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圆端形空心桥墩施工技术探究

2020-09-10展嘉政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0年11期

展嘉政

摘 要:对于桥梁施工而言,圆端形空心墩柱的施工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施工项目,因此采用何种技术提高圆端形空心墩柱的施工质量是非常关键的。因此,文章结合实际,以空心墩施工技术为研究对象,在结合工程实例的同时对该技术的应用要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实践,通过该技术的应用之后,可以将桥梁施工质量水平提高,对促进交通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桥墩施工;圆端形空心桥墩;施工技术探究

中图分类号:U445.559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为了满足高墩施工需要,综合性提升桥墩施工效益,圆端形空心桥墩被研发出来并应用。这种结构形式的桥墩不仅具有自重轻、截面模量大、结构刚度强等优势,同时还具有美观、降造等优点。近年来,桥梁空心墩施工技术的发展,已经大量的应用到现代化的橋梁建设中。空心桥墩在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是非常关键的,这是保证交通运行安全性的基础条件。

1 工程概况

某工程共有墩身324个,墩身高度为4 m~31.5 m不等,其中圆端形空心桥墩26个,内坡比55:1、外坡比35:1。

工程重难点:空心墩采用分节段流水作业,多次立模浇筑,导致墩身外观、垂直度、尺寸等控制难度大;墩高最高达到31.5 m,属高空作业,且当地高空风速较高,材料的垂直运输、人员作业平台、上下通道等安全风险高;根据实施性施组工期安排,空心墩施工工期紧、任务重。

2 施工方案的确定

本管段空心墩最高为31.5 m,最低为26.5 m,为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合理的控制工期、质量以及成本,对封顶施工工艺的选择进行了对比研究。

第一种方案是采用传统搭设满堂脚手架的方式。但薄壁空心墩封顶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可以归结为下列三个方面,具体为:①空心墩的内部空间非常狭小,不易操作;②施工过程中要求脚手架必须达到一定高度(最高达31.5 m),技术上很难把握,且钢管租赁费用较大;③在空心墩内部,还应当对吊装、安装等进行全面化检查,存在一定的交叉影响。此种方式不但会造成工期延长,并且会增加成本,不宜采用。

第二种方案就是对空心墩壁顶端进行处理,即通过合理化的方式埋设工字钢支点,然后根据要求在支点上构建横梁,最后,将传利杆件直接安装于横梁之上,实现对空心墩封顶底模进行有效支撑的效果,通过该种方式进行施工,横梁等传力杆件能重复利用。但因标段工期较为紧张,横梁重复利用影响工期,且拆卸比较麻烦、还需架设封顶底模。

第三种方案就是预制盖板法封顶。此方案不用再次对封顶底模进行处理,主要是将预制盖板直接作为底模,结合施工需求,把盖板砼、桥墩砼视为一个整体,将其直接作为桥墩的组成部分,不需要单独取出。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之中,盖板预制工程无需单独进行,可以与墩身施工保持同步,然后再通过塔吊进行吊装处理,整个操作过程非常便捷,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

基于以上原因,对比以上三种封顶方案,综合考虑采用预制盖板法封顶。

3 施工过程

为了达到施工标准,需要对模板背愣进行处理,即焊接运用角钢加工而成的牛腿。同时,将工作平台建设于牛腿之上,其中工作平台的宽度控制在1 m左右,为了安全性需要在外部增设防护栏以及挂立网。在焊接过程中,每个工作平台的间距控制在2 m左右,墩内采用钢管搭设简易操作平台。

