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在养老机构患者生存质量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0-09-10黄祥阿冲罗布吕发麟谢贵龙
黄祥 阿冲罗布 吕发麟 谢贵龙
【摘要】 目的 探究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在养老机构患者生存质量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2017年2月-2019年2月的96例养老机构老年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并应用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对其平均分组,分别应用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实验组)进行干预及养老护理服务模式(对照组)进行干预,判别应用效果。结果 经研究,实验组的生存质量主要包括健康情况、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 采用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对养老机构的老年患者病症进行干预,能够提升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管理效果显著。
【关键词】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养老机构;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6-5328(2020)12-121-03
当前,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社会的关注点已经集中在养老问题上,但是医养分离的养老机制,不仅不能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完善的养老机构,也不能提供合理的医疗机制,导致医疗资源作用不能完全发挥。随着相关制度的不断改善,医养结合服務模式被广泛应用,其能够整合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能够为患有严重肿瘤、慢性疾病、生活能力丧失和生活能力部分丧失的老年人[1],提供必要的生活支持,提供有效的心理护理与临床关怀,从而有利于提升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本实验研究就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在养老机构患者生存质量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2月-2019年2月的96例入住我院老年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并应用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对其平均分组,分别命名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中我院医养结合科室长者,包含男性老年患者26例,女性老年患者22例,年龄为82-100岁,均值为(92.95±3.66)岁,患者病程均在1.4-26.6年,平均病程为(9.85±3.41)年;对照组中我院敬老公寓长者,包含男性老年患者27例,女性老年患者21例,年龄为83-98岁,均值为(91.74±3.82)岁,患者病程均在1.5-26.8年,平均病程为(9.77±3.69)年。纳入标准:两组患者均为接受养老服务的患者,均为80岁以上的患者,均患有一定的肿瘤、慢性疾病或者生活能力丧失病症。排除标准:排除患有严重精神病症或者痴呆的患者[2]。对两组老年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其并不存在较大差异,P>0.05,可以用以实验研究。
1.2 方法
于对照组仅应用单纯的养老护理服务模式进行干预,在患者入住养老机构后,管理人员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基础的生活照料、晨晚间护理、日常活动照护、口服药物护理。对老年患者服用药物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记录,为减少感染,需做好常规皮肤创面消毒工作、预防感染及日常生活用品的消毒工作。告知患者各种医护管道的使用方式,护理员协助长者进行各管道护理,若是患者存在机体不适症状,管理人员需要及时到我院负责诊治的科室门诊进行诊断,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于实验组应用医养结合服务模式进行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 成立医养结合科室
我院各医养结合科室实行由专业的医生、护士、护理员、社工、康复师、治疗师组成的专业的医疗队伍,在工作中,科室工作人员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结合老年病多学科整合管理的理念,针对老年患者年老体衰与多病共存的特点,采用医学诊断和老年人综合功能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对入住长者开展以需求为服务导向的“您在我心中,我在您身边”服务,为社会失能长者提供医疗护理、日常生活照料、文艺娱乐、康复锻炼、心理咨询、临终关怀等全程照顾服务为一体的服务体系,工作人员需保证不同的工作人员工作经验平均在6年,且保证其均具备相应的职称,同时护理员均通过国家民政部的专业养老护理员培训取得证书后方可上岗,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病有所治的幸福家园。以此通过医养结合科室开展医养结合服务。
1.2.2 医养结合方案的制定
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根据文献典籍及临床诊断的结果,同老年患者的实际年龄、文化程度、病症情况及机体承受能力等,制定有效的医养结合护理方案,在老年患者入住医疗机构后,为老年患者签署医养协助的相关协议,并通过双向转诊机制,及时对出现突发症状的老年患者病症进行处理。在完成相应的医养结合制度后,需要对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施行效果进行评价,并根据医养结合服务中存在的缺陷,进行相关服务模式的调整[3]。
