应妥善引导,尽量避免学生产生语言焦虑的现象。
小组合作学习相较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最大的改变和优势就在于对学生情感因素方面的改变。一个学习群体是有自身的生命的,其表现并不是简单的个体表现之和,小组成员之间应互相交流、互相认同,教师充当学习群体的领导者,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方式比让学生自主学习更有效。与此同时,凝聚力强的小组在完成整体学习任务和个体任务的同时,能够产生积极向上的感情,可以大大降低语言焦虑现象的出现频率。
二、外语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法的优势和不足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关注情感因素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以小组为组织形式和载体,促进同组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以此来实现互教互学。在共同提高的过程中,所有小组成员都有着各自的重要任务,每个人负责的版块都是整个小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相帮助的时候帮助别人,小组成员都可以满足“被别人需要”的情感需求。在小组中,每名小组成员都有许多表达和聆听的机会,在与同伴交流的同时锻炼了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满足了希望被关注者的情感需求,增强了其自信心,能够有效消除学生的语言焦虑现象。小组内部成员之间都有着明确的分工,每个人都要对小组其他成员负责,在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的同时,帮助其他成员共同做好任务。这种组员之间的积极互信关系使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鼓励和保护。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会出现以下这几种负面现象:
“避风港现象”[5]:学生把小组当成了“避风港”,许多学生在小组中无所事事,或者直接干着与小组学习无关的事情,组员之间不专注于完成学习任务而是闲聊。通过进一步了解可以得知,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教师没有过多关注小组活动的过程而只是更关注活动的结果,在活动结束后,每个小组只要能有一名小组成员给出正确答案,其所在小组便可以全员过关。因此,即使小组中其他组员都不参与,认真完成任務的只有一个人,不参与的组员也不会受到影响。
“微缩课堂现象”[5]:学生把小组变成了“微缩课堂”,最常见的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而缺乏教师正确引导,很多小组因此变成了“好学生讲,差学生听”的模式,成绩普通的学生在小组中仍是被动的,成绩好的学生则在小组中包揽一切,学生之间缺少真正的合作与交流。“只要分成小组,学生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开展合作学习”,这是很多教师的想法,但结果是许多学生在小组模式的掩护下聊天,开小差,做自己的事情,导致小组合作效率低下。
三、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重要地位和建议角色
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其决定着整个小组合作学习能否成功进行。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以下途径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一方面,教师必须根据不同教学实际,因地制宜地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有效开展和引导小组活动,同时要在课前为设计小组活动的任务进行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合适的任务主题、活动类型、学习性质以及所需的外语句式和常用外语表达等。另一方面,在小组讨论的进行过程中,教师应进行并善于进行巡场,以便及时发现小组讨论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指导、帮助各小组进行适当调整,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承担着活动设计者、学生引导者和问题协调者三重角色。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以下三方面充分发挥自身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一)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达到充分调动学生课堂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目的,需要教师以扎实的专业知识为基础、以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理论为指导,把握课堂教学进程。这也是解决当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存在的部分问题的根本途径。
(二)合理分组并进行适当指导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教师还应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每组人数也应充分考虑,以此保障学生能够高效、公平公正地进行合作学习。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进程中,教师不仅要应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更应给各小组独立活动的空间。有时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可能会无意识地沉浸在对某个小组或整个班级的某些细节的指导中,但有时这种倾向必须克制。
(三)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
教师应给与学生充分的信任,相信其会对他们自己认为自己应负责的事情做出正确反应。因此教师应合理放权,努力寻求指导与放权之间的动态平衡。为了让学生适应这种变化的教师角色,本研究建议可以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在教室里挂一张写有“解决问题三部曲”的海报,其内容如下:“在向老师提问前,1.自己思考2.问问伙伴3.查阅资料。”
因此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从而推动教学过程的进行,解决学生与新知识之间的矛盾。
四、结语
合作学习是一个需要培养的学习过程,学生并不是一开始就会合作。因此,教师应该逐步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教师应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展现出自己良好的社会能力,例如主动聆听学生意见、积极地支持鼓励学生、委派学习任务、合理评估学生的表现等。学生通过这一方法可以受到教师的积极影响,潜移默化地培养自身在合作学习中的社会能力。同时,学生也要自觉参与个人社会能力的培养,并且要定期进行反思和学习,如果学生意识到自身学习的进步,就会获得继续学习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2]曾琦.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J].学科教育,2000(06).
[3]王坦.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简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5(01):7-9.
[4]伍新春,管琳.合作学习與课堂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5.
[5]陈向明.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建设[J].教育科学研究,2003(02):14-15.
(荐稿人:Seung Hwan Bang,信韩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邹宇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