3.1 模板安装工艺

(1)对于高墩而言,其主要应用分阶段、分模板的施工方式,对于各阶段施工的模板,其是由多个部分共同构成,如工作平台、支架、模板等。

(2)在承台顶放线立第1节模板,搭设墩身四周的钢管脚手支架,浇筑墩底的2.5 m实心段。第1节模板混凝土浇筑后暂不拆卸,找出第2节模板顶,然后通过起重机对第2、3、4节模板进行安装,同时在墩身内空心位置搭设钢管支架工作平台,接长外钢管支架,绑扎墩身钢筋,然后依据相关要求以及标准对第2、3、4节模板进行浇筑处理。浇筑一段时间之后,第2节段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强度之后,拆除第一节段模板,依次对第二节段2、3节模板进行拆除处理,将第4节模板留下。用塔式起重机吊装组建第三节段模板,按照此种方式形成循环,即拆模、拼装、浇筑等,整个施工流程合理、科学,形成一个不间断工作的过程,每个节段的立模均保留上一个节段的最顶上那节模板。

(3)对于各个节段的模板安装,均是由多个部分构成,如围带、拉杆、平台等,其中内外模板主要运用固定式钢模,利用M12×30的螺栓对不同模板进行固定。

(4)用钢拉杆分别安装在内外模板的围带上,拉杆在墩身周围对称交错布置,拉杆使用φ32精轧螺纹钢筋。内外施工平台均用落地脚手架搭设,对于内侧施工平台来讲,主要是将方木建造于内模板固定架上,在方木上直接铺设木板,然后将此处作为混凝土的临时存放处。对于外侧施工平台来讲,主要是将模板直接铺设于脚手架之上,外部增设防护栏以及挂网。

3.2 墩身施工工艺流程

总体施工顺序:下部实心段施工→空心段分段施工→墩帽实心段施工。

施工步骤主要包括五步,具体如下:

(1)对承台顶进行处理,即凿毛。

(2)按照相关要求,对墩身钢筋进行安装,并对空心墩实体部位进行浇筑处理。

(3)实体段接空心部位凿毛。

(4)分节安装空心墩内模,分节安装钢筋,按照不同节次设立外模板,当模板全部加固处理之后,再对不同节段的空心墩进行浇筑,等强后拆除节段内外模(每次预留最上一节模板与下一节段模板连接)。

(5)吊装预制板,施工墩帽。

3.3 封顶施工

(1)盖板结构尺寸。依据空心墩顶部形状、封顶面积等对预制盖板进行设计,明确其整个架构以及具体尺寸。通常情况下,对于厚度为10 cm的钢筋混凝土盖板,其总体面积应当在8㎡之下,长宽比例控制在1:1.25,从而确保受力均匀合理。

(2)钢筋布置。选用单层钢筋网片以及φ12HRB400钢筋,对于钢筋布设的间距,一般为15 cm*15 cm。在竖直方向上需要设置一定厚度的保护层,通常情况下保护层为4 cm左右,四周预留20 cm长钢筋,以便与墩身钢筋进行搭接。

(3)混凝土浇筑。为了确保不会对封顶产生不良影响,盖板预制工程、桥墩施工应保持同步,预制地点应尽量靠近桥墩处,或者在专门的场地进行预制加工。

预制盖板是由多个环节共同构成,如钢筋板扎、振捣、浇筑等,其中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的过程之中主要选取平板振动器,并且要确保振动过程充分、均匀,从而使混凝土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4)盖板吊装。在正式进行吊装之前,必须要对盖板的强度进行检测,例如强度回弹检测。从盖板吊起开始,一直到盖板安装,均需要将桥墩中心线作为中心,安装过程中盖板边缘必须要以轮廓线作为参考,对其进行精准定位,盖板领边、倒角之间的接触面积应当控制在10 cm左右,进而保障盖板受力均匀。

4 结语

综上所述,圆端形空心墩柱施工技术是现代桥梁工程领域中重要的部分,对于交通事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在实践中,需要结合具体的施工情况、地质条件以及桥梁结构形式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开展各项工作,从而可以保证工程项目得以顺利进行,从而保障工程的成本能够有所下降。

参考文献:

[1]李新芳.薄壁空心桥墩封顶施工工艺及受力分析[J].铁道建筑技术,2010(08).