1.2.3 医养结合方案的施行
为保证医养结合方案能够顺利施行,必须将医养结合服务分配至个人,保证个人能够从自身职责出发,完成自身工作,在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过程中,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规范化的培训,加强相关人员对健康知识的把握,并及时对医疗护理能力进行考核,保证相关人员能及时对患者病情进行记录,以此提升医疗护理服务质量。
1.2.3.1具体实施方案
1.2.3.1.1 长者入住前的咨询:长者入住前,家属会进行电话、网络及到科室等方式进行咨询,工作人员向长者了解病情后建议长者入住相应的科室。长者确定入住后与科室预约确定入住时间,科室提前准备好床位及长者日常生活所需物品。
1.2.3.1.2 入住时:科室医生进行体格检查、意识及认知状态的评估,医护人员共同进行长者资料收集,护士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风险评估并告知家属、办理入院手续,护士与护理员共同了解长者的生活习惯,以便更好的给予护理,社工进行长者心理状态的评估,形成全方位的评估体系。
1.2.3.1.3 入住后:前3天医护人员进行重点查房,了解长者心里状态,帮助长者适应新环境。如果长者有不适应环境或有心理障碍的,会由临床心理科的治疗师进行评估并给予相应的心理治疗或药物辅助治疗。
1.2.3.1.4 日常活动:每天由康复护士及护理员带领长者开展康复娱乐活动,包括新入长者欢迎会、生日会、传统节日主题活动、唱红歌、中药泡脚等活动,大大丰富了长者的精神生活。
1.2.3.1.4 个体治疗活动:我院开展沙盘治疗、催眠治疗、家庭治疗等活动。
1.2.3.1.5 团体治疗活动:开展了团体认知康复治疗、记忆串珠、音乐治疗、园艺治疗等活动,均取得良好成效。
1.2.3.1.6 动态评估:长者入住期间,医护人员定期评估长者的身体状况及风险评估,有针对性的作出动态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同时每月护士需要对长者本月的生活状态、病情变化情况作出小结并制定下月的护理计划,按护理计划实施护理。
通过开展上述活动,进行 ADL、MMSE量表评估对比,动态评估长者身体、心理状态,长者的认知能力与未参与的长者相比,有显著疗效,长者生存质量及家属的满意度大幅提升。
1.3 观察指标
采用生存质量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的健康情况、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进行评分,分数与生存治疗成正比。
1.4统计学处理
将两组效果录入SPSS22.0软件,计量资料检验行t,表示用( ),计数资料表示用百分比(%),检验行x2,P<0.05是统计学意义成立的依据。
2 结果
经研究,实验组的生存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体数据如下表:
3 讨论
采用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对养老机构患者进行干预,能够通过成立医养结合科室,制定医养结合方案,主要对老年患者进行康复指导,进行生活能力的训练,进行心理问题的调节,进行社会关系的调整,对其生活环境进行调整,优化患者的睡眠质量,及时进行药物和饮食干预。并建立老年患者的檔案,加强对护理员压疮、跌倒、用药方式、鼻饲方式及氧疗方式的培训。医护人员需不断培训提升专业技能,能及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病情加重时,可及时在入住的医养结合科室办理医保进行治疗及护理,实现一张床位既可以医疗又可以养老的模式。当病情危重时搬入科室抢救室进行治疗,待病情好转后再搬回原养老房间。同时可以为患者提供推拿、针灸及中医理疗等服务,也可以采用穴位按摩方式和红外线烤灯疗法对患者进行干预,督促患者及时服药,合理安排膳食营养[4]。通过将上述方案施行,能够提升服务管理的质量,保证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
研究表明,实验组的生存质量主要包括健康情况(3.48±0.77)分、心理功能(4.45±1.12)分、生理功能(13.14±2.08)分、社会功能(14.45±2.02)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可见,采用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有利于提升老年患者的生存治疗。
综上所述,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在养老机构患者生存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梦苑,王方.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下武汉机构养老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分析[J]. 中国卫生统计,2018,35(03):144-145.
[2]何燕,覃日英,全旭红. 不同医养结合机构老年人总体幸福感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7,20(29):76-81.
[3]周霞,廖生武,易松,等. 分级诊疗背景下社区老年冠心病患者医养结合健康管理模式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7,20(26):3232-3238.
[4]荣超,沈淑华,曹维明,等. 基于社会支持与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失独家庭父母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构建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6):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